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846860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固然有千万条,但实践证明,通过经常上公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大,专业化成长最快。压力就是动力人有天然的惰性,教师平时上“家常课”,一般都是得过且过,很少为准备一节课而废寝忘食。上公开课则不同,从决定上公开课之时起,教师的神经就开始高度紧张起来,每时每刻都在为如何上课去思考。虽然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了,但还是感到时间不够用。从表面看,这些给教师的精神增加了负担,其实,这种负担对教师也是必要的。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教师才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储备教学资源和才智资源,较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准备就是提高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十几年过去了,现在,

2、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前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家中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们家政技艺,一日千里。”丁风良老师说:“五年中,我参加了若干次不同范围的评优课。在评优课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评优课准备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评优课过后无论取得名次如何,自身都将完成一次蜕变,完成一次质的提升,完成一次自我超越。”的确是这样,教师上公开课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教师为准备一节课不知要去查多少资料,不知要去请教多少人,不知要写多少遍教案。一次次的试

3、讲,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都不可能从那些四平八稳的“家常课”中获得。群言就是智慧一个教师完全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其专业成长一定是缓慢的。“家常课”虽没有挑剔和指责,但其中的问题乃至错误也会永远地延续下去,其中的亮点也没人去欣赏。公开课则不同,在公开课中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教学水平和文化底蕴暴露给别人,让别人来评头论足。这样,教师才可能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让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进化。虽然教师在参加公开课的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试讲、反复琢磨,对教案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才能走上讲台进行展示。但是,这样的经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历练,是一种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

4、历练,相信这一经历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公开课后的群言虽然会刺痛教师的神经,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指导、批评、表扬、挑剔中铸就了他们。因此,上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机会,当机会来临时,要敢于面对,及时把握。诚然,剖析自己、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只有敢于挑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才能创造一个崭新的自我。历练就是成功教师准备一节公开课是比较复杂的,要注意的事情很多,这里就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1.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人做事,自信心和勇气都很重要。教师对公开课,既然决定上,就不要有顾虑,要敢于拨开公开课神秘的面纱,要有上好课的信心和决心,在

5、战略上藐视“敌人”。当然,要想把事情做好,不仅要靠胆大,还要靠心细。上公开课并非儿戏,必须认真对待,精心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开发课程资源,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优化教学设计等。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到家,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叫做在战术上重视“敌人”。2. 备课,成竹在胸。“教”要成功,必“备”字先行。“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要想上好一节课应多设计几种方案,征求同事的意见,反复推敲,不断研究,直至自己满意为止。3. 试讲,体验一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备课前写出的教案无论修改多少次,只要没讲,就是纸上谈兵。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提前试讲,做一番尝试和体验,以便修正。4. 真实,不上假课。一节好课应是真实、朴实、扎实的。上公开课做必要的准备是应该的,但不能把工夫下在“反复排练”上,更不应该老师表演,学生背台词,因为上课不是做戏。5.总结,及时反思。对于我们来说,上公开课不是目的,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上完公开课后,要趁热打铁,把自己成功、失误的感悟和体会及时梳理、总结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