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809847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整理(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 然 地 理 学绪 论6一、“地球表层” 特征6二、地理环境6第一章 地球 一、宇宙和天体6二、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6三、大地水准面7四、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7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7六、地球的圈层构造7七、水圈的功能(或地理意义)8八、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8九、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8第二章 地 壳8一、矿物8二、岩石9三、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1四、主要大地构造学说12(一)板块构造学说12(二)槽台说12五、火山与地震13(一)火山13(二) 地震13六、地壳的演变14(一)地质年代14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14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14一、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14

2、二、大气环流14三、主要天气系统15(一)气团与锋15(二)气旋与反气旋16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16一、气候和气候系统16二、气候的形成的影响因素17(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17(二)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17厄尔尼诺现象17拉尼娜现象18(三)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18三、世界气候类型18(一)低纬度气候 18(二)中纬度气候18(三)高纬度气候19(四)高地气候19(五)城市气候19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9一、海及其特点19二、海的分类19三、海水的运动19二、海洋中的波浪19三、洋流20四、海洋资源20五、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第六节 河 流21一、河流、水系和流域21(一)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3、21(二)水系形式21(三)河流的纵横断面21二、河川径流22(一)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22(二)径流的变化22四、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23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23(一)湖泊的成因和类型23二、沼泽23一、岩石的水理性质24二、地下水的动态24第九节 冰川25一、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25二、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5第五章 地貌25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25一、地貌成因(地貌形成发育的影响因素)26二、 基本地貌类型26三、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6第二节26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26一、风化作用26二、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27第三节 流水地貌28一、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28三、河流地貌29第

4、四节 喀斯特地貌30一、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30二、喀斯特地貌类型30(一)地表喀斯特地貌31(二)地下喀斯特地貌31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31一、冰川地貌31(一)冰川作用31(二)冰川地貌31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32(一)冻土的一般概念32(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32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32一、风沙作用32二、风沙地貌32(一)风蚀地貌32(二)风积地貌32(三) 沙丘的移动33三、黄土与黄土地貌33第五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33第七节33一、海岸地貌33二、海岸的分类33第六章 土壤圈34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34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34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

5、中的地位和作用34三、土壤形态35(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35(二)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35四、土壤物质组成35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35 土壤水分类型35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35一、成土因素学说35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36(一)土壤发育的母质因素36(二)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36(三)土壤发育的生物因素36(四)土壤发育的地形因素36(五)土壤发育的时间因素36(六)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36三、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36四、主要成土过程371)原始成土过程372)灰化过程373)粘化过程374)富铝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375)钙化过

6、程376)盐渍化过程377)碱化过程378)潜育化过程是指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的还原过程。379)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3710)白浆化过程是指土壤表层由于土体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3811)腐殖化过程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土体中尤其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3812)泥炭化过程是指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式的累积过程。3813)土壤的人为熟化过程是指在人类合理耕作、利用改良及定向培育下,使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38第三节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38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38(一)土壤分布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38(二)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38(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7、38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39一、土壤资源的概念39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9三、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39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9一、生物五界系统39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界39一、种群及其一般特征40二、生物群落40三、群落物种多样性40四、生物群落的演替40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40一、生态系统的概念40二、生态系统的性质(或特点)41三、生态系统的组分41四、生态系统的结构41五、生态系统的功能41能量流动的特点41六、生态平衡42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421.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422.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423.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424.

8、 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42一、农业生态系统43二、城市生态系统43第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43一、生物多样性概念43(一)遗传多样性43(二)物种多样性43(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44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44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4一、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44二、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44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44一 地带性分异规律44二 非地带性规律45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45第三节 自然区划46一、自然区划原则46二、自然区划方法46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既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而是接近地球

9、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底部)。绪 论一、“地球表层” 特征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包括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1.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

10、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2.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及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条件等。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

11、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3.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第一章 地球 一、宇宙和天体宇宙 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天体 :恒星、行星、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流星、彗星、星云,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所有这些通称天体。天体又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4960104公里)光年:光在

12、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0108公里),是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太阳系包括 8 个行星、50个卫星和至少50万个小行星,还有少数彗星。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为两组): 地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平均密度大、自传速度慢、卫星数少) 木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传速度快、卫星数多)二、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接近于圆形;2.各行星的轨道面都近似地在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黄道面)的倾斜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和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

13、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接近母星的赤道面;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都和母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三、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假想的,用平均海平面来表示的、平滑的封闭曲面。这个曲面叫做大地水准面。地球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四、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使得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各不相同。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使它能

14、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而如果地球没有现在这样大和这样重,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因而也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也没有生物。地表平均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度较差将大得多,紫外线辐射将强得多,总而言之,我们的地球将呈现完全异样的景象。 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1. 自转的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2 由于地球的自转,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