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文档.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80619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声音说课稿说课人:张新芬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的第三章第一节什么是声音。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意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节教学的构思。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本节教材包括的教学内容为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节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节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

2、神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对声音的传播

3、需要介质,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声波是一个难懂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与水波的类比及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章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历了简单的探究实验过程,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和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三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学生在物理课中第一次通过实验等活动有目的地探究问题,但学生的探究方法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问题的领会还没有入门,学习的方法有待掌握,

4、因此(一)这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物理课中想动,会动。有目的的动。尽量少用多媒体手段代替学生活动,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应以指导学生活动为主,。探究的一个基本要领是观察比较,在学生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通过比较分析问题。(二)启发主体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质疑诱导,适时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继而联系实际。让学生初步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三)学生刚学物理,可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完全领会,把握不了研究问题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在课前猜想问题,课后与学习结论对比,从而使学生体会在物理学中如何去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综合整节课,实验探究法、比较发现法、直观演

5、示法、质疑诱导法等多种教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四 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1 上课铃响后,敲锣走进教室2 利用PPT课件展示自然界的各种发声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3 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理制造各种声音。那么,(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声现象的角色中。(二) 实验探究 展开新课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索声音的产生皮亚杰说过

6、:“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在“做中学”的体验性知识是内化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知识。所以我安排:(1) 学生活动:(a)让学生积极尝试各种方法使身边的物体发声,并停止其发声。比较发生和不发声的区别。(b)让学生将手触摸喉头,进行发声和停止发声,体验并对比。(2)演示:(a)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水被溅起)。 (b)将纸屑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让学生观察现象(纸屑跳起)(3)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由此,学生通过活动、观察、体验、对比、概况,建立起声与振动的关系。然后,借词句“风声、雨

7、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声音世界,从生活走向物理。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引出声源的概念。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对比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大喜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交流各种动物的发声部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通过类比引出声波的概念 声音产生后是怎样被我们听到的呢?声波比较抽象。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展示水波的传播过程用类比法进行讲解。同时,为了更加形象和可信,我设计实验:点燃一支蜡烛。放在录音机的喇叭前。播放一首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让学生观察到火焰的晃动。从而使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声波和水

8、波类似,都是介质的震荡。继而认识到声波有能量,所以,传入人耳时,会使耳膜振动,然后感觉到声音。3质疑诱导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质疑: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为什么钓鱼的人不许旁边有人说话或走动?学生经过自主讨论学习,能很自然的得出液体、固体都能传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践,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动手证明自己的推理。如将耳朵贴在课桌上,同桌敲击课桌,听声。体现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质疑: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流呢?实验探究: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使学自然认识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教师给出介质的概念。4声速

9、 学生自主讨论:为何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知道光和声的传播都需要时间,从而引出声速的概念,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看声速表进行了解。然后出示梦溪笔谈中的记载,让学生思考士兵宿营时是如何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的。既巩固了知识又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5人耳的听声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后,提出频率的概念,介绍人耳的听觉范围,这部分属于常识性了解,主要以自学为主。再通过一个骨传导实验,引出贝多芬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要伤害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三) 巩固总结首先投影出课前同学们对声音的猜想比较典型的几种,并和课堂内容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认识到如何领会问题作出猜想。并让学生进行内容小结,及时肯定。发展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有助于学以致用良好学风的养成。(四)当堂检测反馈在这节课的最后,通过四道小题进行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五) 布置作业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物理思维和写作能力。让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我们感觉到的声音世界。(六) 板书设计 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晰条理的印象,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形式的板书,是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形象化。气体 液体 固体 介质(V固V液V气) 鼓膜 振动 振动 振动声源 声波 人耳 信息 能量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什么是声音一课的理解说明,不妥之处。望各位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