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804316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办民营高校留、降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疏导蓝 瑶(宿迁学院 江苏 宿迁 223800)摘要:公办民营高校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随着高校的扩招,留、降级的学生也明显增多,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留、降级学生在自我认定、自我调试和自我教育等能力方面比一般学生差,教育者应当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以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做好留、降级学生的转化工作。关键词:留降级 心理 疏导 公办民营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累计有三门课程或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应

2、予留、降级”。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新生和在校学生总数也逐年大幅增加,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学生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成绩总体下滑、考试不及格人次增多,多门课不及格被留、降级甚至退学的学生也明显增多。由于公办民营高校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宿迁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制定了留、降级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一条规定:“2007级及以后入学的本科生在校累计不及格课程达到20学分及以上者;2005、2006级学生不及格课程达30学分及以上者,2008级及以后入学的专科学生累计不及格课程达5门及以上者,予以留级或

3、降级。”留、降级的学生增多,不仅对学校的学风建设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教学、生活管理都造成诸多不便,而且使学生自己心理上也受到巨大压力。一、留、降级学生常见心理特点留、降级学生在自我认定、自我调试和自我教育等能力方面总体比一般学生差,其主要反映在下述两个方面: (一)个体与自我产生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这属于内因作用所致,突出表现为:1、个人心理发展的冲突。留、降级学生心理结构较一般学生心理结构发展得更不平衡, 自我调试能力更低, 长期处于后悔、自卑、孤独的情绪下,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理性与非理性的错误较量, 一旦有外界刺激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2、人格发展的不完善。留、降级学生还表现

4、为看问题肤浅和消极,做事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留、降级学生一般来说都想赶上去,可经过一定的努力,一旦无明显成效,就会缺乏自信,再加上其他同学的冷嘲热讽,就会产生动摇,在进与不进上摇摆不定。他们情绪很不稳定,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心态使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消极被动,应付了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他们更容易片面地评价自己, 尤其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 而忽视其它素质方面的培养。留、降级学生还容易产生自弃心理,反正已经被留、降级了,再努力也是白费,再怎么改自己也是一个“差生”,因为留、降级这个“污点”是永远抹不掉的。如此一来,他们很可能产生自我认识偏差, 从而引发心理危机。(二)个人与他人

5、产生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这突出的表现在: 1、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际困难。由于留、降级学生一般心理较为敏感, 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常表现为自卑、抑郁、悲观、怨恨等负面情绪, 从而引发心理危机。留、降级学生希望同学特别是教师信任自己,而一旦这种愿望未得到满足,就与师生和集体保持距离,进而不相信师生和组织,拒绝别人的帮助,常常误解他人的善意。他们往往对新班级缺乏认同感,对原来班级和新班级的师生故意保持距离。2、情感障碍问题。留、降级学生由于受学习不好的困扰, 心中一直有低人一等、自我形象不佳的阴影。一方面渴望大学生应有的激情和浪漫, 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的漠然与拒绝。在缺乏经验的情形下, 他们

6、很容易出现感情问题。3、心理支持系统的缺乏。很多留、降级学生的心理都比较封锁, 即使心理有问题也不愿向周围的人袒露, 更不愿向专业人士咨询, 长期下来, 一旦越过心理承受能力, 就必然导致心理危机。二、留、降级学生心理疏导针对留、降级学生上述心理特点,可以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以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做好留、降级学生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施典型教育,克服自卑心理。典型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示范,教育鼓舞工作对象,提高其思想认识。典型教育有强烈的感召力、说服力,因而能起到激励、引导大学生

7、奋发向上的作用。同样是留、降级学生,有的因为苦难陷入抱怨和自怜中,有的为改变命运而从此刻苦学习、自立自强。在高校留、降级学生工作中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把抽象的说理变成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者事例,引起留、降级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利用他们的竟争心理和不甘落后的心理,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性,从而使留、降级学生能更好的从中学习、仿照、借鉴,逐渐转变自卑心态,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达到教育目的。学校要加强对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使之意识到留、降级并不一定是成功的绊脚石,也可能是成功的磨刀石。鲜活的个人事例会给留、降级学生的心灵带来强大的震撼,彰显出积极的人文精神。高校可以

8、以此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题,通过这些人物立志成材的典型事例来教育留、降级生敢于正视现实、克服困难,相信通过自强不息,一定能战胜学习、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理想。2、尊重、理解、信任留、降级学生,消除戒备心理。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感情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尊重、理解、信任留、降级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相待不加歧视,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相信他们能向好的方面转变。在日常教学中,教育者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家长”的心理状态,留、降级学生则相应会存在自卑、戒备甚至是反抗心理,他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恐惧,无法大胆、坦诚地向教育者敞开心扉。因此,首先应确立以平等为双方沟通的前提。在沟通过程

9、中,双方均应学会换位思考,注意位差效应,教育者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平等待生,不厚此薄彼,以成人的心态而非以家长的心态与留、降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调整自己形成平等的沟通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沟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留、降级学生给予尊重和理解是十分必要的。留、降级学生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或是情绪低落、态度消极;或是“破罐子破摔”,不思上进。对此,教育者要予以充分理解,从情感上给他们以慰藉,思想上给他们以开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对大学生活的信心。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必须充分信任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与留、降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只有实现了情感交流,才能消除教

10、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的思想感情上的隔阂,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最终消除留、降级的戒备心理,为实施转化工作排除心理障碍。3、利用试探心理进行激励教育。所谓激励教育,就是指通过激发人的某种动机,产生积极性,并使这种积极性转化为自觉行为的外在刺激方法。人是矛盾的统一体,其思想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先进者积极因素多一些,后进者某些消极因素突出一些。因此,大学生中的后进生,只不过是积极因素暂时处于劣势,而决不是不存在积极因素。大多数后进生都有上进的要求,不愿意教师和同学把自己看成“不可救药”。于是,他们可能学习比以前主动,参加活动变得比以前积极,并尽力做一点好事,所有这些,他们都迫切希望让别人特

11、别是教.师知道,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来试探师生对自己的看法。作为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后进生这些“闪光点”,及时施以激励教育。首先是要给予精神激励,后进生只要有一点好的表现,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并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其次是给予物质激励,通常是发给一定的奖品,通过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综合运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4、针对摇摆心理,开展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解决工作对象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使受教育者用正确的思想和认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后进生的转化,关键是思想的转化,而人的思想转化,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后进生接受了教育,有了一点进步,如

12、果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或受到其他后进生的讥讽,他们就可能出现反复,重蹈“后进”的老路。后进生出现这种摇摆心理,是由于其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说服教育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是思想教育常用的手段,因此,必须对后进生加强说服教育。在进行说服教育时,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说理要透彻,事实要充分。道理只有讲透,才能说服人,只有事实充分,才有说服力。二是针对性要强,反复推进。对后进生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要认真分析,是原则问题还是认识问题,是明知故犯还是偶然失误。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用什么道理去解决。要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思想言行出现某些反复,有针对性地反复做工作,耐心引导,坚持不懈,逐步使他们提高思想认

13、识,接受正确观点。5、针对自弃心理,实施感化教育感化教育,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善意的言行使工作对象的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和行为发生转变。感化教育与说理教育相比,具有更为真切、具体而自然的特点。教育者在尊重、理解、信任后进生的前提下,教师要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去打动他们。利用感情的力量,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践证明,一个具有自弃心理的后进生,只有在受到感化之后,对正确的道理才能听得进去,才会有正确的行为。这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感化对象,另一方面又要以真理的力量去正确引导工作对象。所以,我们做后进生转化工作,只有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后进生转化工作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但是我们要相信后进生终究是能够转化的。我们应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后进生,而不能用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只要我们针对后进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还应注意到,这几种教育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时甚至无法将它们完全区别开来。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既要因人因事而异,有所侧重,又要考虑到后进生的共同特点,灵活处理,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实现后进生思想行为的正确转化。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