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79857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收入超过10万你买什么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训诂研究 孔安国(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大臣,古文尚书学派的开创者,孔子后裔。字子国,鲁国(今曲阜)人。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5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叙孔子及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汉初就颇受重视,有鲁论、齐论古论之学。从汉初的孔安国到曹魏时的陈群、王肃、周生烈为论语作注的训诂学家可谓是此起彼伏、风起云涌。何晏论语集解所收录了孔安国郑玄马融等八家注解,本着“集诸家之善”,“有不安者,颇为改易的原则,既包括了以孔安国为首的重视对文字本身训诂的古文学派的观点,也涵盖了以陈群王肃为代高表的重视义理阐发的今文学派的

2、学说。论语集解可谓代表了从汉到魏时论语训诂的最高水平。自魏晋南北朝至今,世人对论语集解的何晏注或郑玄注的研究较多,而对集解中注释条目最多时间最早的孔安国注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孔注很重视文字训诂,但也涉及不少的经理阐释,角度较为合理。孔注主要从词的语义系统和语境角度对词义加以训释的。此外,又通过引入大量的历史史实和礼仪制度训释经典字词。孔注采用的训诂术语不多,基本代表了汉代学者的用法,使我们能窥见汉代训诂术语的概况。因此本文只以集解中孔安国注为考察对象,而暂不考虑其他七家的注释。 一:孔注的训诂视角 汉代经学的古今文之争直接影响到了古籍训诂。古文学派强调文字训诂,认为训诂不 明,经义不彰,主张通过

3、文字训诂去理解经义。经文学派把阐述义理作为训释古籍的主要任务,竭力探求典籍所谓的“微言大义”,且常以己意述之。虽然孔安国是古文学派的代表,其训释以文字训诂为主,但是也涉及不少经理的阐释。视角较为合理。下面列举数例,并略作阐述。 1,文字训诂 据我们统计,论语集解中收录的孔安国注仅字词训释就有295条,占总数的八分之三。其中涉及词语训释和单纯原文句意说解的四分之三之多。(有些与经理阐释有交叉)(1)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匿,辩惑。”注:“匿,恶也。修,治也。治恶为善。” (2)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注:“助,益也。言回闻言即解,无发起增益于己。” (3

4、)颜渊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注:“欲,多情欲。言民化于上,不从其令,而从其好。” (4)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例(1)是解释词义,例(2)例(3)是先训释词义,后串讲句意。例(4)是串讲句意。词语训释和句意阐释是注释典籍的基础,舍此便不能很好的达到训诂目的。所以,虽然孔安国是古文学派的代表,也能够做到注重词语训释的同时照顾到义理的阐发,这是难能可贵的。 2,阐述经理 经书本身含有义理,后人说解时当然要加以阐述。阐述一般是说解者自己的理解和发挥,这也使得

5、各家的训诂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文学家特别重视义理的发挥,而作为古文学派代表的孔安国在给论语作注时,在文字训诂的同时,也兼及到经理阐述,例: (1)八脩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注:“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 (2)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注:“简,大也。孔子在陈,思归欲去,故曰:吾党小子,狂简者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之,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 (3)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注:“旧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

6、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 此三例都很重视义理的阐发,但是这种阐发有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例(1),有的结合孔子所处的现实状况如例(2),有的则明确提出注解者自己的见解,评述其真伪,完全没有汉代今文学家常有的阴阳五行和蕺纬迷信。而是结合现实依据加以阐发。孔安国能在当时今文经学盛行的汉武帝时期作到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二,孔注的训诂内容 论语孔注的分量是论语集解中最重的。涉及的内容也包罗万象,从单纯的字词训释串讲句意到义理阐发,涉及了当时的仁礼制度,教育思想,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例: (1)乡党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注:“杖者,老人

7、也。乡人饮酒之礼,主于老者。老者礼毕,出,孔子从而后出。” (2)先进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注:“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礼乐因世损益,后进于礼乐,俱得时之中,斯君子矣;先进有古风,斯野人也。” (3)子罕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注:“人有过,以正道告之,口无不顺从之,能必改之,乃为贵。” (4)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注:“兴,引譬连类。” (5)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注:“女常云人不知己。” 例(1)介绍了一种古代礼仪;例(2)阐释了孔子尚礼的思想;例(3)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例(4)

8、修辞手法“兴”;例(5)用“人不知己”解释“不吾知”,阐明了古汉语中否定副词“不”宾语前置的语法现象。 三,孔注词义训释的体例 词义训释历来是古籍训诂的主要内容,论语孔注亦是如此。略加概括,我们认为释义体例有以下几种: a,从词的语义系统角度加以训释 一般来说, 一个词产生时只有一个意义,随着词义的发展,会产生新的义项。产生时的意义叫做本义,后引申而成的义项是引申义。此外还有假借义,三者构成了词汇的语义系统。词在自身的语义系统内分布于各种语言环境中,发挥着交际作用。经分析,我们发现,孔注在解释词义时大多根据词的语义系统加以训释。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对论语的词或以本义释之或以引申义释之,从而使

9、释义准确且符合具体的言语环境。如: (1)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注:“敏,疾也。”说文解字注:“敏,疾也。释诂,毛传同。” (2)乡党有盛馔,必变色而作。注:作,起也。敬主人之亲馈。说文解字注:“作,起也。秦风 无衣传曰:作,起也” 这两例是用本义相训。 (3)泰伯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注:穀,善也。言人三岁学,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无也,所以劝人学。说文解字注:穀,续也。穀与粟同义。引申为善也。释诂,毛传皆曰,穀,善也。 (4)先进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注:践,迹也。言善人不但循追旧迹而已,亦少能

10、创业,然亦不入于圣人之奥室。 说文解字注:践,履也。履之箸地曰履,履足所依也。王力古汉语字典“践”义项四:“践,依循,遵守。” 这两例是用词的引申义训释词的本义。 b,从语境入手,训释词语的具体所指。也就是所谓的观境为训。 公冶长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注:“赋,兵赋。”赋既可以指赋税,兵赋,也可以指一种文体,结合这里的语境,解释为兵赋正是用了观境为训的训诂方法。 c,声训,也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探求语义。简单地说,就是从词语的语音着眼,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推求它的词义。用来解释的词与被解释的词或音同,或音近,或音转,现举两例: (1)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11、注:“贞,正。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2)颜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注:“片犹偏也。听讼必须两辞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狱者,唯子路可。” 这两例都是根据被释词与释词音近关系相训的。 d,以双音节词释单音节词。上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化,单音节词逐渐起不到区别词义的作用了。为满足交际的需要,词的双音节趋势加强。从春秋到西汉的几百年间词的双音节化在孔注中也有体现,如: (1)子路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注:“情,情实也。言民化于上,各以实应。” (2)乡党见齐衰者,

12、虽狎,必变。注:“狎者,素亲狎。” 当然,这局限于少数例子,更多的时候还是以单音节词解释单音节词,如: (1)微子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用。”注:“施,易也。以,用也。” (2)尧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注:“屏,除也。” 四,孔注的训诂术语 据我们统计,论语孔安国注共有注释455条。所采用的训诂术语有12个,现分述如下: 某,某也 某者,某 某者,某也 这组术语,采用判断句的形式解释字词的意义。被解释的字词和用以解释的字词往往是义同或义近关系。其中,采用“某,某也”这个术语的有110例,如: (1)学而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注:“瘦,匿也。言观

13、人始终,安所匿其情。” (2)雍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注:“画,止也。力不足者,当中道而废。今女自止耳,非力极。” (3)先进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讱,难也。” 采用“某者,某”这组术语的有19例,如: (1)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注:“所好着,古人之道。” (2)述而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宿。注:“钓者,一竿钓。纲者,为大网以横绝流。” “某者,某也。”共3例,如: 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注:“圣人受命则凤鸟至,河图出。今天无此端。吾已夫者,伤不得见也。河

14、图,八卦是也。” 言采用这个术语的有51例,它多用来串讲文意,有说明的意思,如:(1)八脩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注:“监,视也。言周文章备于二代,当从子。”(2)子罕子曰:“苗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苗者有矣夫!注:”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故被解释部分一般放在解释部分后,解释部分多用于介绍原因,共38例,如:(1)公冶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注:“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这是介绍原因。(2)子张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注:“绥,安也。言孔子为政,其立教则无不立,道之则莫不能行,安之则远者来至,动之则莫不和睦,故能生则荣显,死则哀痛。”谓这个术语多用于以一般释特殊,以具体释抽象的事物。有“说的是”,“说”之意被解释的词放在解释词的前面。共20例,如:(1)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注:“敏着,识之疾也。下问,谓凡在己下者。”(2)雍也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注:“达谓通于物理。艺谓多才艺。”曰 为这组术语主要用来下定义,立界说。有时也用来辨析同义词,被解释的词一种名物或一种制度,解释词则是一种短语。在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