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79552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水体中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而相对过剩,并且对池鱼产生危害,超过国家渔业水标准的那部分氮称为富氮。 一、 水体氮的来源 1鱼池中施入大量畜禽粪肥,分解产生无机氮。 2注入含有大量氮化合物的生活和工业混合水。 3水生生物和鱼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氮。 池塘中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进入水体中的氮一般以氨的形式存在。这些氮来源于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态中 总氮

2、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氮。 二、 养殖水体中富氮与其它氮之间的转化和比例 精养高产池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三者比例分别为60、25、15。当池中有效氮含量不变而氨氮比例下降、硝酸盐比例上升时,说明池水中硝化作用强,水质条件好。因此三者的比例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 三、 水体中富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对鱼有危害作用的主要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 1 水体氨氮对鱼类毒性 氨氮由NH4和NH3两部分组成,其中NH3对鱼类有毒性,NH4对鱼类无毒性。两者在氨氮中所占百分比要受pH

3、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决定。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 1 氨氮对各种鱼类的毒性 氨气对鲢、鳙鱼苗24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1106mg/L和0559mg/L(雷衍之等,1983),随着鱼体的发育,氨的致死浓度也逐渐增大。NH3对47日龄、60日龄和125日龄草鱼种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727mg/L、2050mg/L和2141mg/L,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570mg/L,1609mg/L、1.683mg/L。对草鱼生长有抑制作用的NH3浓度为00990455mg/L,草鱼种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0540099mg/L。氨对杂交罗非

4、鱼(平均体长7595cm,体重6141109)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82mg/L、178mg/L和157mg/L,最大允许毒物浓度为00350171mg/L。氨对鲤鱼种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是0962mg/L,但超过066mg/L时就会产生毒性作用。氨气对体重25g的鳜鱼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763mg/L、0663mg/L、0525mg/L,而安全浓度为00525mg/L(高爱银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56070g、体长为3642cm加州鲈的24、48、96小时半数浓度为099mg/L、096mg/L 、086mg/L ,安全浓度为00

5、86mg/L (余瑞兰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94132g、体长为4958cm鲢鱼的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为247mg/L 、195mg/L 、156mg/L ,安全浓度为0156mg/L (余瑞兰等,1999)。 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也不同,麦穗鱼耐受力最差,草胡子鲶相对较强,因此经常排放氨水的河段中以鲶、鳅科等无磷鱼为优势鱼群。 2环境条件对氨氮毒性的影响 氨氮毒性大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同浓度的氨氮与环境条件互作对鱼类的影响见下表: 资料来源:阮德明河水氨污染争性死鱼模拟试验1999年 实验鱼的规格,鲢鱼体长11

6、14.5cm,体重2225g, 鲤鱼体长23.532cm,体重225600g,鲫鱼体长510cm,体重1016g。 3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A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B呼吸急促,口裂时而大张。 C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黑色,有时出现流血现象。 D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E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4氨氮中毒的原因 A.水体氨氮增加会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载氧能力,血液CO2浓度升高。 B.NH3不带电,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使鱼群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 C.NH3会引起鳃表皮细胞

7、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余瑞兰等1999年研究表明:鳜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分子氨浓度呈抛物线变化关系,鲫鱼血清溶菌酶(LSZ)活性随分子氨浓度递增而下降。保持鲫鱼AKP和LSZ活力的NH3临界值为070mg/L(72小时)、056mg/L(96小时),而保持鳜鱼AKP活力的NH3临界值为0143mg/L(96小时)。 2 NO2对鱼类的毒性 1NO2对各种鱼类的安全浓度是:团头鲂为25mg/L(王明学等,1997);鲢鱼为24mg/L(王明学,1989);鲤鱼为18mg/L;罗非鱼为28mg/L(赵云冈,1991);鲫鱼在48小时、96小时分别为182mg/L,080mg/L(魏泰

8、莉,1999);鳜鱼苗为501mg/L。 2鱼类NO2中毒后的症状 A体色变深 B鱼不大游动,触动时反应迟钝。 C呼吸急速,经常上水面呼吸。 D鳃丝呈暗红色。 3 NO2引起鱼类中毒的机理 高浓度NO2会使鱼体血液中含二价铁的血红蛋白(还原型血红蛋白)变成含三价铁的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影响血液携带氧气的机能,造成组织缺氧,使鱼群体质下降甚至影响生长,为病原的入侵创造条件。 一般而言,当NO2浓度在鱼的安全浓度以下时,鱼类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来补偿因高铁血红蛋白升高而引起的载氧能力不足问题。NO2浓度超过鱼类的安全浓度时,鱼体自身的生理调节不能补偿因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升高而引起鱼体组织缺氧即可表

9、现中毒症状。与氨相比虽然NO2对水生动物毒性要低得多,但是,当集约化养殖池中NO2浓度过高时,也可能引起水生动物发生NO2中毒症。与氨中毒相比,NO2中毒没有乱撞,挣扎等剧烈活动的症状。 四、 水体富氮的防治 1饲料是水体氮的主要来源,通过提高饲料质量,降低饲料系数来减少鱼类氮排泄量是防治水体产生富氮的主要措施。通过准确测定鱼的需要量和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以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配制符合鱼类需要的平衡日粮;应用代谢调节剂如酶制剂,有机酸制剂、肉碱等提高氨基酸和磷的利用率;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不利影响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氮的排泄率。另外采用科学的投喂标准可减少残饵量,这些都可以降低水

10、体氮的含量 2水体富氮的防治方法 (1)以磷带氮 水体中N、P比例严重失调,可引起大量氮不能被浮游植物利用而形成富氮,并对鱼产生危害。江苏无锡市在夏季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对精养鱼池水体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效磷的含量很低,在001mg/L以下,有效氮则在0520mg/L,最高达到4mg/L。水体中N、P比例为300500:1,出现严重失调现象。由于精养池塘中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 使水体中氮含量很高,施用P肥可使水体中N、P比例降至较为适宜的水平,从而使浮游生物数量能够增长近1倍,易消化的藻类也明显增长。但是当浮游植物死亡之后,水体中的氨浓度将会突然升高,因为水中的氨除来自鱼类外,细菌分解死亡的浮游

11、植物也能释放氮,因此浮游植物并不能真正将水体氮去掉。 (2)种植水生植物改良水体 在养殖水体中可适当种植浮萍,凤眼莲和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而且当这些植物收获时被吸收的氮也同时离开水体。 (3)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池水溶氧尤其是池底溶氧充足,可使水体有毒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硫化氢被消除,水质的pH值稳定。 A、合理使用增氧机。充分发挥增氧机的搅水功能,使池水发生上下对流。因此在天气晴朗的高温季节,中午应开机12小时,可使晚上发生浮头的鱼群比例减少。 B、合理施肥。精养池塘中应少施有机肥,因为其效果慢、耗氧大,如果肥水应以施化学肥为主,高温季节多施磷肥。 C、使用化学增氧剂。冬季是鱼非寄生虫和细

12、菌病的发病季节,主要是由于水质尤其是底层水层不良引起。精养池用合适的化学增氧剂对水体富氮问题大有好处。笔者认为增氧剂最好选用过氧化钙和过硫酸铵,因为它们在水中分解缓慢,不会形成过氧化氢等有毒物质。据国外资料报道,当水温为20时,它们在水中能放氧200日以上,当水温为40时,在水中能放氧6070日。在某越冬鱼池中施入35ppm浓度过氧化钙,两日后氨氮浓度可由原来的244ppm下降至144ppm,1个月后降至062ppm浓度。此外经常清除淤泥、换水、减少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数量都可以增加水体溶氧。 D、使用微生态制剂 使用一些有益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把水体特别是水体底层中的氨氮、硫化氢、油污物等有

13、毒物质分解变成有益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胞杆菌等。 光合细菌可吸收、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等有毒物质,消除它们对水体的危害,从而达到净化水质、预防疾病的目的。光合细菌在鱼池中使用剂量,首次为15g/m3水体,以后每隔15天用2g/m3水体。 在水体中引入少量的硝化菌,使其在水体中自行繁殖,从而将氨氮转化为无毒成份。 往水中添加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 E、吸附性矿物质的使用。石粉、麦饭石、膨润土都具有吸附作用,可减少水体中氨氮含量。 笔者认为精养池塘更应该使用水质改良剂,水质改良剂不像水产药物,施用后见效慢,也不是使用一次就能彻底解决水质问题。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更需要养殖者定期使用。 F、富氮中毒的防治 a.氨氮的防治。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后使用每亩鱼池施用沸石粉等吸附剂200300kg/1.5米水深,去除氨氮;抽去氨氮抽去池塘的底层水,然后加注新水。 b.亚硝酸的防治。 使用NaCl 25ppm,当水体中Cl浓度和NO2浓度比例为3:1时,可以防止鱼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在饲料中加大Vc的用量也有一定作用,沸石粉清除NO2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