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795135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与中医“治未病99什么叫“未病”】“未病”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中医“治未病”起源于黄帝内经。 “未病”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 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二是“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 的中间状态。三是“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变。【为什么要“治未病”】“治未病”让人们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 。我们要崇尚“治未病”的核 心理念。治未病之先,防患于未然,养生防病,治未发之前,防微杜渐,重视先 兆,防止发病;治未盛之时,见微知著,防治疾病加重;择时而治,治未传之脏, 掌握疾病传变规律,已病防传;治传与否,当辨虚实,妙用承制。目的是让人

2、不 生病、少生病、迟生病,带病延年、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延年康寿。【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原则】1道法自然,平衡阴阳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3饮食调理,以资气血4强身健体,动静相宜5增强正气,规避邪气6早期诊治,防病传变【治未病的应用】中医“治未病”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辨证施养、平 衡阴阳、精神内守、正气为本六个方面,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 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是通过精神调控,使真气从顺,从而使疾病不能发生或发展。“治 未病”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抵御病邪能力,达到 未生病前预防疾

3、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 目的。中医“治未病”运用于亚健康、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如高血压、糖尿 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养生,可以消除或减少精神、心 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 的目的。【中医教你高血压“治未病”】知识问答严峻的形势 估计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 1.6 亿。 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 27 ,其中北京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30.3%。 我国多数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3/4 高血压患者没有进行正规治疗。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达标。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很低,分别为

4、30 , 25 和 6 。问:每年 5 月 15 号是世界高血压日。根据 Interasia2000- 2001 年全国抽 样调查报告,我国3574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卫生部疾病防控局 2009 年估计,我国现有 2 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加高血压 1000 万人,其中 4.2%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官方预测至 2020 年,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因将由 目前的 58%升至 79%,其中心脑血管病占首位,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 的患病率在过去的 10 年间激增了 25%,这是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高血压 病已成为我国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下面请寿教授谈谈中医如何防治高血压和

5、高血压“治未病”的理念。答:刚才主持人谈到 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其中高血压是第一 危险因素。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把血压因素、相关症状及高血压造成的脏器损 害作为统一的证候群来看待,强调高血压要“治未病”,提早干预相关危险因素, 强调疾病的个体差异性治疗。问:中医提倡的高血压要从“治未病”入手,和传统的高血压治疗有什么差 异吗?答: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一致的地方是高血压是造成相关 疾病症状和脏器损伤的根源,所以都重视对高血压本身的治疗,但中医更加侧重 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干预和控制。通常我们在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时诊断为高血压,再施以药物治

6、疗,这是一种疾病或并发症形成后再“治已病”的医疗模式。中医把高血压病作为一个整体证候群来看待,其中包括血压因素、造成血 压升高的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相关症状以及高血压造成的脏器和心 脑血管损伤等。高血压证候群中任何一方面因素出现问题,比如出现血压升高引 起头晕、头痛,甚至没有明显症状,仅仅是脉象显示出渐进性血压升高的趋势, 这时我们就要施加中医辨证施治的干预或治疗。也就是说,中医重视对潜在高血 压人群的控制,强调心血管损害发生之前就开始干预和治疗,这就是中医“治未 病”和“防微杜渐”的医疗理念。问:强调对疾病前期的干预和治疗。答:对。这道理很简单,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经历了从正常或偏高

7、到较高 再到脏器损伤渐进的疾病过程。如果高血压或者心脑血管损伤已经形成,现代科 学既无法让已经硬化的血管逆转,也无法使梗死的心脑组织复生。中医重视在血 管损伤尚在初始阶段,脏器损伤尚未形成时进行干预,包括对正常高值血压(西 方称为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在高血压发病前或出现并发症之前获 益,不发展成为心脑血管损伤,这样做代价最小,预后最好。问:这种阵线前移的“治未病”模式是否有医学支持。答:据官方统计,正常高值血压里面大约有64的人将来都转变成了高血压的人群,表明目前单纯提倡改善生活方式的办法未能有效阻止多数人的高血压 进程发展,而应该采用更积极的干预措施,这是中医高血压“治未病”的出

8、发点。 欧洲高血压指南也已经开始认识到这点:主张对血压正常高值合并高危或极高危 因素者进行降压治疗。对于血压130139/8589mmHg并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给予适度的降压治疗可减少卒中及心脑血管事件。 而国外TROPHY 一组772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随机分组4年的临床观察, 药物治疗组的高血压发生率比安慰剂组降低 42%,表明早期进行干预患者发生高 血压的相对危险性显著低于安慰剂组。问:把正常高值血压纳入医疗防治范围和传统治疗模式是否有冲突?答:没有冲突。高血压诊断标准是确定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的分界点(cutoff point),而中医“治未病”是讲控制疾

9、病发展的最佳时机。一个侧重于治,一个 强调于防。中医有句名言很好地解释了这种问题,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 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问:你所谈的“防”是否就是把正常高值血压降下来。答:把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的生理血压仅仅是中医“治未病”框架中一 部分,更加关注的是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治疗,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等,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压升高问题。比如通过中医辨证施治, 区分高血压的类型是阴虚阳亢、肝火上炎还是阴阳两虚等等,根据不同情况,分 别施以平肝潜阳、益阴扶阳、活血化淤、利湿化浊等

10、治法,这样照顾到高血压证 候群的各个方面,通过降压、利湿化浊降血脂、活血化瘀通血脉、平肝养心调心 肾等综合措施,把治疗的效应最大化,防止心脑血管损伤并发症的出现,这是中 医防治高血压的特点。问:你刚才谈到正常生理血压,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答:从宏观讲,正常生理血压可以理解为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中的120/80mmHg 以下的血压,但各人具体的生理血压值会有不同。有些人适应120/80mmHg血压, 你把他降到90/60mmHg他会头晕,是血压低的头晕 有些人适应90/60mmHg血压, 你把他升到120/80mmHg他也会头晕,这是血压升高的头晕。因此不仅要注意到 血压计测量的血压是多少,更要考虑

11、是在原有生理血压的基础上升高了多少。举 个典型例子,例如90/60mmHg的血压升高到130mmHg左右,升高了接近50%,完 全具备了高血压病基本特征,时间长了会出现心脑血管损伤,需要积极介入治 疗。把个体正常生理血压值作为血压升高的参照点,避免了个体生理血压差异造 成对个体高血压评估的不够精确,或者把血压确有大的升高,但因血压绝对值不 够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而被排除在治疗范围之外,延误病情的问题。问:这涉及到人体正常生理血压问题,怎样判断每个人应有的生理血压?答:从医学角度讲确定个体生理血压确有难度,但中医脉学在这方面提供了 较好的解决方法。我们按住自己的寸口脉去感觉,在脉诊浮中沉的中取状态

12、下, 再加压力。如果手下搏动减弱的话,基本符合正常人体脉搏压力模式,这中取时 手下感觉到的压力近似于人的生理血压;如果脉诊中取往下施压时,手下感觉更 加强实,这个人血压一定超过了他的生理血压,时间长了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 伤。用这种办法再结合血压绝对值及动脉硬化程度综合判断,可以对血压及人体 的损伤或影响有更直捷、准确地了解。问:你对中医脉相较有研究,从中医脉象角度如何判断高血压相关疾病?答:脉诊在早中期较容易区分开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行高血压,还有一种我 们叫做“低血压中的高血压”状态。而对遗传的原发性高血压,这类病人往往同 时携带有动脉硬化基因,脉象上动脉硬化出现的早而且进展快,故在降压的同时

13、 注重动脉硬化的防治;对继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常滞后于血压升高,须注重导 致病因治疗;精神紧张或精神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心理治疗是关键等等。总之脉 象的识别为中医辨证施治、治未病实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问:你刚才谈到了“低血压中的高血压”,这是个什么概念?答: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血压从120mmHg升到140mmHg,绝 对值升高了 17%,诊断为高血压可以得到治疗;而一个血压偏低的患者,例如 85/55mmHg的血压,升高到130mmHg左右,血压升高了 50%以上,尽管他头晕、 头痛、心悸等高血压的症状全具备,仍然会被医生说:“血压正常,多运动运动 就好了”一句话就打发走了。这类病

14、人往往会在若干后演变为动脉硬化、供血不 足疾病。我相信很多血压偏低患者都有过血压升到120-130mmHg多就难受得受不 了,但被排斥在医生治疗之外的切身感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低血压人群的高 血压状态”的概念。问:那么这些人也要纳入到中医“治未病”的范畴?答:对,我国每年100多万死于与血压升高有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这类 患者数目并不少。这种情况从西医识别有一定难度,由于血压绝对值不是很高, 临床往往被忽视,一些人直到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才被发现。作为中医来说,他 们脉象形态独特,非常容易识别,成为中医脉诊“治未病”的一个优势。问:脉诊对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答: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首先是出现动脉硬化,继而供血不足,导致心脑肾 损伤,因此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指标。脉诊对动脉硬化很敏感,寸口 脉所感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动脉硬化信息,它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前瞻 性诊断非常有意义。我的一个同学是著名书法家,血压不是很高,处于高血压的 边界上,但我提醒他动脉硬化非常严重,必须密切注意,终身服药。他未注意, 两年后40多岁死于脑出血。另外,脉诊对脑梗塞、脑出血发病前兆也有很明确特征,这点对高血压导致 心脑血管病前瞻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中医“上工治未病”反映了高层次的医师在疾病处于萌芽状态,尚未 形成时去认识它、治愈它的积极理念,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