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79297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设计与指导(终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1、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支持儿童更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规划和组织,创设一个更有效的活动系统可以说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对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儿童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关注和研究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一个结构化的理论和实践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对促进儿童学习的方法、条件、经验、情境、资源等的开发与研究。2、 幼儿园目标体系结构框架幼儿园保教目标(体、智、德、美)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园各年龄班学期目标(上学期、下学期)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3、

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在幼儿园的目标体系中,教育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因而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基础。同时,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与教师的教学联系最为密切,确定、编写科学的教育活动目标就成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学会恰当地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既是切实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P38(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条件:说明这些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标准:指出了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形式表述教师的行为和表述幼儿的行

3、为。(三)教育活动目标制订的依据1、依据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制订2、依据先进教育理念制订活动目标 关注幼儿的个体体验(1) 关注能力,淡化只是技能(关注情感,关注能力)(2) 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3、依据儿童成长的现实需要和经验 4、根据教育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制订 5、依据主题活动的脉络关系制订 (四)教育活动目标定位的方法 1、任务分析法:分析主题脉络与社会需求 2、观察提炼法 3、抽取法4、 认识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认知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言语信息:是指儿童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以及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事实,能够用语言

4、讲这些事实表述出来。智力技能:是指儿童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是指儿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5、 教学活动内容的编排:(掌握)P45教育活动内容的编排是对已选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安排,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近年来有各种不同的主张和观点: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布鲁纳提出应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让学生尽早有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去接触和掌握某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学生在智力上的成熟,围绕基本结构不断加深内容,使学生对学科有更深刻和有意义的理解。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加涅从学习层次论的观点出发,把教育

5、活动内容转化为一系列习得能力的目标,然后按这些目标之间的心理学关系,即从较简单的辨别技能的学习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技能的学习,把全部教育活动内容按等级排列。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教育内容的主张渐进分化指该学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观念应首先呈现,然后按细节和具体性逐渐分化。综合贯通则是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奥苏贝尔认为渐进分化和综合贯彻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6、 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掌握)(1) 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2) 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3) 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4) 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5) 能考虑

6、季节、节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6) 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7、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环境创设(一)、活动情境的创设一、教学活动情境的内涵与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师的行为、态度、情感等问题1:形式过于花哨问题2:成功投入过高问题3:不符合生活常理问题4: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二、集体教学活动情境创设方法是与内容、目标紧密融合在一起,认知结构达到同化和顺应。方法1:生活呈现 方法4:音乐感染法 2:场景布置法 方法5:问题诱导法 3:角色扮演法(二)、活动材料的创设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材料的创设1、教学活动材料(教学活动用具)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是实施教学的基本方法

7、和手段之一。作用:有趣生动、直观现象,为幼儿提供感性的经验。问题1:活动材料的实用性不足问题2:参与性不足问题3:适龄性不足二、集体教学活动材料设计的方法、(1)教具的设计与使用方法A、图片类教具 B、玩偶类教具C、生活类教具 D、媒体类教具(2)学具的设计与使用方法A、点缀法 B、表征法C、转换法8、探究式学习:就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9、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注意哪些方面:1、 探究主题:从儿童经验出发表现类型:(1)根据儿童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直接的探究和间接的探究。 (2)根据探究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来分,可以分为科学领域的探究、生活

8、领域的探究、涉及领域的探究和艺术领域的探究。 (3)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环节来分,可以分为完整的探究和部分的探究。2、探究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首先,探究式学习活动展开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 第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展开对班级或集体的人数有一定的要求。 第三,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有充足的材料准备。3、探究过程:倾听、合作、交流、支架 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儿童。其次,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前要相互合作与交流。最后,教师应当对探究者即儿童主体进行适时指导和推动。10、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情境性、亲历性11、什么是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认知心理学家

9、奥苏贝尔强调这不是一种机械的接受式学习,而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要理解和把握接受式学习的实质(对接受式学习的正确理解)首先,必须把接受式学习与机械式学习区分开来。其次,必须把接受式学习与被动式学习区分开来。(奥苏贝尔)接受式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具有内部动机和学习兴趣。2、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逻辑意义以及能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12、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侧重点不同 2、呈现学习材料方式不同 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 4、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联系:一方面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一定的知识基础

10、和积累是学习者展开自主发现和有效探索的重要保证,随着学生知识接受量的增大、经验的丰富,能够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现式学习;另一方面,发现学习也为接受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具体经验基础,学习者通过发现学习获得的具体经验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在接受式学习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或使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加深。13、接受式学习运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接受式学习能够使儿童通过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有意义加工和积极思维,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其次,接受式学习还有助于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内部动机和态度。最后,接受式学习相对于其他学习模式而言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时空环境等物质条件较少,比较经济易行、即使是在物质条件相对

11、匮乏地区或机构、幼儿园等也比较容易开展。14、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性策略提问这一策略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了解)1、 帮助幼儿提取已有经验,进行迁移性学习2、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想象、思考或创造3、 了解幼儿对活动材料或认识对象的态度与情感等(一) 启发式提问(二) 发散式提问(三) 层叠式提问回应(掌握)(一) 重复1、 教师通过重复个别幼儿的问题或回答向全体幼儿反馈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语义上的加重和提醒,帮助幼儿在分享中获得他人的经验。2、 教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语,婉转的表达对幼儿的提醒与暗示,启发幼儿对自己的话语做出调整。(二) 反问1、 当幼儿自发提问时,教师适时反问。2、 当幼

12、儿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因为只是经验的有限而得出了悖于生活现实的结论时,教师可以通过反问引起幼儿的再思考,促使幼儿在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中逐步领悟真知。3、 当幼儿之间在对话互动中产生问题时,教师适时的予以反问可以将幼儿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引向深入(三) 提炼教师在对幼儿做出积极回应时,归纳提炼式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讲零碎的感受和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15、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一)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幼儿的情感态度3、幼儿的学习方式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5、

13、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二)对教师“教”的评价P1641、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1)统一性(2)整合性(3)针对性(4)操作性2、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1)适应性、有效性(2)针对性、挑战性(3)多元性、整合性(4)自然性、开放性3、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1)适宜性(2)有效性4、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1)相宜性、启发性(2)多样性、开放性16、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了解)正式评价:是指评价者富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的评价,一般往往是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的。非正式评价:是指发生在教育活动过程和特定活动情境中的,不自觉的进行着的对学习者的行为语言以及教学活动现象或事件

14、等的观察和评定,它是教师在与幼儿日常接触及互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了解幼儿,进而形成对幼儿的某种判断与反馈的一种评价方式。17、形成性评价(掌握)P 182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模式。18、教师作为一个自我评价者如何展开反思:(内部评价如如何展开)首先,可以从幼儿学习的角度进行反思(幼儿是否全体参与互动;是否有多边交流、互动机会;思维是否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幼儿学习方式是否多样;幼儿学习时的情绪是有愉悦感还是紧张感;幼儿活动中是否有生成的问题出现等等)其次,可以从教室教学的角度进行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的理念与方法有无不适应的地方;课堂设计与幼儿

15、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否有效;对待幼儿是否公平、公正、热情、肯定;在课堂上自己是否注意与幼儿沟通合作;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幼儿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学过程中用哪些方法帮助幼儿尝试多样的自主学习方式;用哪些方法来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中是否产生教学遗憾等)。总之,反思是教育活动中自我评价和内部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现代教师成长的阶梯,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与呼唤,教师有意识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更快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19、幼儿成长记录袋评价(一)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幼儿成长记录袋评价是对幼儿成长过程的档案式记录,通过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幼儿在各类活动中体现出的个性、兴趣、态度、能力等表现,它是对幼儿发展中的真实实景以及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