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元素分析汇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79241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的元素分析汇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 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 的计算。第一节 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 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 95%以上, 其中碳元素占 60%98%,氢元素占 0.86.6%,氧占 1%30%。氮含量变化范围不 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 0.53%。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 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 2-44 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 组

2、成。表 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类别Cdaf/%Hdaf/%Ndaf/%Oda/%褐煤6076.54.56.612.51520长焰煤77814.56.00.72.21015气煤79855.46.812.2812肥煤82894.86.012.049焦煤86.5914.55.512.03.56.3瘦煤8892.54.35.00.92.035贫煤8892.74.04.70.71.825无烟煤89980.84.00.31.514石煤93970.53.00.51.014泥煤55625.36.513.52734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 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

3、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 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煤中氮,主 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在泥 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 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 或1.35)中洗选 后的精煤来测定。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 成是必要的。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

4、计算煤的燃烧热, 煤中的碳和氢是热 量的主要来源。l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 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氧 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 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 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氮燃烧时,大部分以游离态随烟气排 出,从燃烧的角度来说,氮为无用元素,约有20%40%在燃烧中变为NOx,随x 烟气排入大气,增加污染。硫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其中可燃硫参与燃烧,释 放少量的热量,但其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硫和三氧

5、化硫,既腐蚀锅炉设备,同时, 排到大气也污染环境,此外,煤中黄铁矿硫增高,还使灰熔融性降低,促使锅炉 结渣发生,因此,硫和氮均为有害元素。煤中碳、氢、氧是其有机质的主要组分,反映煤的变质程度。煤中碳含量随 着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所以,常称煤的煤化程度为煤的碳化程度,煤中 氢含量则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煤中氧的含量也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 而显著降低。因此,人们很早就以煤的元素组成作为煤炭科学分类的指标之一。 如,中国煤分类国家标准GB5751中,就以干燥无灰基氢作为划分无烟煤小类的 指标。此外,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理论燃烧温度和燃烧产物的组成、燃烧理论 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及热平衡

6、等,估算和预测煤的低温干馏产物和褐煤蜡产率。 因此,元素分析在锅炉设计和运行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煤中碳氢的测定(常规法)一、煤中碳、氢测定的基本原理1、测定原理(1)燃烧吸收重量法煤+o 800)C co T+ho + so T+ so T+cl T+ no T+ n T2 催化剂 2 2 3 2 2 2 2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煤中的碳生成二氧化碳,氢生成水。生成的二氧化碳 和水分分别被二氧化碳吸收剂和吸水剂吸收。根据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 氢的含量。对 CO2 和 H2O 的吸收反应如下:2NaOH+CO2 NafOHpCaCl2 + 2H2O =CaCl2 2H2OCaCl2

7、2H2O +4H2O = CaCl2 6H2O(2)半自动测碳氢将一定量的煤样放在瓷舟内,推至800C的石英管中燃烧分解,用净化的氧 气为载气,吹进高锰酸银热解产物进行催化氧化,使煤中氢转化为水,碳转化为 二氧化碳。将燃烧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载过铂五氧化二磷电解池。电解池 与仪器之间组成一电化学分析系统。未进样时电解池内阻很大,正负极之间呈开 路状态,无电流流过;当含有水分的气体通过电解池时,水被五氧化二磷吸收生 成偏磷酸,电解池内阻减小,启动电解,其电解电流大于50mA。电解生成的氧 气和氢气随载气流排出,而五氧化二磷得以再生复原。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偏磷酸越来越少,电解电流也随之下降。当

8、下降到 5mA 终点电流时,终点控制器动作,切断电解电源,电解终止。这段时间内的 电流与时间的积分值,即为电解所耗用的电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可以计算出 氢的质量 W(g)。水被电解池吸收后,二氧化碳随载气流吹进装碱石棉的 U 形吸收管,被碱 石棉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然后根据吸收剂碱石棉的增量即可计算出碳的含量。2、碳、氢测定中的干扰因素及其排除方法由燃烧反应可知,煤燃烧时,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有硫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氯等生成,这些酸性氧化物和氯若不除去,将全部被二氧化碳吸收 剂碱石棉吸收,使得碳测值偏高。为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三节炉法中,在燃烧管内用铬酸铅脱

9、硫,以银丝卷脱氯:4PbCrO4+4SO260(fc 4PbSO4+2Crfi3+O24PbCrO4+4SO3600c 4PbSO4+2Cr2O3+3O22Ag+Cl2180C 2AgCl(2)二节炉及半自动测碳氢法中,用高锰酸银的热分解产物脱除硫和氯; 2Ag+SO2+O2 500cAg2SO44Ag+2SO3+O2 500c2Ag2SO42Ag+Cl2 500c2AgCl在燃烧管外部和粒状二氧化锰除去氮的氧化物,在氧气流中燃烧时,在有催 化剂存在情况下,煤中 2060%的氮生成氮的氧化物,若不除掉,会使碳测值偏 高 0.10.5% 。反应方程:MnO + 2NO Mn(NO )2 2 3

10、2二、三节炉法碳、氢测定装置 碳、氢测定装置分为三部分:氧气净化系统,燃烧装置、吸收系统。整个装 置的系统图见图 2-54。第一部分是氧气净化系统,脱除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1气体干燥塔; 2流量计; 3橡皮塞; 4铜丝卷; 5燃烧舟; 6燃烧管; 7氧化铜;8铬酸铅;9银丝卷;10吸水U型管;11除氮氧化物U型管;12吸收二氧化碳U型管; 13空U型管;14气泡计;15三节电炉及控制装置图 2-54 三节炉碳、氢测定仪 第二部分是燃烧装置,煤样在燃烧装置中完全燃烧,煤样中碳、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氯等元素对测定的干扰在燃烧管内脱除;第三部分是吸收系统,用来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根据

11、吸收系统各自的增重,来计算煤中碳、氢 的含量。在吸水管和二氧化碳吸收管之间,连接一个装有二氧化锰和氯化钙的 U 形管,用来除氮。1、氧气净化系统 氧气净化系统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净化系统由一个内装 4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的鹅头洗气瓶、 一个下部装碱石棉、上部装氯化钙(或过氯酸镁)的气体干燥塔和一个全部装氯 化钙(或过氯酸镁)的气体干燥塔组成。连接的顺序,沿氧气流入方向依次为:(1)鹅头洗气瓶;(2)下部装碱石棉、 上部装氯化钙的气体干燥塔;(3)装有氯化钙的气体干燥塔。在两个气体干燥塔 之间,装有一个量程为 150ml/min 的氧气流量计。2、燃烧装置 燃烧装

12、置分为两个部分:燃烧管和加热装置(包括测温和控温装置)。a、燃烧管用三节炉法测煤中碳、氢时,燃烧管内填充有线状氧化铜、铬酸铅、银丝卷。 其中氧化铜的作用,是使在氧气流中未能完全燃烧的物质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 和水。其填充见图 2-55。1、2、4、6铜丝卷;3氧化铜;5铬酸铅;7银丝卷 图 2-55 三节炉法燃烧管填充物二节炉法中,燃烧管内填充有高锰酸银的热分解产物。其填充见图 2-56。应该注意,装有氧化铜的这段燃烧管,加热不得超过900C,装铬酸铅这段1橡皮塞;2铜丝卷;3、5铜丝布圆垫;4高锰酸铅热解物图 2-56 二节炉燃烧管填充物管子加热不得超过600C。否则,会使填充物熔化粘结,堵

13、塞燃烧管,铬酸铅表 面的硫酸铅也由于温度过高,分解出三氧化硫,不能保证脱硫效果。b、加热装置 碳氢仪的加热装置是三节(或二节)管式电炉(单管或双管),每个电炉有 各自的测温和控温装置。由于试验方法有三节炉法和二节炉法,故电炉亦有三节 炉和二节炉。3、吸收系统 吸收系统主要是由装有吸水剂(氯化钙或过氯酸镁)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碱 石棉)的 U 形管组成,见图 2-57、图 2-58。其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水和二 氧化碳。图 2-58 吸二氧化碳 U 型管(或除氮 U 型管)在这个系统中,吸水管和二氧化碳吸收管之间,连接内装二氧化锰和氯化钙 (或过氯酸镁)的除氮 U 形管。在该系统中,用作吸水剂的氯化

14、钙,可能含有碱性物质。因而使用前,应先 以二氧化碳饱和,并除去过剩的二氧化碳,以免 CO2 在吸水管中被吸收,确保 测定值的准确,不致发生氢高、碳低的现象。二、煤中碳、氢的测定步骤1、空白试验空白,是指燃烧舟中只放催化剂,不放煤样而按照规定的试验步骤操作时, 吸收管的增重值。在氢的测定中,应减掉空白值。空白,主要是由盛煤样的瓷舟表面和催化剂吸附空气中一定量的水分;氧气 不纯等因素造成的。吸附空气中水分造成的空白,应在氢测定结果中减掉。空白试验步骤:通电升温,并按通氧气。将第一节炉往返移动几次。将新装 好的吸收系统和装置连接,并检查系统是否漏气,若不漏气即以120ml/min的流 速通氧气 20

15、分钟左右。取下吸收系统(并装上另一套),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 放置10分钟左右称重。这时,各U形管的质量,是与试验装置内的压力达到平 衡的初始质量。当第一、二节炉温升到800C,第三节炉温升到600C,并保持各自温度后, 开始做空白试验。空白试验时,瓷舟内只装与正式试验相当量的催化剂。空白试 验时间为25 分钟。分析步骤与碳、氢测定操作步骤相同。重复相同的空白试验,直至吸水管空白值的差值不超过O.OOlOg。除氮管和 二氧花碳吸收管最后一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时为止,取两次空白值的平均 值作为当天空白值。2、煤中碳、氢测定的分析步骤(1) 将第一、二节炉温控制在80010C,第三节炉温控制在60010C, 并使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2) 在预先灼烧过的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分析煤样0.2g(称 准到0.0002g)并均匀铺平,在煤样上盖一层三氧化二铬。可把舟暂存入专用的 磨口玻璃管或不加干燥剂的干燥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