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792171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转换和衰减:感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入到我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并在此对能量做进一步加工。外界的物理能量必须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一种神经能),这种模式作为以后所有认知加工的基础。一旦感觉刺激中的物理能量被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则所有未被转换的物理能就会完全丢失。当认知系统衰减感觉输入时,就发生这种转换。衰减意味着神经和认知过程也许不能保存感觉世界中的所有能量。在感觉世界中我们不断地处于潜在刺激的包围之中,这种衰减是必要的。二、反应时一、涵义:它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 体反应潜伏期,其过程包括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感

2、受器的换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大脑再 对这些兴奋进行分析加工并通过传出通路将指令传到运动器官,运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它是一种反应变量,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加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1850年赫尔姆霍兹,测定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1868年唐德斯(荷兰,FCDonders)利用反应时观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心理过程速度”的时间,由此反应时 被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一)减法反应时(唐德斯反应时ABC)SCO实验一实验二00.5字母|b将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是由斯腾伯格(St ernberg, 1966, 1967, 1969)发展出来的其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

3、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它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 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反应时实验存在的问题速度与正确率权衡(trade off)问题:目前的主导看法是,就一般的反应时实验来说,在实验达到高正确率的条件下, 反应时数据是有效的。在统计实验结果时,应单独对反应错误率进行统计,在分析结果时加以考虑三、自下而上加工(Bottom - up Processing ):指知觉系统直接接受外部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安德森(J.R.Anderson)认为:“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信息由细小的知觉片断产生由它们组成的较大的单位。数据驱动加工(Deta-driven p

4、rocessing):根据知觉到的特征和构造这一数据知觉外界对象。格拉斯(A.L.Glass)模型。1、从视觉输入开始以视觉的再现结束。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分为高低阶段。3、低阶段依赖视觉输入;高阶段产生知觉再现。4、低阶段的结果,不受高阶段影响。自上而下加工 (Top-down Processing)概念驱动加工(Concep tually driven Processing)人类根据记忆中已有知识解释知觉数据并认知对象。1、输入图形分成字母串;2、将字母串与单词比较,从而确定单词的意义。3、对组成单词理解其意义;4、对不能组成的单词,则返回最初阶段重复加工,直到将字母串全部组成单词。认知

5、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四、Tulving, mandler & baumal 字词识别实验通过改变刺激呈现时间研究bottom-up ;通过改变上下文的字数研究top-down ;刺激材料为一些句子二因素设计:上下文刺激材料的长度0 disorder2 dirt and disorder4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8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靶子词呈现的时间(ms)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结果:1.

6、 60-80ms时有上下文的靶子词识别率最高,8字词比0字词高出40%2. 140ms时差别缩小,8字词比0字词高出30%五、David marr的三层次理论第一阶段(也称为早期阶段):将输入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抽取图像中诸如角点、边缘、纹理、线条、边界等基本特 征,这些特征的集合称为基元图(primitive sketch);第二阶段(中期阶段):指在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坐标系中,由输入图像和基元图恢复场景可见部分的深度、法线方向、 轮廓等,这些信息的包含了深度信息,但不是真正的物体三维表示,因此,称为二维半图(2. 5 dimensional sketch);第三阶段(后期阶段):在以物体为中

7、心的坐标系中,由输入图像、基元图、二维半图来恢复、表示和识别三维物体。六、注意注意的一般性定义:注意是心灵被占据的状态,以一种清晰、鲜明的形式,从众多同时可能的对象或思维中选择其中的 一项。其本质是意识的聚焦、集中与贯注。注意的操作性定义:以所使用的作用的要求来对注意做描述性的界定。七、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Broadbent,1958)。布罗得班特认为:一个输入刺激在完全加工之前需要通过一个过滤器,过滤器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选择一个输入刺激, 拒绝同时呈现的其他所有刺激。衰减模型 (attenuation model)特瑞斯曼认为:进来的刺激要经历三种分析或检验;第一个检验分析刺激的物理属性;

8、第二个检验决定刺激是否是语言的,如果是,将它们分为音节和单词;第三个检验是识别单词并赋予意义;这三个检验并非对所有进来的刺激都是必须的,确切的加工一直持续到竞争刺激能与其他刺激区分开为止。即,非追随耳的信息并没有被完全过滤掉,而只是在强度 上的衰减,一些重要的信息或有意义的信息刺激仍然可能部分通过并接受进一步加工。注意的衰减理谢里等人(cherry&Kruger,1983)的发现证明了这一衰减理论。他们研究了学习障碍儿(learing-disabled,LD)选择性注意的能力。被试:7-9岁的儿童。任务:指出立体声耳机一个通道中呈现的单词的对应图片。刺激:目标单词、干扰语(非语言、非语义的噪声

9、;到着说,是语言但无语义的;顺着说,既是语言的又有语义 的。)结果:当受到干扰的限制时,学习障碍儿童的成绩比正常儿童成绩差得多。当使用语义干扰时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间 的成绩差异最大。这一发现表明(理解学习障碍儿的障碍原因):1) 学习障碍儿童的前注意分析包括非追随信息的语义分析。2) 这一发现也表明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至少部分是因为他们不能控制非追随信息的衰减。3) 学习障碍儿童不能完全衰减非追随(和多余的)竞争刺激。cherry&Kruger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证明认知分析如何帮助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一一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注意的后期选择理论Deutsch(1963)的理论:对于选择注意的争论焦点

10、是:选择注意的瓶颈在信息加工中出现的时间。Deu tsch(1963 )的理论认为:几乎所有进来的刺激都被进一步加工,当信息达到工作记忆时,开始选择获得进一步加工的 信息。即,信息的进一步加工选择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而不是在较早的感觉记忆通道中,故,此理论被称为:“后 期选择理论(late-selection theory)Deutsch(1963)的理论得到Lewis(1970)的验证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作业中,要求被试者追随呈现在一只耳朵中的单词,忽略呈现在非追随耳中的任何信息。单词, 也在非追随耳中呈现,这些单词有时与追随的单词没有语义上的联系,而有时非追随单词与追随单词同义。在过滤器理

11、论中:非追随信息完全被过滤掉,单词的性质不应该增加反应的潜伏期;在衰减理论中:非追随单词被衰 减,虽然非追随单词的意义有时可能会闯入追随信息中,但是像同义这样的语义联系则不该闯入。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7 4两类注麹型M謎鮒位置疲目前,对于这两类模型,心理学界还没有充分依据来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然而,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而 言,这两类模型似乎还不至于像双方所想象的那么对立。主张知觉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都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将注意引向一个通 道,然后再来分析

12、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可见,他们所研究的是注意的集中性。而支持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都运用不附加追随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同时分听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使 注意分配到两只耳朵中,可见他们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是注意的分配性。由于这两种实验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不同,所以它们必然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八、中枢能量有限理论Kahneman认为注意力的能量是有限的,人可利用的资源总是与唤醒相关联,其资源的数量可随各种情绪、药物、肌肉紧 张等因素的作用相连。分配方案:(1)唤醒因素可利用的能量(2)个人当前的意愿(3)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4)个人的长期意愿Norman等人(1975

13、)把能量或资源有限分成两类过程:资源有限过程(resource-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地完成。但一旦能 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作业就能顺利地进行,则称之为资源有限过程;材料有限过程(data-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其质量低劣或记忆信息不适当的限制,当时即使分配到较 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该作业操作水平,则称之为材料有限过程。双作业操作的互补原则(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在进行双作业操作过程中,如果一个作业的操作所需用的资 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作业操作可得到的资源相应地减少多少。三点

14、假设:首先,容量模型假设不同来源的刺激产生的干扰是非特定的。当我们同时进行两件事时,所产生的问题并非由于这两件 事互相干扰,而是进行两件事需要较多的资源,超出我们所供应的范围。因此,该模型预测,只要这些活动不超过所需 的资源数目,我们便能同时进行这些活动。第二个预测是跟着第一个预测而来的,即当这些活动所需的总资源要求超过既有容量时,要同时进行第二件事,必然 使第一件事的反应退步。第三个预测是认为分配决策有弹性,能改变来适应输入刺激的资源需要.(Johnson & Heinz, 1978)验证:Posner和Boies (1971 )的实验:被试要同时做两个实验项目。主要项目(即被试必须集中注意

15、的)使字母配对项目。视觉警告信号出现后,被试先看到一个字母,如T,约持续 50ms。第二个字母于1s后出现,被试决定是否与第一个字母相同,以按键表示。如果字母相同,被试以右手食指按键, 如果字母不同,被试以右手中指按键。第二个实验项目是听觉侦察项目,以耳机呈现声音刺激几次,被试若听到声音,则以左手食指尽快按键表示。 这个研究具体支持Kahneman的第一个假设:当整个情境要求不超过可用容量时,被试能处理互相竞争的刺激。警告信号 的警觉效果并不持久,在延长时距中(即第二个字母尚未出现),被试可能从感觉记忆中引出第一个字母的代码,并在 工作记忆中产生较持久的认知代号,这解释第6点增加反应时间的理由。但是反应时间增加最多的是第7点和第8点, 在这两点以上,第二个字母已经出现,被试忙着分类、辨认并判断。这些活动占用了被试大多数的可用资源,剩下少之 又少的资源来处理声音。因此这个发现也支持Kahneman的第二个预测;当所需资源超过容量时,听觉侦察反应项目的成 绩必然退步。九、两种加工过程理论在能量有限理论的前提下,Schneider和Shiffrin(1977)提出了两种加工过程理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他们认为,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