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岗: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786819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岗: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罗岗: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罗岗: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岗: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岗: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题目是模仿斯坦利费什(StanleyFish)的名言:在教室里还有“文本吗?IsthereaTextinthisClass按照读者反馈批评的理论,由于每一位读者都是带领不同的个人背景譬如政治地位、文化传统、经济状况、宗教信仰乃至情感体验和鉴赏趣味等诸多方面的差别进入到文本阅读的状态,即使他们身处在同一间教室里,对文本接受也一定会因为彼此之间的差异而呈现出理解的差别,有时候甚至出现大相径庭、相互对立的阅读效果。所以斯坦利费什才有这样的疑问:在教室里还有“文本吗?在设问的背后他想叙述的其实是另一层“感受文体学的意思:教室里已经没有统一的、纯正的

2、“文本了。“文本意义的生产依赖于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感受,它不再是一个包含着固定意蕴的纯正客体,而是在读者思想里展开的事件和造就的效果。同样,这里把“文本二字置换为“经典,也是想借助这个驰名的设问句把“经典背后某些习焉不察的局部揭示出来。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首先意味着“经典不单是陈列在书架上的一册册巨着典籍,而且是一次次发生在具体历史时空中的阅读活动。既然是阅读活动,“经典作为一种“文本,它的意义同样要透过阅读者的接受和反馈“生产出来,而阅读者自身的诸多差别必然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内化为对“经典理解的差别。这一差别不仅表现为对某一部具体的“经典的阐释可以见仁见智,更关键处在于它历史性地决定

3、了“经典的意义生产内在的包含了“不平等的因素。具体而言,就是阅读者对“经典的不同理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美学趣味的上下或艺术感知能力的强弱,需要进一步查究“美学或“艺术之外的社会原因,譬如阅读者是否存在受教育程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地域、历史的因素还是政治、经济的缘故起到了主导作用?我有一位朋友,从江西老区来到上海读大学,有一天和寝室里的同学讨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哪几部,他一口咬定?罗密欧和朱丽叶是其中一部,另一个同学说不是。于是打赌,大略是谁输了谁就下一顿饭请吃一块大排,我的朋友当然输了。他后来痛心疾首地对我说,他是在读中学时看过一本?语文小百科,上面就是这样写的,自己其实从

4、来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原着。而他那位上海同学不仅读过莎士比亚的书,而且有可能在剧院还看过他的戏,自然知道“四大悲剧到底是哪几部。也许有人会讥笑我的朋友的无知,他自己也是把这件事情当作笑话说给我们听的;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搞错了一个“文学常识,不会影响到对“经典的阅读和观赏“无知也好,“常识也罢,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者处于“文化中心与边缘的不同位置:一些人可以阅读“文学原典,另一些人只能背诵“文学常识,这并不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而是受制于社会给定的位置。所谓“经典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这样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阅读的“不平等,同时也掩盖了“阅读背后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