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78643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老残游记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噢。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一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9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

2、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

3、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二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

4、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

5、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

6、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

7、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

8、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药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

9、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山东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摘抄三 读完老残游记,记住了几个习语:1驽马恋栈

10、豆:劣马贪恋马棚中的豆料,比喻人贪恋安逸的位置,没有高远的志向。 【例】老残游记第七回:此公已保举到个都司,军务渐平,他也无心恋栈,遂回家乡,种了几亩田,聊以度日。 2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例】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史记middot;汲郑列传 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清mido;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3林下风范: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例】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例】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5于心不忍:指对某人或处理某事物心存怜悯【例】清do;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八回:再要刑法加重,于心不忍,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