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78221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兴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朱兴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朱兴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兴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兴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丹阳市界牌中学 朱兴华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以其极强的表现力,重视力,交互性,形象性,科学性在数学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给数学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一 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不仅可以传授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初一代数是较枯糙的,摆脱不了学生练,教师讲的圈套。教师讲的辛苦,学生练的枯糙。学生容易开小

2、差,产生厌学情绪。而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此有所改观。充分利用动画、颜色、声音等手段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时可以创设如下意境:在画面上出现两个人,AB两地相向出发,直到相遇。学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1)是否同时出发(2)各自走的距离(3)速度快慢(4)各自所用时间。紧接着提出数学问题,给出不同的条件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被这些动画所吸引,对不同情况所了解,也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二 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呈现过程,突出难点。数学结论往往是无法用初等数学证明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死记这些结论,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学生只能通过大量练习去感受这个结论。这

3、样就避免不了题海战。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完美,更灵活的图形显示模式,满足教学的需要。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时依据定义,另作一个三角形,用动画的手法,平移图形,使得这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让学生去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去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可行的。另外,在几何教学中再现辅助线的画法,用动画的形式,不同的出现方式,让学生从动画中比较辅助线的不同画法,带来的不同的优越,给这一教学难点注入了新的血液。这样,多媒体的教学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弱点,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多媒体教学还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交互合作式学习得环境。交互合作学习式现代化教学理论所推崇得。因为学生的

4、学习活动完全式自主性学习,但往往知识的形成限于个体的局限。缺少信息的反馈矫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现人机交互。如在学生练习时,可以创设反馈信息,如“太棒了,不要骄傲”“不要泄气,重新做题”等时学生既完成了学习又得到了娱乐,寓教于乐,乐中求学。而这些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得。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多媒体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象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得优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显示思维过程,提供丰富得感知,构成一个跃动得“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得飞跃架设桥梁。例如:在讲扇形一课时,用线条闪烁的方

5、法,重点标出扇形这一区域,学生一下子被动态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很直观地知道了构成扇形区域的元素;针对学生通常把弧长看作扇形的周长这一状况,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一只乌龟沿着扇形的边线慢爬一圈,学生马上就能准确地答出这条曲线就是扇形地周长;用运动的表现手法可以直观的看出扇形与圆的联系与区别;扇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可以通过运动提出猜想;四注意事项1.不要盲目随从。要立足实际,根据课程的需求,学校能力盲目随从只会适得其反,浪费了人力、物力。2.不要追求表面形式。多媒体教学重在“教”,而不是追求一种场面上的好看,不要画面很优美,声音很动听,动画效果千奇百怪,结果是学生脑海一场空。3.不要忽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就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如果不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结果是画面一张一张地过,学生一张一张地看,教师不知道学生到底懂不懂。教师完成了放映,学生看完了电影,无法知道教学效果。这不是一个成功地教学。4.传统教学必不可少。传统教学有它的优点,不要盲目屏弃,要做到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现代化工程”已全面启动,多媒体教学已势在必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教育现代化的大旗,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让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培养新世纪“四有”新人方面发挥它的独特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