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78040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件编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发行版本: A/0编 制:审 核:批 准: 受控状态: 控制编号:2017-7-20发布2017-7-20实施东营市盛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1. 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以便正确采取 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达到公司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包括:从规划、建设、生产到产品 销售全过程。3. 术语3.1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3.2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3 健康损害

2、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3.4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 (不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 情况。注1 :事故是一种发生了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注2: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在英文中 可称为“ near-miss、 “near-h it、 “close call 或“ dangerous occurrence。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3.4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 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

3、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 失的严重程度。风险二可能性严重性。3.5可接受的风险 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6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3.7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4. 职责4.1 主要负责人是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为建立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 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4.2 分管生产负责人是公司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直接负责人,负责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

4、监督管理。4.3 安全管理部门是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 作方案和体系文件;协调各专业工作组开展情况;负责组织对本企业风险分级情况评审; 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4 各职能管理职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 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4.5 各生产单元(车间、班组)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开展 风险辨识、评估活动及管控措施的落实,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4.6 各岗位根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接受安全教育培 训,严格执行风

5、险管控措施。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 原则,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 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 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

6、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 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 信息,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 B.3)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 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5.2 危险源的辨识5.2.1 危险源辨识范围 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 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

7、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5.2.2 危险源辨识方法5.2.2.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 单(参见附录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3)。5.2.2.2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 见附录A.2),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A.4)。5.2.3 危险源识别的实施5.2

8、.3.1 由安全管理部门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 分级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5.2.3.2 辨识时依据 GB/T13861 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管理因素。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直接判断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价,根据 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5.3.2风险评价与分级 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 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 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

9、色表示,具体分级如下:风险等级危险稈度管控要求A级1级极其危险(不 可容许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 始或继续工作。B级2级高度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 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 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 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C级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 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

10、力降 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 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 的控制措施。D级4级轻度危险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 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 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E级5级稍有危险(可 忽略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 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5.3.3 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违反

11、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 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或运行装置内涉及抢修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 上的;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3.4 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5.4.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5.4.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

12、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 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5.4.3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 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5.4.4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 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5.4.5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 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5.4.6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

13、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5 风险分级管控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5.5.1.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 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 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5.5.1.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 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 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

14、单 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l、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5.3 风险告知5.5.3.1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 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 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 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5.5.3.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 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 到位。6.

15、文件管理 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 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 )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 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 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 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 持续改进8.1 评审 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 布。8.2 更新 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