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77001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中考复习超好用1.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 一、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

2、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生字 箪(dn) 蹴(c) 羹(gng) 死亦我所恶(w)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

3、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

4、,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5、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

6、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

7、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

8、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

9、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发伐,起而

10、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被后人

11、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其山水游记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小石潭记。 2、重点字词; 惴:惧。 栗:战栗。 遂:于是。 缘:沿着。 斫;砍。 穷(穷尽)回溪。 更:进而。 漫漫:任意。 向:从前。 衽席:席子。 攒(聚)蹙(收缩)。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冥合:暗暗。 岈(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 洼(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然。 觞:酒杯。 就(接近)醉。 以志;记。因(因为)坐 特立:独立出众 若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若穴。 颢气:弥漫于大地之间的大气。 箕踞(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或坐着)而遨(游戏)。 施施:漫步徐行的样子。 心(精神)凝(凝聚安

12、定)形(形体)释(解脱) 3、 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指遭到贬谪的意思)人。 4、重点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翻译: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形态奇异的,我都游过,可我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别。 (3)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翻译: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视野的。 (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娄为类。 翻译:青山萦回,白云缭绕,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为伍。

13、(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我的思想遥远得与天地大气成为一体,而不知它的边际,我的意念广大得与造物的上天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6)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翻译:苍茫暮色,从远而近,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还不想回去。 (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译: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然后知道我从前没有(真正)开始游,(真正的)旅游从此开始。 5、理解背诵。(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

14、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2004年河北省理解背诵考题) (3)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作者对西山宏伟气象进行赞美并寄予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也是登高远望后看到西山地势高峻,气象阔大后产生的感受句子):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写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的句子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6)写宴饮之乐的句子: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6、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7、文章写法欣赏:(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概写,总述

15、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为下文正面写西山怪特作铺垫,引起读者注意。 (2)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又包含什么哲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或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或求学之路,永无止境。 (3)作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并紧扣“始得”结构全文,作者的用意是:突出作者发现“西山怪特”的欣喜之情。 (4)本文是记西山之游,却先记众山之游,这是为什么?描写永州众山,烘托西山怪特,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5)文章的思路:本文先写偶得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6)结构:第1段概写,是为了总述未识西山以前的游览情况。 分四层第1层(第1句)写获罪谪居的心态。第2层(第2句)写漫游。 第3层(第3-5句)写游赏的率性。第4层点主旨,振起下文。 (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娄为类”此句在文中有那两层意思?一是:总结(点出)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二是:流露作者性情与众不同,超凡脱俗。(比喻自己卓尔不群人格、表现自己不俗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