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堂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769431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备好一堂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备好一堂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备好一堂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备好一堂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备好一堂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备好一堂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备好一堂课一、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直到能流利地诵读课文,这是个基本的道理。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通过熟读成诵,老师把作者的情感,把课文的重难点,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领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王松舟老师备草船借箭,一口气读了13遍,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感觉,精妙的教学设计才呼之欲出。贾志敏老师的学生要讲开国大典,希望贾老师对教学设计提供帮助。贾老师问学生的第一句话是“课文背会了吗

2、?背会了再找我。”著名作家梁衡曾介绍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大量阅读还不够,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把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名师们尚能如此,何况我呢?只有把课文熟记于心才有利于更好的驾驭课堂。 二、阅读课文,学会发问。 阅读课文,深入到课文中去,好像自己就是作者,理解课文写了什么,领悟课文怎样写,探究课文为什么写。教师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想三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应该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哪些地方浅显易懂,哪些地方是难点;应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获取新知识、提高新

3、能力。 有些教师可能要质疑,语文老师负担重,没有更多时间背,尤其是高年级语文课文那么长,怎么能背会。在我看来,要做到“四至少”:至少要有背的意识,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至少做公开课的课文不管长短都要背会;至少本课书的重点段要背会;至少那些经典名篇要背会。“读书读高层,读文读经典;名篇背如流,下笔如有神”这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髓,这个看似最笨的办法却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三、研读学生,读出新的教学方法。 对小学生的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不要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由于他们活泼好动,易疲劳,又喜欢多问,兴趣广泛,因此,要注意学生的劳逸结合,适当控制作业

4、量。同时要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定的认知方法,逐步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具体地讲,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

5、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设计恰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些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完全掌握,上课时就只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四、研读过程,读出教学的层次。研读过程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它是在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的基础上对一节语文课的程序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第一是新知识的获得;第二是转换,使所得的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适合新任务;第三是评价,即检核与估计知识的正确性。这三个过程,它们都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课文知识。根据这个原则,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特点。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因为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多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多一分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