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7690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导学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新授主备:杨 卉 审核:语文教研组 时间:10.2授课: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型、词义。2.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及小说的特征。3.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4.学习本文,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认真学习,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2.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把握文章的思想意义。学习过程一

2、、预习导学熟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哽住( ) 踱步( ) 惩罚( ) 喧闹( )宛转( ) 祈祷( ) 懊悔( ) 郝叟(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3.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本体 喻体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本体 喻体 4.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平常日子,

3、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喧嚷 喧哗 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交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 填进 装进)我们的脑子里去。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 (睁着 瞪着 眯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5. 下列语句没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C、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D、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6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爱国感情一样炽热,都是自始自终的爱国情怀。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人,是爱国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C、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热爱的表现。D、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成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7. 文学常识。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 国作家。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线索是 ,描写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和 。小说有三要素: 、 、 ;情节一般分为 、 、 和结局。8.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德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是以“我”的见

5、闻和感受为线索的。( )韩麦尔先生服饰的不同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 最后一课开头写了“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句话暗示的内容是:这里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了。 ( ) 最后一课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表现出了爱国的思想感情。二、合作交流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篇课文。2.整体感知:“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这堂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3.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课文思路。 4.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 5.归纳小弗朗士的形象: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 最后一课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巩固拓展阅读老舍

6、先生的最后一课,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后一课 老舍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这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的右

7、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

8、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1.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很静,祁瑞宣老

9、师“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也很静。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为什么课堂上气氛如此相似呢? 2. 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3.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师“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这两位老师的表现为何如此相似? 4.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最后一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5.古今历史中,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们铭记。请以爱国名人、名言为目标,做一点资料收集。我所知道的爱国名人其中一位爱国名人的故事梗概我所知道的爱国名言四、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