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修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的教育意义.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766432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修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的教育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修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的教育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修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的教育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修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的教育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修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的教育意义.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修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的教育意义摘要:“慎独”一词首见于大学、中庸,是一种修养的方法,是在自我独处时能严以律己,有高度的自觉性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是表里如一的坦荡。几千年来,这种修身的方法,对我国人民修身养性、人格铸造、提高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慎独”虽是中国古人提出的修身方式,他的精神内涵却是古今中外的共鸣。做任何事情,很多时候最大的阻碍来自身,能战胜自己,才能更好的克服外在阻难。时至今日,“慎独”修身的方法仍对人们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全文共分四部分:慎独修身的历史渊源;慎独修身的内涵和方法;慎独精神是古今中外的共鸣;以及慎独修身对现代人们的德育

2、意义。关键词: 儒家 ; 慎独修身 ; 精神 ;道德正文: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精神世代延续,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结晶。而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中国先民的智慧结晶依然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仍都有着指导意义。一、慎独修身的历史来源慎独 ,是儒家的一种修身方法。是指当独处而无人觉察时,仍能严以律己,谨慎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慎独”的修身方法是古人提出,几千年来,这种修身的方法,对我国人民修身养性、人格铸造、提高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慎独”首见于大学、中庸。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3、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慎其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提出了实现天下大治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领悟事物的道理,获得知识,意念真诚,内心端正,修养好自身,管好家族,治理好国家。“八条目”间的关系是:“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其中最根本的步骤是“修身”,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些思想表现出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对协调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有其合理因素。大学还提出,“修身”必须用心专一,

4、认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味”。并且提倡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慎独”:“君子必慎其独”。“慎独”被后世视为修身的自律格言。 二、慎独修身的内涵及方法按照儒家观点,人们在独处的环境中最容易忘乎所以,以至不能“遏人欲于将萌”,“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小人于隐者”,便每每“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礼记郑玄注)。“慎独”方法即在于使人戒慎自守。其要求“诚”,要求真实无伪,真心无欺,要求言行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在一切场合中都能自觉地践履道德准则。“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礼记郑玄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5、“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绝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儒家认为,若能在独处的环境中亦能恪守道德准则,那么修身之目的便可顺利实现。 儒家的“慎独”传统修养观强调理性的自觉,重视修养过程中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统一,对于发挥修身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三、慎独精神是古今中外的共鸣文化是有生命的,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是相通的,不分国籍,不分种族。古希腊柏拉图说“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意大利的但丁:“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唐代吴叔达说“立志言为

6、本,修身行乃先”。 鲁迅先生也深谙“慎独”的重要,他曾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和更无情的是解剖我自己。”可见,“慎独”精神虽是中国先哲提出,但无论古代、现代、中国、外国,在行为方面,慎独精神却是世界范围内的共鸣。事实证明:“慎独”的修身方法对人类道德文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关于慎独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后汉书 杨震传记载,王密为求得升官,公然以千两黄金行贿于与自己有交情的太守杨震。而杨震愤愤地质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答道:“暮夜,无知得。”杨震立刻说:“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杨震由此获得一个雅号“四知太守”,他义正词严地喝走了一个行

7、贿者,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历史上空回荡了两千年。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作检讨。据资料记载,二战期间,德国民众依然保持着惊人的“慎独”精神,从保护森林的细小举动就能看出来。按照德国法规,刨一棵成材的林木,必须在树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尤其禁止成片采伐。此外还规定,每采伐一棵大树,必须在原地种植一株幼苗,从而确保森林良性循环,永远郁郁葱葱。按说,战争期间,兵荒马乱,一切法律法规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令人称奇的是,尽管没人监督、守卫森林,德国民众仍一如既往地遵循原来的做法,按部就班地伐老树、种幼苗这种人文素质,与“四知太守”的情操有异曲同

8、工之妙。众目睽睽之下,道德准则释放一种抑制力。国法当头时,制度条律又强加一种约束力。大多数人可以“慎众”,在人前把一切打理得中规中矩,一丝不苟。然而当所有外力忽然消失的时候,“真空状态”的本性就可能动摇,蠢蠢欲动的私心杂念也将改变人的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慎独”,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品行。倘若修身能渡过这道难关,就不失为一个“高尚的人”。四、慎独修身对当今时代的德育意义“修己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中的精髓,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更是一种情操,一种自律精神,一种表里如一的坦荡。几千年来,慎独的修身的方法,对我国人民修身养性、人格铸造、提高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

9、国历史上,“修己慎独”是君子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自我约束的方法,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格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显现,一种趋近完美的道德修养境界。在新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修己慎独”也应该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慎独”是适用于全民的修身方法。但党员干部、当代大学生、教师这些社会中坚力量更应该带头践行,做到“修己慎独,表里如一”引,领全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国家栋梁,人民幸福生活的领导者,不仅应该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没有群众、法律的监督下,党员干部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保持道德的纯洁性,清心自守,廉洁自律,坚持为人民服务。我国党政领导人也

10、强调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和谐社会的小康之路。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新生血液,肩负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代表着国家未来的文明程度。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像血液一样融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所以,血液的纯洁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感,严以律己,践行“慎独”的修身方法,自觉排除外界不良风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大学的自由环境中,主动摒弃糟粕文化,汲取优秀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主动积极净化自己的内心,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积极主动吸收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没有任何道德法律的约束下,仍然坚持“慎独”修身,提高道德水平。我们应该携起手来,有每个人的微小力量的支持,才能共同推进人类的文明发展。参考文献:张岱年 ;夏乃儒 孔子百科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吴士余,刘凌 中国学术名著大词典古代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于春海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延边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