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76193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转)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事业领悟杨善洲的事业观在很多人看来,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了。可杨善洲却在退休后继续为事业奋斗着,一直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林场的一草一木,惦记着林场群众的林权证。是怎样的一种事业 观,支撑着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地勤恳工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视工作 如生命?杨善洲的答案很简单:“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管什么时候,都 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事。”“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许多和杨善洲共事过的干部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杨善洲干什么工作都喜欢亲力亲为, 冲在第一线。他在1975年1 月的工作

2、笔记里这样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 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 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 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 的。”保山地区纪委原副书记吴发启至今还记得杨善洲买草鞋视察灾情的故事:那是1981年 7、8 月间,昌宁某乡一座水泥大桥被洪水冲垮。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得知消息后,迅速 赶到受灾现场。吴发启当时任保山地委办副主任,也跟随杨善洲书记一起到了现场。“到现场察看灾情后,杨善洲转身去了供销社买了双草鞋。乡上的陪同人员

3、和我都很纳 闷,他买草鞋干什么?”吴发启告诉记者,“没等我们张口问清楚,书记已经从供销社走了 出来,向灾情事发现场赶去。到了现场,他换上草鞋,沿着被洪水冲垮的庄稼地察看农田受 灾情况。看着书记在漫过膝盖的水里走,我和乡上的工作人员不敢再在一旁站着,赶紧跟着 他一起趟着洪水察看灾情。足足走了两公里,他才停下来,而此时,我们这些穿着胶鞋的随 行人员的脚早已经被沙石硌得苦不堪言。”曾任杨善洲秘书的杨兆华想起和杨善洲在35 年前那场地震里一起救灾的故事,至今还 有点后怕:“1976 年龙陵地震以后,杨书记到腾冲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一天,刚 到一个村委会,水还没来得及喝,几个农民就跑来报告说出事

4、啦,上面有一个小塘坝溃坝了, 有母女俩在山坡下种玉米,被泥石流卷走了。听说这个消息以后,老书记拔腿就往出事地点 跑,我们也跟在他后面跑。到了一个地方,下面是悬崖,他一脚踩空差点掉下去。我当时在 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皮带。但是他顾不上危险,还是继续往上走,赶着去看灾情。后来我 跟他开玩笑说那次要不是我拉你一把,你就成烈士了。”人们都说,越穷的地方越能看到杨善洲,越险的地方越能看到杨善洲,他这辈子一直“不 要命地在做事”,身先士卒,永远冲在最前面。因为杨善洲相信,只有这样干工作,群众才 能信任你,群众才会拥护你。“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培光至今还记得杨善洲对他说过的一句

5、话:“我们干工作, 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他给记者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1985 年,中央领导同志来保山视察,提出“增 百致富”,杨善洲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成立五个工作组,分别到五县区进行调研,研究 如何实现“增百致富”。张培光被派到腾冲组,为了完成增百致富的任务,他把往年没有列 入农民收入的那部分列入了增百致富的收入里面。杨善洲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他 说:“不要凑数字,要实事求是跟老百姓算账,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要帮助老百姓找 到一个致富项目,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工作作风要扎实,不要图虚名。”张培光说,这件 事对他后来的工作作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保山

6、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曾与杨善洲共事多年。在他的眼里,杨善洲是一个实实 在在的共产党人,不图虚名,不要表扬,最关心的是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在1987 年地委 召开的地县乡三级干部会上,杨善洲说:“领导干部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全面,不 要只盯着万元户,也要看到贫困户。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能让困难户掉队,要 帮助这些群众。”后来,地委就出台了保山地区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意见。杨善洲特别注重机关作风建设,反对公文旅行。杨习超记得:“他有一次开会说,最近 有些歪风不能继续下去了,地委行署就在一个院子里,门挨着门的,一步路的事情,文件从 这里到那里送一下就可以了。但我们的部门之间却老

7、死不相往来,文件都要送到收发室,在 那里摆几天,再送到邮电局,在那里又摆几天,最后又回到机关大院。这是衙门作风、官僚 主义,必须要改!”在他印象里,那是杨善洲用极少有的严厉口气批评大家,后来这种现象 果然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干任何事首先要赢得民心”熟悉杨善洲工作风格的人都知道,他在保山地委工作期间,推广新技术都喜欢先办样板、 树典型,找一个地方搞试验,等成功了再推广,而不是搞大呼隆、一哄而上,取得了比较好 的效果。施甸县委宣传部原部长孙中惠告诉记者:“杨善洲书记对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影响最大的 是他的工作方法。我 1964年毕业后曾在施甸县委宣传组工作。由于50年代末期浮夸风盛行, 群众对各级干部

8、指导生产的能力不信任,加上三年困难时期的自然灾害,群众的生产生活比 较困难。杨书记在1964 年的三级干部会议上说,他要以办样板树典型的工作方法来指导群 众、带动群众、影响群众。”孙中惠记得,当时县委在甸阳镇罗街建起了40 亩的样板田,引进了“稻麦杂交”和“西 南 175”两个高产品种。由于试验田靠近城郊的大路边,从栽插一直到收割都做给群众看, 现种现割现收现脱粒现场计算产量,甚至架起锅现场煮给农民吃。群众直接感受到这两个新 品种在产量、口感上的优越性。通过典型示范,群众打消了疑虑,之后的几年,在保场、董 家村、迎将村这两个品种推广种植达上万亩。“这则事深深教育和影响了我后来的工作方法,就是做

9、群众工作首先要赢得民心,要用 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来教育和影响群众,千万不能乱干硬上、违背民意。几十年来我照 着杨书记的这种工作方法去指导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孙中惠说。云南省原副省长黄炳生曾与杨善洲共事多年,他说:“杨善洲跟我讲过一件事,保山要 发展蚕桑,但那时候粮食比较困难,尽管补了钱,农民还是不想种,还是把苗丢了,所以首 先要让农民接受,不要先补这个补那个,效果不大。这对我之后制定政策有很大的启发。”杨善洲曾说:“群众的任何小事都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 虎。”正因如此,他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人民 的尊重、爱戴和拥护。在

10、干事业中追求人生的意义(短评)姜洁在采访杨善洲事迹的过程中,这位耄耋老人最深刻地打动我之处,就是他视事业为生命, 生命不竭、干事不止的那份执著与坚持。在我看来,他从“不要命地在做事”中获得了满足, 他把“为人民服务”当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他以“善良的人做一点善事”的方 式追求着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业。反观当下,有的干部虽然在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还充满期待、心怀理想,但在经历了一 些磕磕碰碰、困难挫折之后就自暴自弃、踟蹰不前;有的把干工作当成个人升迁积累资本的 工具,好大喜功,为了升官不惜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说到底,这些人在干事业的过程

11、中,丧失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事业观。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 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为家庭 而活着,那么其人生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为了 维护、实现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 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杨善洲这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一个 党员干部好好地照一照。我们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在干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 大化。共产党员身份永不退休探寻杨善洲的人生观本报记者 姜 洁“是什么支撑着杨善洲

12、以毕生精力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在大江南北传颂的同时,人们禁不住要问。再次探访杨善洲生前的亲朋好友,听他们细数老人生前的一个个故事,不难发现:杨善 洲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人生观,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从未改变。“共产党员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时隔 60 年之后,施甸县的许多群众依然对当年杨善洲“重病赴会不失约”的故事津津 乐道。1951 年 9 月,杨善洲在原保山县西南乡搞土改。一次,他与篱笆寨、甘蔗地的群众约 定开会,可到了约定时间,天却下起了大雨,杨善洲又感染了疟疾,高烧不退。同事们劝他 让其他同志代为开会。但杨善洲

13、不同意:“我和当地群众已经约好了,不能失信于民!”他叫 同事们扶他走了6 公里泥烂湿滑的崎岖山路,来到篱笆寨、甘蔗地。“老书记经常说,共产党人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他这辈子,向来是说到做到!” 曾与杨善洲共事多年的施甸县原县委书记杨嘉宾感慨地说。把信守承诺作为共产党员的一个起码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杨善洲的人生信条。退休后上 大亮山种树,也一样是为了履行诺言。杨善洲曾这么解释自己种树的原因:“在党政机关工 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去照顾家乡父老,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给他们办一件事。但我 答应退休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考察来考 察去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

14、比较现实。”为了这句承诺,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 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每天起早贪黑,把荒 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说话算数”四个字 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杨善洲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给 杨善洲当过 11年秘书的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每 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 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15、”施甸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孙中惠给记者讲了当地流传很广的“县委书记被当成老农”的 故事。1965 年的一个早晨,天麻麻亮,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矮个子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请问你们公社的领导在哪里?”见来人一身农民装扮,接待员答:“领导不在!”来人听了没作声,转身下了村子。过了 约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一打听,原来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 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因为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杨善洲被百姓亲切地唤作 “草鞋书记”。保山当时下辖5 个县,每个乡、村都留下杨善洲的足迹。“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光想自己,要时刻牢记使命”在许多人看来,杨善洲似乎不爱钱,甚

16、至以“贫穷”为荣从 1951 年工作到去世前,杨善洲攒下的钱还不足 1 万元;他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 高额提成和奖励,还把市里给他的20 万奖金捐出了16 万,仅留下 4 万元给老伴养老;一直 到 2006 年前,杨善洲才在老家新盖了一栋砖瓦房。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杨善洲认为自己的使命首先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才是自己。于 是,他在退休后毅然拒绝了搬至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义务植树造林,每月仅 领取 70 元的生活补助。20 多年之后,大亮山 80 个大山头、180 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 森林覆盖;大亮山周边共有4 个行政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6 个行政村解决了公路交通问 题,8 个行政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杨善洲的不懈努力下,大亮山的群众们终于过 上了致富的好日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善洲依然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 只要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