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760666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旱农学复习要点[1]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旱农学复习要点1.旱农的概念:是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雨养农业而言,为旱地农业的类型之一。2. 简述考虑我国旱农的特点,本书所用的旱农的定义与国际通用的定义有何不同:地区范围由半干旱扩大到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但在特殊干旱条件下还要应用补墒措施为了创造最佳的旱农生态经济系统,现代综合经营的旱地农业,农作物的生产必须与畜牧业的发展及保护型的林业紧密相结合,在种好农作物的同时,适地适草,适地适树地种好草、种好树,才能形成完善的旱农生态经济体系。3.选择:旱农的范围既不包括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完全有保证的正规灌溉农业,也不包括干旱地区无灌

2、溉即无农业的绿洲农业和不受干旱威胁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偏湿地区的旱地农业。4.干旱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4.9%,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2.5%。5.黄河中游是我国原始旱农形成和发展的中心地区。6.各国旱农发展的情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发展水平较高,如美国、苏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二类政府比较重视旱农生产,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旱地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提供的农牧产品可以基本满足本国或本地区的需求,如印度、埃及和中国等国家;三类是社会经济不发达,旱地农业很落后,经营管理粗

3、放,农牧业产量低,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如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国家。7、我国旱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存在问题:重水地轻旱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投入少、经营粗放人口过度增长问题;发展对策:旱农生产和整个农业生产一样,决不能仅仅看作是技术问题,更不能局限于旱作耕地之中,需要全面地、系统地看问题,从各个方面来解决。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制定出有利于旱农生产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合理地利用旱农资源,建设最佳的旱农生态环境;再次要积极采用符合旱农生产规律的科学技术措施, 增加必要的投入,建立集约的综合的旱农生态经济体系;同时还必须控制好旱农地区人口的增长,以减轻过重的人口压力。第一章干旱的类型成

4、因及其地理分布8.国际上一般将世界干旱地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热带季节干旱型、热带半干旱类型、亚热带半干旱类型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9.四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热带季节干旱型:属热带沙漠气候,主要特征是炎热、干燥,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常年不足100-200mm,且变率很大,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的中部大沙漠区均属此类型热带半干旱类型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干季雨季交替明显,雨季草木旺盛,干季草原一片枯黄,年降水量500-750mm以上,如非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部和东部等地亚热带半干旱类型属地中海式气候,又称地中海型,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暖湿多雨

5、,其农业生产特点依靠冬季降水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以及南北纬40-60的北美、南美东岸。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冷暖季节分明。10、干旱气候的成因:形成原因复杂,它是自然气候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大气环流与干旱的形成。由于地球表面各个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便是产生大气环流并引起不同气团形成的基本原因。不同环流形势下的气候不同:高压控制下气候干燥,低压控制下气候湿润;风从高纬或大陆吹向低纬或海洋,是气候干燥,反之气候湿润;随季风变化,在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气候的变化则更复杂地形地势与干旱形成。不同的地形地势,由于

6、海拔、坡度、坡向等因素的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状况也不相同,从而引起热力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形地势条件下的气候特征人类活动与干旱形成。由于人类活动可以在局部地区的中小范围内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在一定水平范围内造成小气候上的差异;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用水量急骤增加,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灌溉水源不足,也是形成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11.干旱气候用年限水量指标划分:国际上把平均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降水量在250-5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500mm至750-800mm的称为半湿润地区,在750-800mm以上的称湿润地区。1981年在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把

7、400mm等雨量线定为中国旱区与湿区的分界线,并把250mm和800mm等雨量线定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12.干燥度K的计算公式:K0.16T10/P,其中T10为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 P为同期的降水量(mm),规定不同干湿指标的K值为:K0.49为过湿;0.50-0.99为湿润;1.00-1.49为半湿润;1.50-3.99为半干旱;K4.00为干旱13.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最大,达到2010104km2,约占两洲陆地面积的39.6%.14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有1320104km2,占非洲陆地面积的43.7%.15. 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大洋洲面积

8、最大,达到65.7%,共500104km2.16.北美洲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有400104km2,占本洲总陆地面积的16.6%,其中干旱地区面积有190104km2, 半干旱地区面积为210104km2。17.南美洲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最小,约340104km2,占本洲陆地面积的18.9%.其中干旱地区面积有180104km2,半干旱地区面积为160104km2。18中国从事旱农生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北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带。19.一级类型区指标:一级类型区以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作为区划的主导指标。以干燥度为辅助指标。20.一级类型区命名:将中国北方地区划分成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小

9、于200mm的地区称为干旱区,200-25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偏旱区,200-4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400-500mm的地区称为半湿润偏旱区,500-600mm的地区称为半湿润区。旱农的一级类型区实际为三个,即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21. 在研究中采取0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热量的指标。22.中国北方旱农类型区划及名称: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第二章:23.世界水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有咸水、淡水;有海洋水、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目前人类农业生产所利用的主要是陆地淡水。区 别主 导指 标(mm)辅助指标(干燥度)农业

10、综合特征干旱区2003.5以牧为主,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旱农区半干旱偏旱区200-2503.5-3.49以牧为主,旱农分布下限半干旱区250-4001.6-2.99半农半牧,山地阴坡可以造林,采取抗旱措施,旱农发展潜力大半湿润偏旱区400-5001.3-1.59以农为主,局部地区林牧比重大,季节性干旱,采取措施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半湿润区500-6001.0-1.29以农为主,旱情不严重,但复作时需补充灌溉24.我国水资源从数量上看并不多,按人均占有水平看就更低。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mm,56%的水量为蒸腾、蒸发所消耗,只有44%形成径流,年径流重量约为0.264104km3,占全球重量的5

11、.5%.与全世界比居第六位。25.北方旱地农业类型一级区的指标和特征26.再生性资源概念:水资源与一般自然矿产资源不同。一般矿藏资源不能再生,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而水资源则通过蒸发、蒸腾及降水、径流等方式在海洋、陆地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循环交换,时常得到再生,故被称为之。27.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排污及农药和化肥等的污染。28.简答中国旱农地区水资源的特点。降水有限,水资源数量少,作物水分亏缺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特别突出;降水年变率大,季节变率也大,旱灾频率高;降水强度大,洪涝威胁,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蓄水保墒艰难;地形破碎,水底田高,取用难度很大。总的趋势是少

12、水、亏缺大、保水难、用水难。29.黒垆土是在半干旱地区的黄土母质上发育起来的土壤,通常由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即熟化层、腐殖质层和石灰淀积层。30.土娄土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晋南、豫西地区,它形成于黄土母质,为弱碱性反应,富含磷钾,使用氮肥增产显著,缺少有机质和氮素是很普遍的。31.黄绵土又称绵土,或黄土性土壤,是在黄土母质上直接耕种熟化而成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不超过1%,含氮量也低,磷钾的含量类似黄土。32.盐渍土是盐土、碱土和各种盐化、碱化土的统称。盐土的饱和浸出液电导度大于4m/cm,而交换性钠的饱和度小于15%,ph值小于8.5。碱土的交换性钠的饱和度大于15%,饱和浸出液电导度小

13、于4m/cm,ph值常变动在8.5-10之间.33.旱农地区热量资源的特点:因受纬度偏高、海拔偏高的影响,在全国农业区中属于热量资源较差地区,大部分地区均温低于10,无霜期少于170天,0积温在3000-4000之间,10积温在2500-3500之间,农作物以一年一熟为主,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可达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34.简述旱农区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况:光资源较丰富,日照时数多,辐射强度大;水资源比较欠缺,大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有一定的困难;土地资源量不算太少,人均耕地占3-4亩,土地较广地区人均6-7亩,甚至10亩以上,从质的方面讲,70-80%属山旱坡地或沙荒地或盐碱地,由于干旱缺雨、缺肥,风沙及

14、水土流失严重危害,肥力低,产量不高,亟需应用科学的旱农技术改造。旱农区热量资源大部分地区偏低,仅能种植喜温凉或耐寒的作物,大多实行一年一熟,南部的一些地区热量资源好可实行一年二熟,但由于天然降水不足,不能满足年年实行一年二熟对水分的需要,所以此等地区的旱地农业实际多为二年三熟或三年四熟。这就是我国旱农地区农业资源光、热、水、土的总概貌。35.简述半干旱偏旱区的土地特点及解决利用的途径:本区地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北部,蒙古高原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体,山、川、原交错,地貌复杂,牧地比重大,发展草食牲畜具有一定的潜力。年降水较少,平均年降水量250350mm之间,60-70%集中于6月下旬至9

15、月上旬,年际降水量变率较大,蒸发量大。该区具有明显的半干旱向干旱过渡的气候特征,已是旱作农业的北界,农牧交错,以放牧草食动物为主。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有: 盲目扩大耕地及耕作粗放,需要在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培肥地力,如改压青休闲为种草压肥,适当增施化肥,采用保水保土保肥的耕作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退耕后的农作物总产量不断增加。草场退化,超载过牧。针对草畜失调,重点措施应是保护、改造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培育人工大草场,加强草场管理,防止滥牧抢牧,制定草原管理条例,划区轮牧,封育保护36.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半干旱旱农区的土地利用问题与半干旱偏旱旱农区的相同,仅是程度上的差异。耕作粗放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应是:1)积极而稳妥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集约地经营种植业,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潜势,3)畜牧业也需要改变粗放经营,积极恢复和提高天然革原的生产力,逐步引用优良草种发展人工草场,4)加强农田防护林和薪炭林的建设。37.简述半湿润偏旱区的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合理利用的主要途径:特点: 本区内以汉族为主,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土地利用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旱、涝和盐碱,春季降水少,变率大,且多大风,所以十春九旱,对春播作物保苗不利,而且极为突出。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在丘陵山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河谷平原地区则渍涝成灾。本区土地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