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三无漏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75979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正道三无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正道三无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正道三无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正道三无漏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正道第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 第二:正思惟 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第三:正语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第四:正业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 谓正业。第五:正命 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假若因缘不 具足,宁可心出家而身没出家,如此尚有功德。以出世的精神入世、发挥生命的 功能,成为正信的在家居士,这也是功德。假使身出家而心没出家,不但在修行 的道路上无法自立,反而破坏了佛法,这就是一种邪命。第六、正精进“正”就是不偏邪。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

2、勤修戒定慧之道, 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精进。第七、正念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法,堪能进止涅槃,是名 正念。第八、正定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解说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是正见,即坚定不移地信奉佛教的教义。佛教并不反对其 他的宗教,凡是能有助于个人修行的都可以融汇于佛教中。因而把正见当作最重 要的一道,而其余七道则都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进行精进不懈的修行。八正道也是针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六师”中一些派别的享乐主 义而提出的。佛陀提倡不苦不乐的中道,因之在原始佛教也把八正道称为中道。 原始佛教对这种不苦不乐的修行方法十分重视,列为四谛之一“道

3、谛”的具体内 容。对于八正道的详细解释有安世高译的佛说八正道经、增一阿含经的四谛品和南传相应部经典。修行方法必须防止的两个极端:1沉迷于贪欲、寻欢作乐的生活。这种生活是通向毁灭的道路。2自我施加的苦行、折磨。这种生活是不会带来什么收效的。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谛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1、正见:对事的如实知见,出世间的正见唯有在见道者最为清净;对宇宙人生 生死与解脱之四圣谛理,智所证知,直窥实相。世间正见只是一堆经验所积累的 知识,是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之正确分别罢了。出世间正见唯有 通过修禅定及放下一切杂染心才能生起。若依多闻佛法而分别邪正因果,也能生 起正见,所以正见由多闻、思维、修

4、持佛法得来。2、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 又称为正欲或正志。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业的行为。比如说蟑螂损害 人类是害虫,我们应该杀它,如果这是正确的道理,那人类损害其他的众生,它 们也应该杀我们!这是不正确的思维,因为这其中掺杂了“我”的烦恼,以人为 中心,认为有损人类利益的是害虫,所以就会认为“我杀它不要紧,它杀我不 行!”,正确的思维应当是:“自己认为蟑螂是害虫,是因为我执法所建立的, 此中我执所建立的法都是苦因,都要舍弃,应当思维蟑螂和我无异,过去生中无数次做过我父母,我不应损害,应当对其升起欢喜和爱护之心,对其他一切众生 也要如此。”3、

5、正语:即戒止口之四恶业。 不妄语欺骗。 不两舌,搬弄是非;或发表引起两者间之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 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 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一一绮语。不讲这四种话语就是正语;我们应该合理、真诚、以及和蔼可亲的话。4、正业:不是正当的职业,而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生、邪淫、偷盗等,行为 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于修道时,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5、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 杀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赌等。若是出家众,则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 病缘医药供身什物。6、正勤(正精进):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精进修道。这里的正精

6、进专指修禅 定而言。正勤有四,所谓四正勤既是: 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住 未生恶另不生 已生恶另灭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 来说既是忆念正法,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及菩萨道等等修行方法为正念。 于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时时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对于念佛的境要明 记不忘,这叫正念;如果念佛时想吃东西,是不正念,即使在念佛时想要去救人 等好事,若不觉知心已随境转,也是失去正念。这个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于定学, 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称为正念;如果没办法保持它,既是失去正念。8、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驰散,正定有初禅至灭尽定,禅定时的用心不外两 种情况: 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并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单一之定 境中。 观(毗婆舍那):于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观察实相。修“止”能暂伏烦恼,但不能除去烦恼;修“观”则能除去所对治的烦恼。三无漏学:戒: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定:正勤、正念、正定慧:正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