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75937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的体积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后继学习的前提。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形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圆锥体积做好充分准备的一节课。本节课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方面的活动:活动一,认识圆柱的体积;活动二,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活动三,应用圆柱的体积。教材遵循了认识探索应用这一基本原则。在圆柱体积的认识中,出示的长方体、正方体为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转化做好了铺

2、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回顾其体积的统一公式:体积=底面积高。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中教材形象地展示了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转化过程及思考方法。在圆柱体积的计算中,教材安排了一个知道底面积和高计算圆柱体木材的体积又安排了一个知道底面直径和高计算杯子的容积。这样在练习的层次上递进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生活中对圆柱体积的应用也让学生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学的是有用的数学。二、说学情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知识,学生已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思维形式也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

3、发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要求,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方面。(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由于本节课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同时圆柱体积的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

4、我把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和运用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我认为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四、教学具准备:为了使这堂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我准备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让学生各自准备了一个圆柱体 和 一把尺子五、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直观演示法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

5、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2巧设疑问法教师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探究的心理下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3运用推理法运用知识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圆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猜想、推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二)说学法在学法的选择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转化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六、说教学程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

6、课在教学思路上我比较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景展示,导入新课。 (二)演示操作,突破难点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四)动手测量,课外拓展。下面我就各个环节说一说;(一)情景展示,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老师展示两个体积大小差不多的茶叶筒,这是两筒同质量、同价格的茶叶,你认为买哪一筒比较合算?(哪个体积大,就比较合算)有的学生可能说: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也有的学生可能说: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这时我相机提问:有什么办法能准确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也许学生的办法是这样的:准备半水槽水,将第一具圆

7、柱浸没水中,作好标志,再把第二个圆柱浸没水中,作个标志,哪个水面上升的高一些,哪个圆柱的体积就比较大。“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圆柱都能用这样的方法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就好了。老师出示板书:圆柱体的体积(从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演示操作,突破难点。板书后让学生充分发挥相像,回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转换成了长方形,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能不能转换成我们以前学过别的立体图形呢?学生大胆猜想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圆柱体比圆加了厚度,因此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就是用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

8、的计算方法2演示操作,观察推理。有了猜想就要验证,老师设计了请同学们睁大眼瞧仔细环节。我拿出演示教具进行演示:在演示前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接着我开始演示等分16等份的圆柱,拼成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对三个问题进行回答,从而引导学生推理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最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这样设置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

9、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学生推导出了计算公式还不算真正掌握知识,因此我安排了练习,以对公式进行巩固。教材中的“做一做”(学生自己完成)出示例六: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之后,安排例题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10、(附加练习)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只列算式不计算)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底面半径2厘米,高12厘米。底面周长314毫米,高20毫米。(设计意图:这是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动手测量做好了铺垫。)(四)动手测量,课外拓展。 1动手测量: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并计算出它的体积,让学生交流讨论,他是怎样测量并计算的,并共同总结计算自带圆柱的体积我们必须知道圆柱的什么条件?以得出V=(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拓展性理解,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我的板书设计,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用箭头展示了演示推理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完整化。总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