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75729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发表专家ED国寻朮发丢网 www.qikanwang,net 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摘 要】悲剧性因素是西方音乐创作中很鲜明的风格特征,柴 科夫斯基是颇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本文通过对其b小调第六 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个案分析,运用音乐形态分析和音乐文化分析 两个研究层面,来探究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性特 征,并以此作为对西方音乐创作中悲剧性风格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关键词】柴科夫斯基 交响曲 悲剧性因素绪论在学习西方音乐发展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悲剧性因素是西方音 乐发展史中很鲜明的一种创作风格。在很多有影响的作曲家身上都 有典型体现,比如:巴洛克时期的j.s.巴赫;古典时期时

2、贝多芬的 交响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浪漫时期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中第三乐章表现田野景色的曲调优美而哀伤,完全勾画出了主人公 的孤寂形象;马勒企图用音乐来感化苍生,但现实环境的残酷使他 的美好想法破灭,他的后期音乐作品第九交响曲、大地之歌 中都充满了悲伤、失望的情结等等。其中,笔者发现柴科夫斯基音乐中悲剧性因素的体现显得尤为突 出,从而引发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笔者选择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部 作品b小调第六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作个案分析,试图通过对 此作品的音乐分析(比如: 调式、调性、特性音程、音乐风格等) 和音乐学分析(社会背景、个人性格)两个研究层面,运用音乐史论文发表专家ED国寻朮发罢网www.

3、qikanwang,net 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音乐形态分析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去 探寻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悲剧性特征。可以说,对于他 的研究将是笔者对于西方音乐创作中悲剧性风格研究的一个切入 点。笔者注意到,对柴科夫斯基音乐中悲剧性因素的研究虽然很多, 但是其音乐形式和文化因素两方面却有所分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 系不够紧密。如何把两者联系起来,是笔者想做的一个研究尝试, 也正是本文的选题意义之所在。19 世纪俄罗斯交响音乐的概况 在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环境中,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主要是从19 世纪30年代开始的,这一黄金时代的到来并非偶然,它是在俄 国民族民间音乐肥沃的土壤上,在教

4、会专业音乐获得发展和一系列 前辈作曲家创作探索的前提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而结成 的硕果,其标志是有着“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的创作达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他为俄国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 方向。在格林卡之后,俄罗斯民族音乐事业得以继承和发展,全仗新一 代作曲家团体“强力集团”(由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五位作曲家组成的作曲家群体)的崛起。柴科夫斯基的交响音乐柴科夫斯基与“强力集团”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他的音乐在民论文发表专家ED国寻朮发罢网www.qikanwang,net 族风格和精神气质上更为宽泛,格调更为高雅细腻,同时也更多愁 善感,他

5、不像“强力集团”作曲家们那样对西方传统持谨慎甚至排 斥的态度, 他所关注的只是“我所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能使我 感动的情节冲突”1。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基本上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在这些风格不 同,体裁不同的作品中,无不渗透着柴科夫斯基所特有的悲剧性情 感。而这些作品中,交响乐作品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柴科夫 斯基最得心应手的创作领域。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作七首交响曲(也有参考文献认为柴科夫斯 基只有六首交响曲,把曼弗雷德交响曲不列入他的交响曲之内), 在创作上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他的早期交响曲(前三部)多 半都是以其诗意的叙述和鲜明的风俗色彩见胜,而后期作品(后三 部)则是以其所特有的那种悲

6、剧性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思 考。2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是 他全部创作活动的终结,它深刻地体现了个人的痛苦和斗争,愤怒 的抗议以及对生活、幸福、欢乐和爱情的热烈追求。正如柴科夫斯 基所说:“在这部交响曲里,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在构思 和创作这部作品时曾“深深哭过”。“我肯定地认为它是我所有作品 中最好的,特别是最真诚的一部,我从来没有像我爱它那样爱 过我任何一部作品。”3论文发表专家ED国寻朮发罢网 www.qikanwang,net但是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创作却是举步艰难,矛盾重重, 几经反复而终不能定。最初是在1892年 5 月开始构思的,柴科夫 斯

7、基原先计划把它写成一部取名为“人生” 的交响曲,从保存下 来的草稿说明可以看出,他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第一乐章全是激 情,满怀信心,渴望有所作为。第二乐章是爱情,第三乐章是失望, 第四乐章则以生命的熄灭作为结束。” 4作品的一部分初稿粗略 写出后,作者认为“其中并没有什么有趣和令人喜爱的东西”, 5 他除了把其中一部分素材改写为别的作品外,他就把这些稿子全都 扔掉了。1893年2月,柴科夫斯基开始动手写作真正的第六“悲 怆”交响曲,3月完成,8月配器,10月28日亲自指挥首演于圣彼 得堡,反应冷淡。标题“悲怆”是在首演后接受了弟弟莫杰斯特的 建议。过了9天,即于1 1月 6日他就去世了。第六交

8、响曲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一生的总结。第一乐章:主人公 带着人生的疑问投入生活的旋涡,痛苦的探索和幸福的向往形成鲜 明的对比。乐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开始是一段阴森、缓慢的引子开 始,是描述个人沉重苦难的主题。在低音弦乐的衬托下,大管奏出 了叹息的主题动机,像是饱尝世间辛酸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也暗 示了交响曲的悲剧结局。音乐进入快板,调性确立为阴暗的b小调。 引子的主题动机成为主部主题的核心素材,表现了动荡不安的情 绪,其中有疑惑,有渴望,有追求。副部主题的出现完全是另一种 的感情状态,速度发生了变化,调性也转为明朗的d大调,先后注论文发表专家ED国寻朮发罢网www.qikanwang,net 明了

9、adagio(柔板)一andante (行板)一deratomosso (活跃的中板) 音乐优美动听,完全发自肺腑,这里既有对甜蜜的回忆,又有着对 幸福地向往。当一切都沉浸在幸福里时,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这 时晴天一声霹雳,好像主人公挨了当头一棒,猛然得从梦中惊醒, 重新的投入到了人生的搏击之中。就这样音乐进入到了展开部。音 乐一共经历了三次巨大的起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在生活的 漩涡中殊死拼搏。展开部的戏剧性冲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它把再 现部的主部主题也包容进来,突破了传统奏鸣曲式的框架。当副部 主题在b大调上重新出现时才感到进入了再现部,乐曲的尾声带有 悲伤的行进的性质,音响越来越轻,

10、仿佛主人公渐渐远去。6 第二乐章:避开尘世的烦恼,到大自然和个人的幻想中寻求安慰; 此乐章是一首优雅、迷人、精巧的五拍子圆舞曲,把圆舞曲从一般 的音乐会领域带进交响曲世界,是柴科夫斯基的功劳,从它的第 一交响曲起,到第五交响曲为止,圆舞曲一直在柴科夫斯基 的交响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成为柴科夫斯基交响音乐 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而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成为他表达特定音乐思 想,塑造特定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本乐章中,柴科夫斯基痴情 不改,最后一次使用圆舞曲。7第三乐章:继续在逆境中顽强抗争和奋力拼搏;此乐章是一首谐 谑曲,其中又有着进行曲的特征。其中所有的主体均贯穿了变奏的 手法。主部主题为e

11、小调,包含了对比因素,除了虚幻、神秘的塔论文发表专家ED国寻朮发罢网 www.qikanwang,net 兰泰拉舞曲贯穿始终外,还有既像跳跃飞舞,又像步伐行进的因素。 副部主题在g大调上是由主部主题第二个因素演变而来,在此完全 以明朗坚定的进行的形象出现。再现部中,各主题在力度、配器上 都有很大的增强,尤其是副部的主题再现前出现了大段的快速音阶 上下翻滚,如同遭遇一阵恐惧的龙卷风袭击,令人心惊胆战。接下 来副部的主题以极强的力度(fff)由乐队全奏的形式奏出,使全 曲进入到了高潮区。最高潮是出现在副部主题的结束上,力度达到 了极强(fffff)。随后是副部主题的材料构成的尾声,并在高涨的 乐声

12、中结束。 8第四乐章:作为交响曲的收尾乐章,作曲家打破了交响曲一直以 来写作的常规,用一个柔板代替了通常的快板乐章,同时乐曲的结 构也就放弃了传统奏鸣曲式的写法,而用带尾声的再现三部曲式所 代替。乐章的基本主题是在b小调上以不稳定的和声,弦乐器交错 的声部进行所表现的,奏出了令人心碎的痛苦叹息的沉痛音调。乐 曲中部的主题是在d大调上陈述的,流露出了对于人生充满着眷恋 不舍的情感,并由温柔、恳切的情绪渐渐发展到激情爆发,直至死 亡发出的愤怒的抗议在再现部中,基本主题增强了愤怒的感 情,结构有所扩充,内部有着巨大的戏剧性发展,变成了三个大乐 句。尾声用了中部的主题素材,但是又变回了b小调,音乐在主

13、音 的持续下进行,音域也渐渐下移,力度越来越弱,乐曲在最微弱的(ppppp )的音响消失,象征了主人公的终结。9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个案分析柴科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代表了作曲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其中有 “悲剧三部曲”之称的第四、五、六交响曲体现出典型的悲剧性风 格特征。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作曲家一生音乐创作的最后总 结,反映了柴科夫斯基最深刻的人生感悟“稍纵即逝的幸福和 无法摆脱的痛苦之间的摆动”。第六“悲怆”交响曲正是这种感 悟的音乐诠释。笔者选择其中第二乐章进行音乐和音乐学分析,试 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1.音乐分析全乐章为d大调,“优雅的快板”(allegro con grazia)以五

14、拍 子的哀伤旋律为全章的基调。其中兼有马祖卡舞曲的节奏(加在中 部的低音提琴),复三部曲式结构。具体的图示为:旋律特征:a段中,a和al的旋律音型是上行为主的,从谱例 中可以看出:三、四小节(al)是第一、二小节(a)的调内模进, 音程步伐为上行三度。 bl 为 b 的下二度非严格模进;旋法主要以迂 回下行为主。另外b的主要材料与a成倒影进行。旋律的进行是a段 主题的旋律,总的来说缓缓的律动,没有太多的大跳、上扬的旋律特征。(见谱例一)(谱例一)b段的主题旋律则是以急进的下行为主,和a段主题形成了极大 的反差(见谱例二)谱例二:这个主题的音调具备了柴科夫斯基的典型语汇下行二度的 叹息音调。多用

15、附点节奏,在二乐章的第 82 小节在弦乐声部还出 现先下行7度有反向上行4度的大跳。(举谱例)节奏方面,此乐章的节奏为 5/4。5 拍子作为一种“复合节拍” 是把一个“二拍子”和一个“三拍子”合在一起的结构。a段的主 题节奏是平缓的,稳定的 ,主要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音 程基本上是三度以内的平稳进行。 b 段旋律则以下行二度的加附点 的节奏为主,这也是柴式的典型音乐节奏。其中还有很多7 度下行 的大跳以及同音反复。调性布局:此乐章由d大调开始,d大调结束。在对比中部(b段)论文发表专家ED国寻朮发罢网 www.qikanwang,net 时转到了 b小调上,首尾的调性是明朗的大调,中间是

16、阴郁的小调。配器:a段主题旋律刚开始时由弦乐组中的大提琴奏出(18),木管和铜管组做和声层,而后主旋律交给了木管组(917)弦乐 作织体化伴奏。然后主题旋律由木管组和弦乐组交替奏出。当34 小节主题旋律在回到木管组走出时,铜管组作柱式和弦伴奏,则弦 乐组的第一、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作柱式和弦织体化的伴奏,长段的 弦乐拨弦给旋律带来了流动性。 b 段由大管、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用 同音反复的节奏持续奏着固定不变的 d 音;圆号与低音木管奏出长 音和弦;长笛、小提琴和大提琴则奏着下行二度的b段主题曲调, 再现部,a主题旋律又回到了弦乐组,由第一小提和大提奏出,而 后弦乐组和木管组交替演奏主题旋律,其中,弦乐齐奏时的纯音色 是柴科夫斯基非常偏爱的。2.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