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总结:细胞衰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74848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总结:细胞衰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总结:细胞衰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衰老衰老(aging, senescence, senility)又称老化,通常指 生物发育成熟后,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能减退,内 环境稳定性下降,结构中心组分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 的现象。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衰老过程发生在生物界 的整体水平、种群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 同的层次。生命要不断的更新,种族要不断的繁衍。而这种过程 就是在生与死的矛盾中进行的。至少从细胞水平来看,死亡是不 可避免的。一、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人体的自然寿命约 120 岁,而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寿命有显 著差异,根据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化程度,生存时间,可将人体 的组织细胞分为

2、 4类:1 更新组织:执行某种功能的特化细胞,经过一定时间后衰 老死亡,由新细胞分化成熟补充,如上皮细胞、血细胞,构成更 新组织的细胞可分为3类:干细胞,能进行增殖又能进入分化 过程。过渡细胞,来自干细胞,是能伴随细胞分裂趋向成熟的 中间细胞,成熟细胞,不再分裂,经过一段时间后衰老和死亡。2 稳定组织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的组织细胞,功能专一, 正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细胞分裂少见,但在某些细胞 受到破坏丧失时,其余细胞也能进行分裂,以补充失去的细胞, 如肝、肾细胞。3 恒久组织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个体一生中没有细胞 更替,破坏或丧失后不能由这类细胞分裂来补充。如神经细胞, 骨骼细胞和

3、心肌细胞。4 可耗尽组织细胞,如人类的卵巢实质细胞,在一生中逐渐 消耗,而不能得到补充,最后消耗殆尽。二、细胞衰老的特征(一)形态变化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皱缩,膜通透性、脆性 增加,核膜内折,细胞器数量特别是线粒体数量减少,胞内出现 脂褐素等异常物质沉积,最终出现细胞凋亡或坏死。总体来说老 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下表)。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质膜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mtDNA突变或丢失髙尔基碎裂体尼氏体消失包含物糖原减少、脂肪积聚核膜内陷二)分子水平的变化衰老细胞会出现脂类

4、、蛋白质和DNA等细胞成分损伤,细胞代谢能力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DNA:复制与转录受到抑制,但也有个别基因会异常激活, 端粒DNA丢失,线粒体DNA特异性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 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RNA:mRNA 和 tRNA 含量降低。蛋白质:含成下降,细胞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氨甲酰化、 脱氨基等修饰反应,导致蛋白质稳定性、抗原性,可消化性下降, 自由基使蛋白质肽断裂,交联而变性。氨基酸由左旋变为右旋。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属离子Ca2、Zn2、Mg2、Fe2等 丢失,酶分子的二级结构,溶解度,等电点发生改变,总的效应 是酶失活。脂类: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间或

5、与脂蛋白之间 交联,膜的流动性降低。三、细胞衰老的机理关于衰老的机理具有许多不同的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差错 学派(Errortheories)和遗传学派(Genetic/medtheories)两 大类,前者强调衰老是由于细胞中的各种错误积累引起的,后者 强调衰老是遗传决定的自然演进过程。其实,现在看来两者是相 互统一的。(一)差错学派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因 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根据对导致 “差错”的主要因子和主导因子的认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学 说,这些学说各有实验证据。1代谢废物积累(wast eulation)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至一定量

6、后会危害细胞,引起衰老,哺乳 动物脂褐质的沉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脂褐质是一些长寿命的蛋 白质和DNA、脂类共价缩合形成的巨交联物,次级溶酶体是形成 脂褐质的场所,由于脂褐质结构致密,不能被彻底水解,又不能 排出细胞,结果在细胞内沉积增多,阻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号 传递,最后导致细胞衰老,如老年性痴呆(AD)就是由B-淀粉 样蛋白沉积引起的,因此& -Autase)基因导入果蝇,使转基因 株具有3个拷贝的SOD基因,其寿命比野生型延长1/3。这个实 验为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突变(mito chondrialDNAmu tation)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生成 ATtDNA 裸露于基质,

7、缺乏结合蛋 白的保护,最易受自由基伤害,而催化 mtDNA 复制的 DNA 聚合酶 Y不具有校正功能,复制错误频率髙,同时缺乏有效的修复酶, 故mtDNA最容易发生突变。mtDNA突变使呼吸链功能受损,进一 步引起自由基堆积,如此反复循环。衰老个体细胞中 mtDNA 缺失 表现明显,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许多研究认为 mtDNA 缺失 与衰老及伴随的老年衰退性疾病有密切关系。人类的脑、心、骨骼肌的氧负荷(oidativestress)最大,因而是最容易衰老的组织。研究表明,限制热量(caloricrestrietion)摄入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寿命。修复(somatiemutationandDN

8、Aremedsenescence )程序性衰老理论认为,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都由 基因程序控制的,衰老实际上是某些基因依次开启或关闭的结 果。例如在小鼠肝中,胚胎早期表达的胞质丙氨酸转氨酶(cytosolicalanineaminotransferase, cAAT)为人 型,随后停 止表达,但是在衰老时则表达B型cAAT,其它类似的衰老标志 物(senescencemarers)也有报道,如肝脏中的衰老标志蛋白2(senescencemareragechecerase) 的活性有关,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在精原细胞、 干细胞和肿瘤细胞(如Hela

9、细胞)中有较髙的端粒酶活性,而 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很低,呈抑制状态。3 长寿基因(longevitygenes )统计学资料表明,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各种动物 都有相当恒定的平均寿命和最髙寿命,成人早衰症(Wernerssyndrome,图1)病人平均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 左右生命结束,患婴幼儿早衰症(Hut chinson-G il fordsyndrome, 图2)的小孩在1岁时出现明显的衰老,12-18岁即过早夭折。由此来看物种的寿命主要取决于遗传物质,DNA链上可能存在一些“长寿基因”或“衰老基因”来决定个体的寿限。图1 一个37岁的成人早衰症患者幼儿早衰症患者(右)

10、研究表明当细胞衰老时,一些衰老相关基因(SAG)表达特 别活跃,其表达水平大大髙于年轻细胞,已在人1号染色体、4 号染色体及X染色体上发现SAG。用线虫的研究表明,基因确可影响衰老及寿限,Caenorhabditiselegans的平均寿命仅天,该虫age-1单基因突变,可提髙平均寿命65%,提髙最大寿命110%, age-1突变型有 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对H0、农药、紫外线和髙温的耐受性均 2 2髙于野生型。对早老综合症的研究发现体内解旋酶存在突变,该酶基因位 于8号染色体短臂,称为WRN基因。对AD的研究发现,至少与4个基因的突变有关,其中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APP)的突变,导致基因产物B淀粉蛋白易于在脑组织中沉积,引起老年性痴 呆(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