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74838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摘要: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根底,同时,乡村旅游开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开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开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应,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开展。关键词:乡村旅游;环境效应;生态环境;旅游管理。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和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

2、,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教育、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在乡村旅游开展中,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基矗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一方面,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开展就无从谈起,而不开展乡村旅游,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开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即生态环境响应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开展乡村旅游,必须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开展与保护的关系,着力提升和加强乡村旅游开展的生态环境正效应,有

3、效化解和消除乡村旅游开展的生态环境负效应,确保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正确响应,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展。一、乡村旅游开展的生态环境正效应。1.提升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质量。1乡村旅游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特质。乡村旅游立足乡村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生态景观,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作为重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方式1。乡村旅游开发重点是利用乡村独特的人居环境、田园风光、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和消费活动等城市所不具备的资源要素,因此对作为重要吸引物和开展根底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原生保护的内在特质,即乡村旅游开发往往更多地借势乡村自然生态特征,而不是对乡村自然植被、地形、河流和土壤等做大的改造和变动,开展乡

4、村旅游,有利于乡村原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2。2乡村旅游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受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驱动,乡村旅游地政府和社区往往会结合新农村建立,持续增加乡村旅游地环境整治和维护的资金投入,从而使乡村旅游具有了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改良和乡村村容村貌改善的社会功能。如各地为开展乡村旅游,结合新农村建立,大力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施行乡村垃圾集中处理、污水综合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工程建立和村庄绿化美化以及亮化工程,调整农村产业构造,大力开展循环农业和乡镇生态工业,有力地保护了乡村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提升经营企业、社区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

5、。1促进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进步。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基矗乡村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得越好,就越能吸引游客,越具有市场竞争力,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驱动和对乡村旅游本质特征及开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促使乡村旅游经营企业不断进步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加大投入,完善管理,积极优化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如浙江宁波塍头村在乡村旅游开展中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全球率先构建了低碳、生态的乡村系统,被亚太旅游结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结合授予首批“中国低碳旅游景区荣誉称号,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6、效益有机统一的乡村旅游开展新型典范。2促进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层级,是乡村旅游引力源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开展乡村旅游,就必须有效保护富有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开展对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乡村旅游搞得越好,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强。这是因为乡村旅游开展能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开展和农户就业增收,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自然会高度重视乡村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搞好环境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环境保护成了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的自觉行为。同时

7、,外来游客也会带来先进的生活理念、开放的思想观念和新的消费方式,促成社区居民安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3促进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乡村旅游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并使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生态环境熏陶和感染。旅游者置身优美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欣赏乡村的自然美景;置身淳朴自然的农家风俗,体验古老的农事消费、享受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种极其有益于人们身心安康的价值,无形中实现了对游客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宣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而乡村旅游经营过程中导游员的生态讲解、景区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标志的醒目提示,都会加深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游客对生态责任和生态伦理意

8、识的认知。可以说,乡村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文明建立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效载体,它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通过乡村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融洽,养成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关心别人、乐于助人、洁身自爱的旅游道德习惯。这都是乡村旅游开展的生态环境正效应的表达。二、乡村旅游开展的生态环境负效应。1.乡村旅游开发过程的环境负效应。1环评论证不充分为生态环境破坏提供了空间。乡村旅游工程开发环评认证是在对开发地区位、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动植物、大气环境质量等指标进展深化调研根底上,科学测定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容量,并对乡村旅游开展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估。环评

9、认证是乡村旅游工程和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根底,只有进展科学的环评,才能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开展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展规划。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工程开发都未经详细、专业的环评认证,只是在相应的乡村旅游规划中对环境资源保护作出原那么性规定和要求,缺乏强迫性指标规定,实际运作中指导性不强,并为开发建立中的生态环境破坏提供了空间。2随意更改工程规划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可分为原发性影响和继发性影响两类。原发性影响是指旅游开发过程中导致的直接影响,如旅游索道修建中的开山、炸石、砍树等行为对山体地表、生态的影响。继发性影响是指旅游开发间接或诱发的环境变化,包括由于旅游开发引起的大气质量、

10、水质变化等3。乡村旅游工程建立过程中,上述两种环境影响类型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价值追求和缺乏对乡村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极易导致乡村旅游工程开发建立过程中无视规划,对原有地形骨架和植被、池塘、衍生物等进展大肆改造,随意改动和破坏固有特色,或盲目模拟城市园林绿地的造景手法,追求大投入、高档次,从而导致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系统遭到破坏,引发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2.乡村旅游经营过程的环境负效应。1追求短期效益的超载经营。“依托于乡村原生态环境和乡村性资源的乡村旅游属于环境敏感性资源,很容易因乡村旅游的过快开展而遭到破坏4。其中,乡村旅游时间的相对集中和追求短期效益的超载经营最易引发乡

11、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从客观方面看,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在时间选择上主要集中在“五一、“十一和春节3个长假、其它国家法定的传统假日以及每周的双休日,在游览工程选择上又大多集中在如农作物耕作与果实采摘等,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地的游客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大量聚集,从而使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从主观方面看,由于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仍处于门票经济时代,旅游经营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更多地依赖游客规模增大、数量增长,而不是依靠效益进步。出于短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往往无视超规模接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周期性的旅游超载,直接影响了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难以逆转的破坏,导致环境功能

12、的衰退。可见,开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地生态承受才能,否那么“即使短期内为当地带来了一些经济上的好处,但是由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损失和经济损失远远超出其带来的经济利益5。这将使乡村旅游长远利益得不偿失。2缺乏环保责任的随意排放。乡村旅游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必然会伴随各种消费生活污水、废气和固体垃圾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黄大勇将它划分为五类,即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和旅游垃圾污染等6。假设不予以及时有效治理,就会严重污染水体、土壤、植被和大气环境。因此,必须加强清洁消费,搞好各种污染物的科学处理。但清洁消费和各种污染物的科学有效处理需要增加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投

13、入,进而增加经营企业运行本钱。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经营企业极易诱发极端唯利行为,置乡村生态环境于不顾,随意倾倒固体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各种污水、废水和废气,从而污染乡村水体、土壤、植被和大气,危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开展。3无视环境脆弱性的旅游行为。由于旅游活动往往是对日常生活的全新改变和超越,是一种求新求异、超越常规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因此,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短暂的异地游览特征就容易使游客产生“道德感弱化,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暂时性突变,人们原有的对共同行为准那么和标准积极反响和遵循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甚至会产生道德盲区。在旅游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心所欲、懒散率性、放任自流的心理倾向,行为举

14、止上就弱化了原先常态生活与工作中的道德顾忌与约束,增强了物质摄取意识,极易产生过度利用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乱攀乱摘、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等诸多不文明行为,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资源等产生消极影响,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三、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1.全面提升环保意识。1增强经营企业的环保认识。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作用,对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和社区居民进展环保责任意识教育。乡村旅游地政府部门应经常性地向旅游经营者、游客、社区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安康、经济、环境的损害,使群众对旅游与环境关系有正确的认识。这种教育活动需长期进展,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负起责任。政府环

15、境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进步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宣传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使公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开展的前提,也是提升自己旅游质量的保障;要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尤其应让公众认识到游客活动中不文明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及其后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支持节能节水、降耗减排,进步环保低碳开展理念。我们的管理决策者要明确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实行科学管理,要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并落实到干部考核和工作监视上。由于旅游环境改善与人们生活程度进步的严密关联,我们要注重旅游和保护环境互相促进,在

16、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舍弃经济利益,保护生态环境。2强化社区居民的环保理念。“在旅游社区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自然演化、当地居民的消费生活活动、旅游者旅游活动以及由此而进展的人为开发建立7。这其中,社区居民既是乡村旅游开展的参与者,又是乡村旅游地环境的重要影响者和改变者,社区居民的消费生活活动均会影响乡村旅游地的环境状况和质量。实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展,必须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地方政府应积极协调经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社区居民生态环境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开展带来的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增强的有利条件和根底,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强化乡村旅游的环境正向效应;另一方面,在普及环保知识中,应当按照当地社区居民和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