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746210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划清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界限,懂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掌握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坚持正确的认识路线,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教学难点:由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教学时间:8学时“认识论”(epistemolog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是“知识”“和”“学说”两个词的结合,意思是关于知识的学说,认识论就是关于认识的理论,是以人的认识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理论。在哲学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各样

2、的认识论,今天我们所学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言,在经典著作中,在我国的学术界,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1)广义的理解广义的说,整个哲学都有认识论意义,就是说全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都是认识论问题,都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world outlook)和方法论(methodology),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无产阶级,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指导人们认识和实践的科学,都具有认识论的意义。 第二,实践性(practice)是马克思主义认

3、识论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认识论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者关系的第一方面,即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认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方面,即二者有无统一性的问题,是认识论所直接解决的问题。因此,就广义而言,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认识论的意义,那么如何从狭义上来理解认识论呢?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2)对认识论的狭义理解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认识论可以作为哲学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认识论仍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也就是关于以人的认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理论。它所研究问题:认识的对象和来源,认识的动力和内容,认识的能力和限度,认识过

4、程和形式,认识的一般方法和发展规律,认识的可靠程度和检验标准,以及认识的作用和目的等。由于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决,出现了各种认识的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都是狭义的认识论,不能包括哲学的全部内容,同样,正确回答这些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内容。所以,狭义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materialism)的认识路线,就是坚持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from matter to feeling

5、and thought)的根本观点,正确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idealism)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from feeling and thought to matter)的观点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世界是意识的产物,这种认识论,就叫做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在哲学史上,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路线都是先验论、与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相对应,它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apriorism)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科学的可知论1.不可知论(agnosticism

6、)不可知论的共同特点就是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统一性,世界是不能认识的,至少是不能充分认识的。这在古代表现为怀疑论(skepticism)。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克拉底鲁认为事物变动不居无法把握,他说对什么都说不出正确的东西来,因为当一个人张口说话时,这个人想说的东西正在消失,由其它东西代替了。结果说什么都不符和现实,我国先秦哲学家庄周(约前369前286)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一次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当时不只自己是庄周了。到了醒后才知道自己不是来蝴蝶是庄周。他由此就搞不清楚了。究竟是庄周梦到自己成了蝴蝶?还是庄周就是蝴蝶做梦的问题?这很可笑,表现为怀疑论论。古代的这种怀疑论,到了近代就变成不可

7、知论的哲学派别。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谟(Hume)和德国的康德(Kant)。休谟认为,人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是无法知道的。康德(17241804)就受了很大的影响。但康德稍有不同,其不同就在于他承认感觉之外有客观世界,叫做“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而产生了感觉。从这一点来看比休谟进了一步。但是他和休谟一样,把感觉看作屏障,认为人的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就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了。2.可知论(Knowability)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世界可知性,都是可知论者。就是说,不光唯物主义者从反映论的基本前提出发,承认世界是可以认

8、识的,就是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世界”,对这个世界也是能够认识的。所以,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坚持了可知论的观点,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可论进行批判。总之,哲学史上大多数可知论者都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但是,都没有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因为它们不了解社会实践对批判不可知论的决定意义,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揭示可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才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那么辩证唯物主义如何批判不可知论,使其成为科学的可知论呢?3.辩证唯物主义对不可知论可批判:(1)运用了科学实践的(scient

9、ific practical)观点。第一,只有实践才能使我们的感性知觉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第二,实践可以创造出人工的认识手段,以弥补人的感觉器官之不足。第三,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能够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个别中认识普遍、从有限中认识无限。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并不是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切。恰恰相反,我们认识的东西只是沧海之一粟。但是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决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现在还没有认识的,将来一定能认识,人们的认识能力将无限地向前发展。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科学的可知论。(2)运用了辩证法的(dialect

10、ical)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实践观点的基础上运用了辩证法的观点,揭示了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过程,全面的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从理论上批驳了不可知论。正是由于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实践的观点、辨证的观点,批判了不可知论,正确解决了思维和存在,客观过程和主观认识同分析的关系,成为科学的可知论,才细致批判了不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这是我们要划清第二个界限。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theory of reflection)1.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两个根本缺陷(1)不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缺乏辨证的观点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总之,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由于上述

11、两个根本缺陷就使它成为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这种反映论不能彻底的驳斥唯心论的认识论和不可知论。虽然有可取正确之处、但不可能完全科学的解决人类意识的一系列复杂的现象问题,只能给唯心论、不可知论留下可成之机,不光是不能战胜它们,而且社会历史领域内在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它恰好相反,是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为什么呢?2.能动革命的反映论(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前提看作是认识论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认识论第一和基本的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origin)(2)实践是认识发

12、展的动力(power)(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standard)(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goal)。(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次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认识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正是由于以上四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才能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其能动性、革命性就表现在这里。它同旧唯物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我们要划清的第三个界限。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一、科学的实践观1.实践(practice)的概念实践这个概念,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有些哲学家就已经使用了,并对它作了各种各样的不同解释

13、。唯心主义哲学家从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基本前提出发,把“实践”看成精神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辩证唯物主义也讲实践,但他们不了解实践的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objective)活动(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social historical)活动三个特征的联系: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不排斥它的能动性,实践不是一般的客观活动,而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坚持实践的能动性也不排斥实践的客观性,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是受着客观规

14、律支配,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的活动。坚持实践的客观性,能动性。又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相联系,实践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说明它是客观活动,实践主体人是社会的人,才不同于其他动物,才能进行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活动。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之所以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就表现在这里。3.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productive practice)生产实践是指;处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活动一切活动的东西。(2)社会关系的实践(social relationship practice)社会关系的实践

15、也是一种重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3)科学实验(scientific experiment)科学实验是以生产实践中,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逐渐分化和发展起来的、而又区别于生产实践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认识世界为目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指导、具有明确目的的探索未知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活动。其定义:科学实验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明确目的的,具备一定的设施而去探索规律性知识的活动。实践除上述三种最基本实践活动之外,还有商业、财贸的服务性行业的工作、各种政党、群众团体的组织活动、学校的教育活动、演员的艺术表演活动等等,都是社会实践的各种形式,都是认识的来源之

16、一。其他我不想多讲,这里仅讲一下教育活动。教育活动(educate),担负着培训劳动者的任务,是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它对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发展,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origin)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很生动的表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个道理,他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践,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264/一)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ow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