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73903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矛很锐利,能戳穿他的盾B.盾很坚固,他的矛戳不穿C.他自己也无法回答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4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2、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吾盾之坚。(_)(2)吾矛之利。(_)(3)或曰(_) (4)弗能应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3. 阅读学弈一文,回答下列各题。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注释弈:下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鸿鹄:

3、天鹅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B惟弈秋之为听:只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D虽与之俱学:一起2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_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4.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期待B.期望C.一起

4、D.约定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5、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A.待人有礼貌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5.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_;)(有识则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_。)此三者缺一不可。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2这段话是_说的,他的观点是读书要“三有”,即_,_,_。3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_”和“_”,告诉我们_。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 )”中句子的意思。_6.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

6、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2)是日,饮酒乐,天雨(_)(3)公将焉之(_)(4)岂可不一会期哉(_)2翻译下面的句子。乃往,身自罢之。_3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7.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卖。陷:

7、刺破。或:有的人。弗: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应也 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8.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

8、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孔君平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孔_曰:“_。”儿应声答日:“_。”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_)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_)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_)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_)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_)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

9、反映了什么? _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_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10.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2解释题目的意思_3翻译下列句子。(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_5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_1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观书之法三则(节选)(宋)朱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

10、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注释):始:开始。其次:读着读着。中:读到一半的时候。方始:才能称得上。学:学习。1短文中的“疑”字可真多,我知道它的意思是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疑”字 的四字词语:_。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大意。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_3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短文内容体现的是“朱子读书法”中的(_)(填序号)A循序渐进 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E着紧用力 F居敬持志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_12. 课外阅读。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使人:叫人。必:总是。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