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734645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作品。掌握句子节奏。理解疏通文段。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旨句背诵课文。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的道理。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论证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制作课件。教学方法朗读、自学、点拨、引导、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二、 了解作者、作品1、 关于孟子的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2、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魏、宋、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2、 关于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有7篇,261章,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哲学主张及伦理教育思想。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三、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节奏。1、 听课文录音。2、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拨)。教师强调句子节奏:如“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 学生再读课文。四、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不理解

3、处打“?”,提问。1、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前后学生可以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 有问题的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答。3、 教师提问:关键字词:道、人和、委而去之、域民、亲戚、畔、有不战4、 请学生分段翻译课文,错误处教师引导指正。5、 学生集体朗读译文。五、 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引导、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明确)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开头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是通过比较,运用层递句,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把重点落在“人和”上的。提出中心论点后,文章是怎样论证的?(明确)用攻和守两个战例分别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

4、不如人和”。在否定了“天时”“地利”之后,再正面阐发自己的“人和”最为重要的主张。(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段? 答:归纳了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首先,第段的作用是在前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段绝非多余的闲笔,而是中心论点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师生共同归纳: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战例-(

5、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总结,得出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六、 课堂巩固齐读课文,试背课文。七、 课堂小结提问:这篇文章是不是只限于论述战争,它的观点有没有普遍意义?这个观点在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明确)它的观点有普遍意义,治国、作战、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失去人心的事是办不好的,非正义的战争是打不赢的。今天,我们也要从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一切都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一切都要看是不是维护了正义,合乎历史的发展规律。八、 课堂练习(1)孟子,名_,字_,是_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被后世推尊为_。(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_。提出的

6、著名论断是_。(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C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文中的“道”与下面哪个词中的“道”意思相近?A道德B道歉C道路D王道 “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 _ 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A民心所

7、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孟轲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嘻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吾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舍市傍复徙舍学宫之傍这段文字讲述的便是人们常说的故事。从这段短文中可以看出,孟母先居住在,后迁到,最后又迁到。(5)你能从历史与现实中找到证明作者观点的事例吗?(6)本文以战争设喻来谈论道理,虽是对君主而言,但其观点在今天的生活中仍有实用价值。如果你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请谈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