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73403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计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计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计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计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是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的科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之一。(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在详细讲解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阐述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力求体现统计学的数量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

2、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教学时数计划5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内 容学时数第一章 绪论6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6第三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7第四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7*第五章 假设检验3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6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8第八章 统计指数8*第九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3合计54(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板书、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统计调查实践、上机实验、课堂讨论、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五)面向专业本课程面向财经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开设。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统计学的

3、内容、研究对象、性质、应用范围及基本方法,尤其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对统计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了解这门课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关于统计一词的涵义、相互关系;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统计的应用与基本方法;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总体、单位、样本、指标、变量。其中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等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一、统计二、统计学1、概念2、研究方法第二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4、统计学的分科一、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二、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二、样本三、变量(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本章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6学时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数据搜集的方式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采集的方式方法;统计调

5、查方案的设计;统计分组;变量数列的编制;统计数据的显示等。其中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比较;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的内涵等是本章的重点,变量数列的内涵与外延;统计分组的方法与技巧;各种统计图的灵活应用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一、数据的计量尺度1、定类尺度(列名尺度)2、定序尺度(顺序尺度)3、定距尺度(间隔尺度)4、定比尺度(比例尺度)二、数据的类型1、品质型数据2、数值型数据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间接获取的数据2、直接获取的数据二、数据搜集的方法1、访问调查及其特点2、电话调查及其特点3、邮寄调查及其特点三、统计调查方案四、

6、统计数据的质量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一、统计数据的分组 二、次数分配1、按品质变量分组形成的次数分配2、按数值变量分组形成的次数分配第四节 统计数据的显示一、统计图1、圆形图与条形图2、环形图与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分布图3、直方图与折线图4、其他图形二、统计表1、概念2、构成3、设计原则(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本章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课堂讨论课堂练习为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6学时第三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与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比较

7、,并能灵活加以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态与峰度)及其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数据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其中集中趋势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是本章的重点,偏度与峰度指标的计算方法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一、众数二、中位数三、算术平均数四、调和平均数五、几何平均数六、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比较第二节 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定一、异众比率二、极差三、四分位差四、平均差五、方差和标准差六、离散系数*第三节 数据分布偏度与峰度

8、的测定一、动差法二、偏态及其测度三、峰度及其测度(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本章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为主,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7学时第四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抽样基本理论及参数的估计方法,学会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要求掌握抽样调查中的基本概念、抽样估计的基本方法,学会样本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不同抽样组织形式的抽样误差计算;总体均值及比例的区间估计;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方法。其中如何理解抽样估计的基本理论;抽样误差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区间估计问题既是本章

9、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有关基本概念一、必要样本量和样本可能数目二、抽样框三、抽样的类型1、非概率抽样2、概率抽样四、常见的概率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5、多阶抽样6、多相抽样等*第二节 抽样分布一、正态分布二、样本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三、样本统计量的精确分布1、t分布2、F分布3、分布第三节 抽样误差一、误差及其种类1、非抽样误差2、抽样误差二、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三、抽样误差的计算第四节 抽样估计一、抽样估计的特点二、抽样估计的方法三、置信区间的构造四、样本量的确定(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本章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自学和课

10、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7学时*第五章 假设检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检验的步骤,学会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和大样本下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要求学生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区分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学会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及步骤;不同总体的各种参数的假设检验。其中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本章的重点;不同总体的各种参数的假设检验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带有概率性质的反证法,所依据的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发生的原

11、理”。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检验有可能出现“弃真”和“取伪”两类错误,二者是互为消长的。三、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第二节 总体均值、比例和方差的假设检验一、总体方差已知时对正态总体均值的Z检验法二、总体方差未知时对正态总体均值的t检验法三、大样本条件下总体比例的Z检验四、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法第三节 假设检验中的其他问题一、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关系。二、假设检验中的P值。(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本章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为主,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3学时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相关与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1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相关的概念、类型有一定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相关程度的测定方法、判定相关的类别以及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相关关系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回归分析的概念、种类和特点;线性相关下相关程度的测定及判断;最小二乘估计的原理。其中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判断、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相关分析一、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二、相关关系的种类1、按相关的程度分2、按相关的方向分3、按相关的形式分4、按变量的多少分5、按相关的性质分三、相关系数四、相关表与相关图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标准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三、一元线性回归模

13、型的检验四、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本章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和实例教学为主,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6学时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时间序列的概念、类型,学会各种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具体运用。要求学生学会各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时间序列的概念与种类;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的测定。其中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测定和分析是重点,循环变动的测定和分析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一、时间序列的基本问题1

14、、时间序列的概念2、时间序列的种类3、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4、时间序列分析的意义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1、发展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3、增减量4、平均增减量的计算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1、发展速度2、平均发展速度3、增减速度4、平均增减速度5、增减百分之一的绝对值第二节 趋势变动分析一、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与模型1、构成要素2、模型二、线性趋势的测定三、非线性趋势的测定第三节 季节变动分析一、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目的二、季节变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三、季节变动的调整第四节 循环变动分析一、循环变动及其测定目的二、循环变动的测定方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本章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完成本章的教学任务。(四)教学时数:8学时第八章 统计指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从而掌握各种指数的编制原理和计算方法。要求学生学会编制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及平均指标指数,并能将不同的指数区分开来,进一步学会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三)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指数的概念与种类;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等内容。广义指数与狭义指数的区分;数量指数与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