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73018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一、绪论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包括了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流行病学以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为其基本,其中尤以观察法最为重要;流行病学内涵则可概括成原理、方法和应用三部分。3、流行病学研

2、究按设计类型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四类。4、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的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 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5)发展的特征二、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2、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3、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两种

3、。 4、影响患病率的因素:(1) 使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包括: 病程延长;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发病率增高;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易感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2) 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包括: 病程缩短; 病死率高; 发病率下降; 健康者迁入; 病例迁出; 治愈率提高。5、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6、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7、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确定散发时多与此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8、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

4、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9、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流行的判定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情况进行。10、移民流行病学常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某些遗传病的研究,探讨其病因和流行因素。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应遵循下列原则:(1)若环境因素是引起发病率、死亡率差别的主要原因,则移民中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其原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与移居地当地居民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接近。(2).若遗传因素是对发病率及死亡率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则移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地人群,而与其原居地人群相同。三、描述性研究1、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

5、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2、普查的优点:(1) 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2) 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3) 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3、普查的缺点:(1) 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2) 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3) 调查工作

6、人员涉及面广,掌握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的熟练程度不一,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往往很难统一和标准化,不能保证调查质量;(4) 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一般较大,费用往往较高。4、抽样调查: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况研究方法,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5、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易于做得细致等优点。但是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同时资料的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

7、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疾病则不适合用抽样调查;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同样不适合用抽样调查,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而如果抽样比大于75%,则不如进行普查。 6、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四、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2、匹配(matching)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

8、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如以年龄做匹配因素,在分析比较两组资料时,可免除由于两组年龄构成的差别对疾病和因素关系的影响,从而更正确地说明所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匹配分为频数匹配与个体匹配。3、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与实施(一)提出病因假设(二)制定研究计划1. 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选择病例与对照比较的类型;2. 病例与对照的来源和选择方法,确定病例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3. 估计研究样本大小;4. 根据病因假设与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确定调查因素或暴露变量;5. 设计调查表,特别要注意混杂变量;6. 设计中要考虑整个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并预先设

9、计好如何控制各种偏倚;7. 考虑获取研究因素信息的方法;8. 考虑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9. 研究所需费用的概算;10. 人员分工及与协作单位的协调;11. 制定一套严格的、可行的、针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三)收集资料1. 培训调查员与预调查 制定培训手册和工作手册,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考核,规范调 查方法。小样本的预调查后应对整个研究计划(包括调查表)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2. 开展正式的调查 严格按照已修改过的调查表与统一的调查方式进行,不得随意更 改。(四)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五)总结并提交研究报告4、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

10、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为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来源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 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 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 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 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5) 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其中以第(4)种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本,而以第(1)种使用最多。5、病例与对照研究统计推断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odds ratio, OR;又有译作

11、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所谓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暴露或特征疾病合 计病例对照有aba+b=n1无cdc+d=n0合计a+c=m1b+d=m0a+b+c+d=t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为: 因此, OR的含义与相对危险度类似,指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OR 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OR 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1.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这是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基本形式。(1) 每个暴露因素可整理成四格表形式例如,一

12、项关于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如表。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MI)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对照合计服OC 39 24 63未服OC114154268合计153178331(2) 利用c2(卡方)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则P 0.05。结论为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3)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OR 6、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的比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优点1.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常不实际。2. 相对更省力、省

13、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3. 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4. 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5. 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1. 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2. 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3. 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

14、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4.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5. 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局限性1. 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2. 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3. 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4. 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5. 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1.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2. 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

15、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研究对象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他们的态度。3. 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4. 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复杂化。五、队列研究1、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2、队列研究的一些基本特点:1)属于观察法 队列研究中的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这是队列研究区别于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2)设立对照组 队列研究必须在研究设计阶段设立对照组以资比较。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不同的人群。3)由“因”及“果” 在队列研究中,一开始(疾病发生之前)就确立了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