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汇报材料(煤炭集团) 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ﻫ XX县区课题组 近期,XX县区政府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农户和煤炭企业,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对XX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建立资源区补偿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ﻫ 一、基本情况 (一)煤炭资源储量及生产规模情况XX县区地处川南矿源富集区,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经济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县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5亿吨,估计远景储量在10亿吨以上全县现有在籍煤矿52个(含富安煤矿、金鹅池煤矿),年产239万吨202X年产煤127万吨,对外销售征收矿产品税费118.9万吨 ﻫ (二)煤硫矿分布及影响人口面积情况我县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周家镇、仙峰苗族乡、石海镇、大河苗族乡、古宋镇、僰王山镇等12个乡镇,涉煤地面约343.8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6.75万人,涉及行政村49个,148个小组值得注意的是,XX县区属于煤炭与硫铁矿共生,硫铁矿资源储量为14亿吨,属于硫铁矿富集区,开采硫铁矿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更严重,目前,XX县区共有硫铁矿29个,年产130万吨,影响面积约48平方公里,人口约1.29万人。
ﻫ (三)煤炭销售收益及经济补偿情况我县煤炭对外销售交纳税费由县统征办统一征收202X年煤炭征收标准为每吨62.3元,其中国税20元,地税20.1元,其他规费22.2元202X年煤炭行业提供的财政收入约3700万元,其中属于县级地方收入约1300万元,规费收入约2400万元规费收入中按县人大决议,每吨煤提取10元作为交通建设基金,202X年从规费中提取公路交通建设基金1176万元,已安排750万元用于公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2X年全县煤矿企业因占用农户土地、青苗补偿、人畜饮水、房屋拉裂修补、农民生活用煤等赔偿费用共692.8万元 ﻫ (四)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情况近年来,煤炭开采给XX县区周边农户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是开采引发的水均衡破坏及污染煤炭开采伴生的地面沉降、塌陷,导致XX县区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当地农民人畜饮水困难,农田减少,农作物干枯,粮食减产;大量地下水资源因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对XX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再则,任意排放,对地下水、当地河流、水沟、农田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是煤矿扩能改造,煤矸石堆放场地扩大,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XX县区矸石山堆积引发的污染主要是长期侵占土地并暴露于外,经风化和瓦解,在雨水淋滤作用下有毒、有害物质入渗到土壤和水环境系统中,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系严重污染、土壤贫瘠化、植被破坏,且复耕较为困难。
三是煤矿开采量逐渐加大,采空区增多,造成地表裂缝下陷、山体滑坡、危岩增多,使农民房屋拉裂,耕地受损;矿山遇浅层开采,井下放炮时带来地面震动及噪声,影响地面房屋及房屋内人、畜安全;井下抽风排放废气对周边农户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矸石山流动、煤矸石放热、尾矿堆积、滑坡等其他矿山地质灾害 ﻫ (五)煤矿开采涉及安全生产情况目前,我县煤矿企业经前几年矿业秩序整顿和近些年煤炭资源整合关闭后,煤矿数量虽然减少,但涉及安全生产的灾害仍很严重,全县52个煤矿中除2个新建外,其余煤矿瓦斯突出矿井就占31个,高瓦斯矿井占11个,低瓦斯矿井8个煤矿涉及瓦斯、顶板、透水事故发生的危险,给煤矿财产和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每年因煤矿开采造成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较大,给家庭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影响,因此事故影响带来的社会矛盾也更加突出,煤矿安全治理任务仍很艰巨以上问题不仅造成厂社矛盾逐渐加剧,而且因矿山开采引发的信访、上访事件也在逐渐增多,煤矿企业对农民的补偿金额也在逐渐加大,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使地方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厂社关系方面压力加大总之,长期的矿业开发使XX县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
二、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及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建立区域性一体化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从XX县区实际出发,提出以下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ﻫ (一)加快整合进度,扩大生产规模XX县区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现有煤矿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部分煤矿井田采区走向短,资源配置不合理按照(川办函〔202X〕16号)文件对XX县区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后,关闭淘汰了一批资源不足、规模小、开采条件差的矿井,促进XX县区煤矿规模提升,结构得到一定改善,部分煤矿正朝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通过煤矿整合扩能后,XX县区煤矿企业将减少到45个,生产规模将达681万吨目前煤矿企业正在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加紧技术改造,增强管理素质,提高办矿水平,抓紧整合扩能工作,优化煤矿产业 (二)依托煤炭资源,打造煤化工基地从XX县区煤炭产业发展看,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后,应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优势,应引进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依托资源优势进行煤炭深加工就目前成都地奥集团投资建设地奥金鹅池和地奥大旗两个煤矿后,拟准备投资年产1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县煤炭资源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煤化工基地都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ﻫ (三)综合利用资源,降低污染程度随着煤矿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井煤层气排放和煤矸石堆放将带来大量空气环境及地面环境的污染为加强办矿“三废”治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对生产扩能的煤矿企业建立瓦斯抽放发电规划目前,全县煤矿企业已建立验收瓦斯抽放站13个,已建成瓦斯抽放发电站1个,202X年五星煤矿、环远煤矿等将启动建设4个瓦斯发电站随着煤矿企业技改扩能的推进,按规划煤矿利用瓦斯发电将逐一得到落实,以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对煤矸石的利用,在省专家组202X年2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将2×1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厂列入规划后对外招商引资实施,煤矸石发电厂建立后将对现有300万吨的煤矸石和每年新增加的40万吨煤矸石得到有效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对矿井废水排放,县环保局正按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对煤矿企业废水排放要求必须建立废水处理系统,使废水达标排放,对新建或扩能的企业必须按“三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废水排放设施 ﻫ 三、关于建立资源区补偿机制的建议 ﻫ 建立煤炭资源区补偿机制应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产煤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做到“渐还旧帐,不欠新帐”,用一定的时间使煤炭资源XX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ﻫ (一)构建煤炭开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机制煤炭资源开采区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强化煤炭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体制定煤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标准和规范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角度出发,合理确定煤炭生产规模、布局、开采时段,划定禁采、限采区要严格禁止有可能诱发严重生态衰退和环境灾难的采矿活动,建立起长期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机制 (二)实行XX县区生态质量报告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审核制度建立环境监理制度,加强对煤炭开采活动的环境监理,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新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提交规范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发放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新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经环保部门审批后实施煤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煤矿关闭时,必须提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报告书,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三)编制煤炭资源开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在详细调查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的基础上,环保部门牵头组织编制煤炭资源区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和方案,强化规划管理,所有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环境治理规划。
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法制化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法制化水平,统筹协调XX县区生态建设与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生态移民等 ﻫ (四)落实XX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矿山资源开采建立资源保证金制度的问题,省人民政府已印发了《XX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中已明确了保证金收取对象、范围、方式、管理、使用等规则,应尽快落实抓紧实施对招标、拍卖、挂牌有偿出让的采矿权价款除必要部分用于煤炭资源勘查、保护和管理支出外,上级留成部分还应集中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资源区解决因采煤(矿)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关闭合法矿井的补偿支出作为资源输出地区,一般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区域,地方财政非常困难,人均财力低如XX县区对实行税费统征后,虽有部分用于煤炭资源开采区的基本建设,但是,用于保工资、保运转的较多;所以,建议煤炭资源开采区收取的各项税费应加大县级返还比例,针对资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拨出部分资金专户存储用于煤炭资源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在所有矿业资源区的税费收入中,各级的分成中都应拨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矿业资源区的补偿经费,按照各级“几个一点”的原则,对矿业开采区的地表沉陷、矸石污染、水资源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污水处理等,实施专项或综合生态恢复治理。
建议省市一级统一开征资源区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恢复基金,按照矿山资源区环境治理规划专门用于资源区开采后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内容总结(1)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汇报材料(煤炭集团) 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XX县区课题组 近期,XX县区政府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农户和煤炭企业,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对XX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建立资源区补偿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ﻫ 一、基本情况 (一)煤炭资源储量及生产规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