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生活化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7276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生活化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课堂生活化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课堂生活化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课堂生活化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课堂生活化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生活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生活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浅谈数学课堂生活化【摘 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数学新课程标准充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即通过创造丰

2、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 课堂 生活化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数学新课程标准充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

3、好地体现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即通过创造丰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一、创造丰富的生活情景,使问题情境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

4、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吗?这样一问,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很想探个究竟。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一量,发现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并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圈,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运用生活实际这样导入:小明和他的同学共4人去春游,带了8个苹果,4瓶矿泉水和一个蛋

5、糕,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蛋糕每人分得多少?能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吗?从而引入课题。这样由于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的事例,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从而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二、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问题解决活动化我们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学生是人而不是机器。教学的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应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6、力求让问题解决生活化。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可以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如讲“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时,可让一组学生站成一排,按高低排列,看看谁在最中间,谁就是中位数等,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课堂充实、活跃。又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应用题:“小明前面有8个同学,后面有6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笔者首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一共有几个同学?”问题刚一出示,一部分学生就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回答:“一共有14个,因为8加6等于14。”笔者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走出座位,再现排队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小明所在的位置,通

7、过学生的亲自体验,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理解到小明前面8人,后面6人,还应包括自己,应该是8+6+1=15人。这样使学生既体验了生活,又理解了知识,从而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三、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实践活动经常化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尽可能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1、在操作中实践。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

8、“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操作实践。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如:学习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旅游费用”一课后,笔者设计一个“春游活动方案”的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组织春游,设想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活动的组织,这时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考虑了如何租车省钱又合理、安全,如何购票最合算等等,设计出了很多春游方案。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

9、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钱铺地砖。请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的地砖吗?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然后思考: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让学生知道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学生首先计算出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再计算出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是多少?最后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

10、费用:分别为甲720元、乙560元、丙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选乙最合适。但如果质量不同,则应该考虑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通过这些模拟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获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满足了求知欲。从而使数学更加接近实践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又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中学习。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

11、一个基本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小学六年级圆锥公式推导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直尺、水、细沙、大小不一的圆柱、圆锥容器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单。通过操作实践,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完表内乘法口诀后,进行一节实践课的教学。他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秋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秋游?秋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食品的单价:面包,1元;汉

12、堡包:3元;苹果,元;梨,8角;炸鸡腿,3元;话梅,2元;可口可乐,元;矿泉水,1元:饼干,元同学们用0元去买。”让学生说说你计划怎样买?看谁安排得最合理?这样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等方面来解决问题。既达到了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3、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升华。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教给学生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从中探究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

13、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笔者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让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见,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我们教师要在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走进生活,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形成能力,又获得了乐趣,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3、小学数学互联网上的有关文章。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