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72311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江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纲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高品位办学、教师高水平教学、学生高质量学习的根本任务,一个学校课程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决定了学校办学的真正内涵与品位。学校“生动、大气”的教育追求,培养“四善、五会”的阳光学子,迫切要求学校能够具有“基于儿童”又具“超越眼光”的校本课程体系。一、学校的课程建设任务1.准确理解课程方案,提升学校课程规划的能力。学校要透彻理解课程方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要根据本校的办学实际和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整体规划,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满足学

2、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2.统筹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的能力。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广泛利用本校、家长、社区以及课外教育基地、高校和教科研机构等相关资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校本课程,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方案;要加强教学管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效进行课程评价,提升课程更新与评估的能力。学校要制定综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科学、及时、有效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况、校本课程建设等。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外活动安排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学校课程建设重点领域学校课程

3、建设的重点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未来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系统的师本课程。(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依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化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核心标志,是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要求。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要思路是:1.着眼课程目标的优化新课程改革的三维

4、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难以细化,这给了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提供了较大的创造和实验的空间;独特的区域特点、历史文化对学校提出了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对国家课程目标进行的校本优化。所以对课程目标的实践研究与精心设计,是课程实施的首要任务。各学科必须对国家课程目标进行再一次的全面解读,深入理解,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是提升教师学科把握能力的基本要求。然后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特点,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学科目标的校本优化,尤其是凸显个性的优化。2致力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内容包括教材以及其他的课程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内容。所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重中之重就是对教

5、学内容的重构。教材的统一性与地域差异、教师差异、学生差异的矛盾体现着教材改良的必要性;学校独特的课程目标,也要求教材必须进行补充与重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具备新的课程观,既要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我们拟对教材的重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增删、调整、开发(创造)。在教材改良重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重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正确理解、分析、评价教材内容,确保不出现思想性和知识性的错误,不致于出现误导;整体性原则要求每一个改良的点都不应孤立的存在,要体现在整个完整的体系之中;重点性原则要求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课程目标和编者的意图

6、,在教学重点处进行加工重构。抓好重点加工重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杜绝对教材采取几乎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一种盲目自大、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教材重构的任意曲解。增删、调整、开发(创造),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之目的。特别要提出的一点是在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超越课标或降低课标的要求,而是要以课标为指引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建构。对课程内容的重构,将大大丰富校本教学资源,学校将形成 “菜单式”课程学习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随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实施教师个性化的改造。这是教师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创生师本课程。课程内容的重构将

7、使课程的实施时空得到调适与拓展。尤其是课程的开发活动,它必将拓延课程内涵,拓宽课程外延。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要努力实现以下几种方式的拓展:(1)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打通; (2)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就是在其他学科中找寻关联处,进行学科渗透;(3)与学校的主题活动融合。3.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要把教学方式的转变看作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难点进行突破,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实践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聚焦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育。 我们的目标就是将教学由知识的传授过程成为知识的一个创造过程。 4.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主要领域(1)基于儿童语文素养提升的语文课程建设。突破语文

8、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就是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将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设置、内容的择选、实施的要点及评价管理等方面建构以“阅读”为核心为儿童所热爱和需要的理想的小学语文课程。具体的突破口放在彻底改革现有语文课时的结构上,将课本教学控制在5课时,其他3课时增设诵读、整本书阅读、绘本学习、读写互动等内容,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工程,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基于表达能力提升的作文课程改革。借鉴管建刚作文改革思路,进行整体改革。(2)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强化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与学校教育特色的整合。活动内容设计突出体系性、主题性,突出以小课题研究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有

9、整体规划和学期实施计划。(3)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成长的体艺课程校本化实施。其操作思路与阅读课程的改革是完全一致的。(二)以探究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探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求真”文化践行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准备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凸显其鲜明的探究特征。我们采用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法(目前也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学校现有的特色课程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优势与不足,提示未来发展机遇及可能不良后果,以便建立一幅清晰的图景。1双语教育已有优势不足1大批精通外语的师资(本土教师及外籍教师);2已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覆盖小一至小六;3引进双语教材,并自编双语实验教材

10、,教学资源丰富;4有各类英语课外活动,使儿童有机会培养英语交流等能力,发展对英语的兴趣1以英语自身为目标,把英语当做一种技能来培育,没有顺势发展儿童理解异域文化、参与全球行动的综合素养;2缺乏探究元素,把语言当做是一种规定的事物;缺乏对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比较、会通的探究3教学上易陷入以教材为中心的泥淖中,况部份双语实验教材本身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机会可能后果与限制1在培养英语技能的同时,将儿童塑造为合格的“世界公民”,也即开设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课程。可以先从高年级班级做起,循序渐进,推广为六年一贯。2双语课中可多设问,允许儿童探索何以英语会这样表达,可能有哪些不同表述方式,并创设情境

11、以便儿童有真实体验3结合东西方文化背景,引导儿童探索中英二文的差异与相通之处4考虑灵活引用教材外英语资源,而把教材只视为参考,抛弃对某种“包治百病”的“终极教材”的盲目追求1对文化的理解很容易陷入为了理解而理解的尴尬处境,因此应把国际理解教育和世界公民教育结合起来。也很容易陷入编教材教条化使用教材的老套中,因此可采用主题教学法、探究本位学习,并不断更新教学材料。2科技教育已有优势不足1吴江实验小学的科技教育有悠久历史,并在社会上有相当的知名度;2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如银河廊、太阳厅、启智厅、科技操作室等;3已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如科技兴趣小组、科技节等;4已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探究性校本课程1从

12、校本教材所设计的课题中可见,尽管学校力图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整合,但总体上仍是科学探究,人文探究的元素比较缺乏。2虽然有众多科技教育的活动,主要是技术教育,科学探究的含量仍有待提高。未来发展机会可能后果与限制1科技教育的外延很广,可考虑在其下开辟更多类似环境教育的具体的校本课程,已开展过的课题也可渗入新元素再开发,不必轻弃。2尽力打通科技与人文的渠道,在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中创设更多人文探究的情境,如社会探究、艺术探究、伦理探究等。3要进一步防止使科技教育沦为制作课,提升科学探究的含量,也即尽可能与学科知识联结,多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行探索。1科学探究与人文探究的融通,要求教师有更综合的

13、素养,但现有师资恐难以支持,有必要适当培训。2在科学课中,东西制作往往比知识探究更容易,教师若要确实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则必须对科学探究本身有一定的热情和相当的了解。此外,我校还有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特色课程,都已建立起系统的课程框架, 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活动,但仍需注意避免“以校本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根据学生经验随时调整并补充教学资源;增加探究的元素,避免成为知识灌输(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如此)。我们觉得,在生命教育方面,很便于将科学探究与人文探究融合:在前者,可从生物学的方面探索人、动物、植物、外星人、无生命物质等专题;在后者,则可引入哲学探究(如探讨生命的差等性,宇宙的起点与边界等问题

14、),也可进行社会探究(生命在社会系统中的重要性,生命至上与平等、自由等理念的复杂关系),亦可实行艺术探究(欣赏各类生命之美等)。在心里健康教育方面,除可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外,也可进行哲学探究(探索如何界定心里健康和心理变态?心灵究竟是什么?身体与心灵是什么关系?等问题),社会探究(心理健康与变态对个体、社会有何影响?等)。除现有课程外,我们认为,学校也可尝试设立“儿童哲学”课程。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地区的幼儿园、小学实施儿童哲学,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但总体而言,我国已有教育机构所实施的儿童哲学还没有真正融入哲学探究的要素,这与他们不了解儿童哲学(因可借鉴的资源缺乏)、过度

15、强调以校本教材为中心有密切关系。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强力支持下,相信我校有希望在儿童哲学领域取得新突破。(三)师本精品课程的创生为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品质,凸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尤其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师本课程精品化建设的目标。主要设想为: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拓展类和综合拓展类两类课程的系列化建设。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依托教师的学科领域的特长修为进行建构,表现为专题拓展类课程,内容涉及各类学科。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依托学生社团建设进行落实,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综合拓展类主要依据学校培养学生新生活习惯进行建构,形成“感恩课程、交往课程、责任课程”三大序列。主要依托班级活动以及整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予以实施,充分体现班本特点。两类拓展类课程建设,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三、学校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一)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学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开发、建设、利用和共享动态、开放、易用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和社会责任感。(二)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团队建设。课程实施是团队行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做法,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团队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教学研修”,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