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72241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一、构成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方案、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 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

2、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二、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根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历和社会生活经历的根本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 教育是有意

3、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历的活动。(3)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2) 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容等各不一样,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 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

4、。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五、教育的功能 .1、个体开展功能和社会开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六、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构造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

5、培养做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八、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开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确实实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开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 3、学校文化 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根本特点 1、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2、小学教

6、师的特点l 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开展: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根底, 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名族的开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生的开展可能性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小学教育的根底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开展的根底 2小学教育是个体开展的根底 3小学教育的课程容据有根底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1 国家有设有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乌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l 小学教师的特点:劳动特点,素质一、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 复杂性。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付出,还有脑

7、力付出,是复杂的脑力付出。复杂性表达在:首先,教育目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达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3) 示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育影响据有滞后性。(6) 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指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开展的连续性决定的。二、小学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 4教师的心里素养三、教师专业开展的容背背过(1) 专业

8、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在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2) 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容。(3) 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历根底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四、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展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经历五、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和根本技能(2)

9、 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3) 开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安康水平(4)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六、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开展水平,允许他们进展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 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展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外表特征开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小学生提出要求并即使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开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

10、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逐步开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展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对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鼓励作用 3、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开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四、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1)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

11、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开展(3) 适应时代开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资本论?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五、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要求(1) 强调教育为社会建立主义社会效劳。(2) 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3)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六、确立小学教育的根本依据2021题目(1)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 人的身心开展特点与需要(3) 制

12、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七、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理、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八、素质教育的根本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九、前制度化教育特点(1) 教育主题确定(2) 教

13、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 形成系统的文化传播活动(4)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十、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 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开展状况(2) 社会政治制度(3) 青少年儿童身心开展规律(4) 本国学制的历史开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课程一、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根本原则是什么.(1) 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2) 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 要适合小学生儿童身心开展的特点。二、课程的作用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开展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确实定、教学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