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71928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和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说和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说和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说和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说和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和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和做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和做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衰微、赫然”等双音节词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通过仿写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德育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2、学习文

2、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组材恰当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2、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学方法】1、文献法。学生从图书馆或网上自主查阅并整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课上共同交流,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2、朗读法。文章善于使用成语、仿成语结构,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成对的句子也较多,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运用诗化的语言,精练生动,有气势。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接受美的熏陶。3、研讨探究法。4、语感品读法。5、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诗歌朗诵带、“七子之歌”歌带、闻

3、一多先生画像、闻一多先生名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资料汇总,增强感性认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并作自由演讲,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思读课文,深层探究,突出重点,理解文章选材精当、结构精致的特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歌曲或红烛诗歌朗诵带。这首歌(诗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之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满腔热血化为驱散黑暗的晨曦,他将永远屹立在历史的潮头。今天,让我们

4、走进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了解他的精神品质。设计(二): 多媒体显示“闻一多画像”。(也可参考参考课本前彩图插页)同学们,眼前这位人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清瘦、历史沧桑、目光坚定、神情刚毅、目光深邃、饱学诗书、疾恶如仇)你们猜猜他是谁?(从背景烛光、红焰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设计(三): 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设计(四): 多媒体播放有关闻一多的电视电影录像或光盘。闻一多先生敢于无畏地面对邪恶

5、势力,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行为,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新的正气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虔诚地献上我们的敬仰之情,为我们心中可敬的人。设计(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但有一位备受世人瞩目,他既是热情澎湃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就是闻一多先生。(多媒体显示闻一多先生画像或雕塑)二、资料读演,资源共享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交付老师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学生共同交流,互动互学。教师也可酌情提供相关资料,

6、资料内容如下: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闻一多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就参加了学生运动。他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

7、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先生不顾好心肠人的劝阻,参加并主持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会上,李夫人报告了李先生的殉难经过。党中央为了民主人士的安全,曾经指示昆明地下党组织,不安排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公开演讲。但由于会场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先生就拍案而起,发表了讲演,使群情为

8、之振奋,特务们没敢在会场上轻举妄动。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害了。2、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那是在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后,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

9、篇爱国思乡之作。澳门为其中的一首,现摘录如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3、关于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抗日战争时出版了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等。1942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活动。出版泥土的歌十年诗集古树的花朵等。建国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联委员、

10、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诗刊顾问兼编委。本文是一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的叙事散文,作者从三十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对闻一多先生的印象写起,一直写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明确: 校(xio 校规;jio 校订) 壳(k 弹壳;qio 地壳)藏(cn 躲藏;zn 宝藏) 行(hn 行列;xn 行动)

11、 xi h sh ku pn pi shu m pio jin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造句略。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听读印象,学习表情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同

12、学评议。4、学生齐读课文,努力读出最佳水平。5、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读课文,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学生自由演讲,其余同学评价。教师可作相应的指导。多媒体显示: 整体感悟,理清文章思路。学生细读课文。教师可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 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必要时,教师可说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参考。明确:

13、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

14、过渡自然。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救国救民爱国的主要思想、执著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而一般人先说后做,说了不做。教师导学:阅读文章,理清思路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注意过渡句过渡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四、学生合作研讨,深层探究1、探究文章

15、第一部分。 学生齐读17小节。 多媒体显示: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明确: 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