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717255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发展战略内容提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我国地方法制节目已经得到飞速发展,在电视媒体中独树一帜,成为主力节目类型。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法制观念的改变和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为地方法制节目提供了非常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土壤,并且成功打造出了一批品牌栏目;但由于种种原因所致, 地方法制节目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困扰因素,形成了发展桎梏,对其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所以,地方法制节目必须进行变革, 创新栏目运行方式,改进品牌推广战略,才能走出困局、健康发展。关键词:地方法制节目经营现状 发展战略 节目变革 品牌推广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精神、

2、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 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 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增强国民法制意识的需要,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在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 栏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电视法制节目经过 20多年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和水平,成 为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 质量稳步上升和品牌建设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 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1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2004年6月15日,全国共有

3、八家电视台开办法制专业频道, 其中包括五家省级台法制频道和三家市级台法制频道。除法制频道外,各地电视台还开办了许多法制栏目,这其中包括央视、省级卫视和众多的地方台。面对如此众多的法制节目,地方台从各个方面都无法于央视法制节目相提并论,那么,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如何, 成长在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中,未来的发展战略将走向何方?本文将对全国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及其 发展之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理论观点和战略思维,以期为地方法制节目的变革启到一定参考作用。一、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1、节目发展形势比较好,品牌栏目不断涌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我国地方法制节目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电视媒体中形

4、成 了法制节目主流风潮, 并且创办了多家法制频道,打造出了许多品牌法制节目。但随着法制节目密度的增加,策划运作的滞后等因素影响,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着地方法制节目的 良性发展。(1 )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化。法治资讯类栏地方电视媒体的法制栏目设置几乎包括了现有法制节目的所有类型,如目、现场追踪类、个案专题类、法制谈话类、庭审记录类、执法沟通类、刑囚会见类、法制 故事类、法制电影类栏目等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空间、不同思维去看待法制、 解读法制,关注社会人文,普及法制知识。(2)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开通了法制频道, 并且邀请广大法律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名流纷纷 参与频道的发

5、展建设中, 群策群力, 使频道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许多法制节目已经成为观 众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第一维权平台。 2如河南法制频道 2007 年 8 月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 法频道联合录制 “平安中国平安河南” 大型演播室节目, 在党的十七大期间在社会与法频道 播出。 频道还先后组织省直有关厅局举办水法、医保法,劳动合同与就业促进法、 机构编制管理知识等专业知识大赛; 策划组织了 “诚信公民” 评选活动; 组织开展了进社区, 进校园, 进广场,“法制天地,和谐家园”大型活动;又与社会文化公司联手制作了两部主旋律电影 家有新芬和致命报道 ,并公开放映发行,有效提升了法制频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长沙政法

6、频道方圆之间等栏目在全国电视观众中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3)节目制作和经营开发齐头并进。地方法制栏目 在创作、 制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也开始了经营开发的成功探索。 或 素材购买、或素材交流、或整体节目包装,或品牌经营管理,或产品延伸发展,形式多样。 如河南电视台 故事会 的节目素材是频道通过与其他媒体的交流得来的, 经过包装转换成 自己的节目。 这样既节省了自己制作的巨大投入, 利用交流得到其他媒体优秀的资源, 为频 道创造了一个收视率较高、 相对稳定的栏目, 同时又将频道其他栏目的优秀节目交流到其他 媒体,使自己频道的资源也得到合理利用。另外, 许多电视媒体法制频道将节目制作和经

7、营开发整合运作, 甚至引进品牌战略规划 机制,对频道及节目运作实施策划为先导的运作机制,并且进行节目包装推广和品牌经营, 实现了单纯节目制作播出到策划、制作、 播出、 推广为整体的系统经营体系, 呈现出创新发 展的经营趋势。(4)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法制栏目已经发展壮大。随着法制媒体的的不断完善, 栏目定位的逐渐科学合理, 地方法制栏目已经逐步成长起 来,在其所覆盖的区域内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栏目, 而且许多栏目还成为当地乃至全国 收视率非常高的品牌栏目。如河南法制报道 荣获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十佳优秀栏目奖, 主 持人程云荣获全国金话筒提名奖, 记者刘东荣获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记者许博荣获预防

8、青 少年违法犯罪先进个人; 特别调查获得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全国电视法制节目优秀长 篇奖等奖项, “爱在小山村” “生命的托举”两期节目央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长沙电视台 法制频道名牌栏目方圆之间不仅在地方形成了品牌,而且已经通过营销渠道落地北京、 杭州等地,收视率之高出乎意料。2、存在问题也比较多,严重影响节目发展。虽然地方法制节目得到了飞速发展,创造过许多佳绩, 探索过一些新思路。 但是节目信息资源的匮乏、 生存环境的影响、 策划制作人才的缺乏等因素, 导致地方法制节目和法制媒 体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多年难以解决的困局。(1)节目同质化倾向严重。在央视以及其他卫视的

9、品牌栏目效应带动下, 地方许多栏目在创办和运作时往往受制于 各种条件的局限,只是对这些栏目进行简单的“克隆”和模仿,从选题到叙事,从创作到制 作,甚至是片头、片尾的音乐, 主持人的语气语调和服装造型,整体的节奏都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雷同化和同质化的倾向。 这是我国法制类节目的通病, 据统计我国共有约 200 多家电视 台开办法制节目,但总共的节目类型却不超过 20 多种。即使做得不错的北京电视台、河南 电视台法制频道、 长沙政法频道等知名法制栏目同样没能避免这个问题, 在栏目设置上无法 实现自身的创新, 它的栏目设置涉及各种类型, 但却没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创新, 甚至没能 在某一个环节上有自己的

10、创新。 严重的模仿现象让很多节目制作人走了捷径, 却失去了创造 性开发的能力,也失去了自身的独特吸引力,最终沦为改革的先锋。(2)在“法理情”三者平衡处理方面还比较欠缺。法制节目首先要强调法律的严肃和严谨, 承担着普法宣传、 法制观察、 法理传播等重要 功能,而且作为电视节目,就需要用适当的“情理”去打动人、感染人,同时还需要符合现 实世俗的若干“道理”。但是显然我们许多的记者编导还无法合理的处理好这种关系,在制 作节目时往往不是偏重“法理”就是偏重“情理”,要么就是干脆忽略“道理”;或者把法 制节目和民生新闻混为一谈,甚至出现以情看法、越俎代庖的现象,干扰正常的司法判决, 错误地向社会发出先

11、入为主的自我意见,引起社会问题。(3)新闻报道和深度访谈的“度”还没有把握好。法制节目与法律法治的关系总会存在介入超前或者滞后的现象,超前可能干扰司法公 正,而过于滞后则无法引起观众收视兴趣。 媒体介入案例的时机要适宜,一般来说,没有进 入司法程序或正在审理,尚无审判结果的案子不宜报道;二是可以理解为舆论监督要适宜, 在没有完全弄清楚证据和事实真相前, 不要随意给司法施加压力, 保证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 性。 这关键在于介入的一个“度”的把握,什么时机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介入方式如何 表现等。 目前很多法制媒体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处于一种介入滞后的状态,因为无法合理的把握这个“度” ,总是担心介入

12、超前,在案件、事件有了基本的结论的时候才敢介入,再加上 一个制作周期, 自然就要失掉时效, 介入滞后了。 而且经常将法制新闻和深度访谈的角色颠 倒,将法制新闻做成访谈,将有价值的案件深度报道做成法制新闻,把握不好这个度, 使之 界定不明。(4)节目动机及受众心理选择方面还有所偏颇。法制节目的受众在接受法制内容的时候, 往往是按照以下三种心理动机的先后顺序进行 选择的: 1)满足刺激心理。一些受众看法制节目就是需求娱乐、刺激,喜欢它的惊、险、奇、巧,案件越复杂越扣人心弦就越吸引人。2)利益攸关心理。一些受众看案件报道,心里就想这个案例与我有没有关系,比如治安案件、房产纠纷、交通事故,都会引起一些

13、人的注意。3)社会责任心理。很多人看法制节目,既不是求身心刺激,也不是直接为自己的眼 前利益,而是关心国家、社会的稳定,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趋势。现在很多的法制节目的记者编导制作节目的指导思想也是按照这种顺序,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正确的指导思想应是倒着来, 报道案件要淡化过程, 重视“法理”的阐述, 案例选择上要各种法律案件平衡,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电视法制节目的社教功能。二、地方法制节目面临的生存环境1、法制节目的社会需求与节目资源。中国改革开发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政治体制的改革、老百姓的法制观念 增强等一系列的因素, 使得法制节目成了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百姓公民意识的觉醒直接

14、提高了公民对自身权利、 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人们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现实权利和利益进 行维护的的自觉性,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像农民工、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艾 滋病人等各种相对弱势的群体不断提出自己群体利益的呼吁和要求。这无疑给电视法制节目内容、选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素材。但是全国上百个地方法制节目的推进和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全国选题竞赛中,片源却成了地方法制媒体最大的困局。因为在早些年,公、检、法机关面对新兴的法制节目,还是大力配合。有些地区的法院系统曾专门正式发文, 以各基层法院的发片量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末就此问题还要召开全市两级法院主管领导参加的总结会, 可谓

15、极度重视。而对于当时权利意识还很淡薄的普通民众,也没有拒绝媒体采访的勇气和理由(即使采访后果对他们不利)。那个年代,片源不愁,各方积极配 合,采访过程顺利,地方电视台新兴的法制节目可谓顺风顺水。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变化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的。4从政法部门的配合来讲,案件趋于复杂,程序发生变化,对于部门利益来讲,法制栏目已没有什么用处。 比如,过去法官审案子出镜,一是新鲜,二是可以展示其热心为民、认证取证的工作精神, 而审判制度改革后,法官不再进行庭外取证等工作。这样其个人形象的宣传已变得不再重要, 反倒是案件的复杂性和新特点使法官断案越来越难。再比如,从采访时间上,记者希望能够尽快进

16、行跟踪拍摄, 而从法院的角度,则是希望案件有了结果再拍,越晚越好,要保证当事 人都不提起上诉或再审,所以,政法部门不再积极提供案例,甚至回避采访。另一方面,大 量的法制宣传使公众的权利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意识到媒体和他们是对等的, 没有单方面配合媒体的义务。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社会需求和广泛的社会素材,一方面又面临着政府部门不支持、采访对象不理睬、许多案件都回避的片源匮乏情况。使得许多地方法制节目为了生存发展需要上下求索、左右为难,从而形成了地方法制素材广泛资源匮乏的困难局面。2、法制节目的法律需求与建设需要。近几年“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政府,从社会管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