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71568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解析】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科举制度、齐民要术、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徽商、郡县制、明代内阁制、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权利法案、两次工业革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丝绸之路、殖民扩张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题文】1右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

2、、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A.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C.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D.淮河流域文明悠久丰富【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解析】 D 解析:从材料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意外和惊喜”,印证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丰富。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土的都是手工业产品,无法体现

3、该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B项排除。从出土的产品大多是陶制和石制品,可知C项说法有误。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的行省制度【答案解析】D

4、解析:材料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是指由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A项正确;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可知元代的疆域比汉唐辽阔,C项正确;中书省的直辖区(“腹里”)不是中书省,D项错误。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元朝的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准确的理解。【题文】3.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

5、制度的一大进步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度 【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4.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知

6、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书齐民要术【答案解析】A 解析: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是手工业产品,B项排除;玉米是明清时期从外国传入,曲辕犁出现在唐代,与题目中的“北魏”时间不符,C、D项排除;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和齐民要术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工具改进的史实的准确记忆。【题文】5.“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

7、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页)教材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 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 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出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则强调的是自给自足,主要满足个人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两个概念是不能等同的,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

8、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强了与市场的联系。两者有共同之处,即生产规模小,自给自足,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A、B、D项说法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准确分析。【题文】6.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下面关于徽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徽商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商业蘩荣的反映 B.徽商的活动区域仅限于今天皖南徽州地区C.徽商的兴起与“重农抑商”政策背道而驰 D.徽商的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

9、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徽商【答案解析】B 解析: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明清时期的徽商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理解。【题文】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

10、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答案解析】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A、D项是史实,B项是史论,C项是史识。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史实”“史论”“史识”的准确理解。【题文】8.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

11、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代内阁制【答案解析】D 解析: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内阁大学士的职能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明朝的内阁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A、B、C项说法有误。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作用准确理解。【题文】9.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

12、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解析】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却被抽签选举组成的陪审法庭通过投票最终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弊端,民意的广泛性不一定能决定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公民的社会政治

13、素养影响了雅典的民主。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民主是人民的民主。B、C、D项说法有误。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的准确理解。【题文】10.“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A.全体公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下层平民的利益【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梭伦改革【答案解析

14、】D 解析:尽管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是这种“侵犯”是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的准确理解、分析。【题文】11.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其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有关雅典陶片放逐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陶片放逐法对雅典政治家不利 B.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民主秩序C.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 D.加剧了公民之

15、间的矛盾,破坏了国家稳定【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解析】C 解析:“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弊端的正确理解。【题文】12.“为了解决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他们同罗马居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逐渐形成一套万民法。所谓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下面对“万民法”适用范围的说明最准确的是A.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B.罗马及其被征服地区的所有居民C.罗马帝国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