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70969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祥春教案设计与案例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闻韶小学 李祥春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4、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情与智的有机结合。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应用这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以情启智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调情激趣,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期待

3、,因此我利用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以情启智。】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以智生情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1)量一量师:你认为怎样才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84页的表格。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

4、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2)拼一拼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折一折小组活动,学生交流: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

5、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2、归纳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分组合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情智共融1、判断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

6、和大。 ( )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 (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 ) 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少有一个钝角。 (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2、自主练习87页第8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用量角器验证计算的结果。小结:以后如果遇到求一个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时,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既简单又精确。3、游戏:选度数,组三角形(课件显示如下)请选出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18 15 90 130 72 20 50 70 35 75 42 56 54 38 100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

7、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情”与“境”的融合,“情”与“智”的共融,“趣”与“智”的同增。在教学中用已学到的新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再次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知识有“温度”与“思想”。尤其是第三个练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四、课堂总结,归纳提升智情相生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设计意图:不仅从知识方面进行总结,还引导学生回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

8、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与“智”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与升华】可能性案例分析 闻韶小学 李祥春案例描述:“可能性”是属于“统计与概率”中“概率”范畴的一部分知识。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以直观内容为主,目的是渗透一些概率的思想。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几个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游戏。下面介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断:摸球游戏: 师:老师现在在盒内放入1个黄球、1个白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可能有些学生回答:“1/2”)师:为什么是1/2,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因为盒内只有2个球,而我每次摸到的不是黄

9、球就是白球。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1/2。师:对,盒内2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一共有2种,摸到的结果只能是1种,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2。那么,现在老师再放入1个红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1/3,因为有3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共有3种,黄球只有1个,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3。师:我现在把红球取出再放入1个黄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2/3师:为什么是2/3?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进去倾听大家的想法,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会用分数表示,但说不清楚为什么。)师:哪个小组向大家汇报一下?组(1):因为它是3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共有三种,黄球两个,所以

10、是2/3。组(2):因为它是3个球,1个黄球摸到的可能性是1/3,2个黄球就是2/3。组(3):我们只要看一看一共有几个球,3个球说明分母是3,再看有黄球有几个,2个说明分子是2,所以是2/3。师:盒内有3个球,摸球的所有可能性是3种,黄球有2个,因此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2/3。师:若老师再向盒子里放1个黄球,那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几?生::3/4(师板书)师::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几?生:1/4(师板书)师::若老师此时向盒子里放1个黄球,那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几?生::4/5(师板书)师::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几?生:1/5(师板书)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刚才是1/4,而现在又是1

11、/5?生:球的总数不同。师:那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师:盒子里放有3个黄球、2个白球和1个红球。那你们能说出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吗?生:1/6师: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吗?生:2/6师:那分子表示的是什么?生:白球的个数。案例分析: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不但学得积极,而且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在玩中学,使情与智达到完美的融合。1、创设情景,催生求知期待,活动贯穿始终。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摸奖的

12、情境,让学生处在跃跃欲试地期待中,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新知学习部分,先通过“猜左右决定由谁先发球”引导学生认识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此想到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以此为桥梁,将可能性由以前的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紧接着,通过摸球,继续感知在摸球过程中每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创设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意义和方法,这样,真实、科学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经验的整合和知识的建构。2.注重对知识的深层挖掘,实现“情”与“境”的融合,“趣”与“智”的同增。

13、学习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结合学生的多种思维方法,让其体会到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在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时,提出如果任意摸一个球,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七分之三,可以怎么装球?此时,学生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在教学中,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知识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实现知识的对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拥有一张网,去捕获所有的鱼,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情感的丰富与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