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地球仪的假想.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70889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过地球仪的假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透过地球仪的假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透过地球仪的假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过地球仪的假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过地球仪的假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过地球仪的假想 -我看电影鸦片战争 部地球仪,中国人从未有过的地球仪,通过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之手交给了落魄时的琦善,有朝一日您能看见皇上,请代则徐一定将此物呈献给皇上。言语之时,林大人神情肃穆,琦善若有所思。这是影片鸦片战争中借送地球仪这一细节辉映主题创伤犹如画龙点睛,通过微观视照给予人们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进而揭开了百年历史的沉重一页,再现出那场屈辱战争的悲壮一幕。地球仪,是放眼看世界的窗口。东方的秀美,西方的浪漫,南美的温情尽收眼底。有了它才会有探寻的好奇,了解的欲望,才会有知彼知已、比学赶帮超的向往。1840年的中国没有它,也就没有了千奇百怪的种种设想。道光皇帝没有它,也就关闭了门窗

2、,封住了视野,任由目光在大清土地上扫来看去。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的景色,时间长了也就调不起他任何开拓性的激情来治国安邦了。于是,后来才会有道光皇帝的大怒;那英吉利仅是个弹丸小岛,做大清的属国都不配,怎敢随便给朕上书!于是有了琦善的自言自语:洋人哪,茹毛钦血,生性好战啊。自尊,自傲。使得坚船开到家门利炮炸响在耳旁仍目空一切,狂妄自大,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么?!愚腐,软弱。刀架在脖子上还不知凶手的险恶用心,还有比这更可悲更可气更可笑的吗?!令我们欣慰的是,吟颂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佳句的林则徐走到鸦片战争的最前沿。影片没有简单的复述一个手拿地球仪的民族英雄的故事,而是将其思想的锋

3、刃一面指向了侵略掠夺的帝国主义政策以及极端罪恶的跨国毒品交易;把他思想锋芒的另一面,十分明晰地指向了昏庸腐败的满清王朝及其统治者。在这样的历史对立激变中,林则徐对外禁毒退敌的立场和主题思想,就逐渐游离了皇权的本质,显出了他个人命运同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内在本质,这也是小小地球仪辉映大世界的深刻特征所在。按照传统的想象,地球仪那圆圆的造型至少说明了整个地球一个村的亲密关系。但是,那流血的炮台和扑向香港的战船把那圆圆的地球仪撞击得支离破碎。由此,它作为一个道具在影片中数次出现,给了人们一个不变的印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欺遭打。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弱国无外交则是其内蕴所在。从中可看出,地球仪提示

4、的内涵是广义的,它昭示的落后与先进是全方位的,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包括政体吏治的落后与腐败,它使我们既为堂堂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而感到羞耻,更为当时中国上下的因循守旧,妄自尊大,愚昧无知,不思进取而惭愧。值得我们高兴的是,伴随着迎空升起的响亮的瑰丽的夺目的礼花,地球仪上,一百多年前从祖国怀抱中被抢走的明珠回到母亲身边。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当一个民族站起来的时候,它才会反思自己的过去;地球仪也告诉我们:和谐、进步、公正、合理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如何看待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流动性过剩与经济全球化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第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生产率水平提

5、高,非凡是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和大资本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劳动力结合,使产品价格降低,出现了低通胀,甚至是通缩的情况。在世界各国央行纷纷采取防通缩的政策取向下,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而用于产品交易的需求减少,这必然会引起流动性过剩;第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信用创造工具,极大地放大了社会信用总量,使可交易的货币量迅速增加。因此,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视角,讨论流动性过剩问题可能更有意义。从根本上说,流动性过剩是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物。自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以美元为本位的

6、纸币时代,有人将其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纸币货币体系的信用基础是国家信用。这种货币体系具有货币超量发行的本能,这是导致经济不稳定的基本因素。这期间,国际经济经历两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前,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阶段,1980年中期以后,为全球性的资产价格膨胀阶段。可以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都是货币超量发行的产物,只是其表现形式不同,前者表现为超量的货币发行导致产品市场价格膨胀,后者则表现为超量货币发行导致资产价格膨胀。今天中国的流动性滞存 2008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仁达君仕管理咨询中心联合举办了“全球金融风暴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会

7、上,多位专家认为金融危机下货币政策效果甚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认为,“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进一步下调可能对中国需求的扩大没什么作用。”究其原因,经济前景黯淡,市场风险加大,银行不敢放贷,企业不敢贷款。王海峰告诉记者,“银行和银行之间的贷款已经非常小心了”,而给企业贷款之后,银行所面临的“不是企业能够偿还多少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能力偿还的问题”,银行自然会收紧信贷。当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这种状况被经济学家称为“流动性陷阱”。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流动性陷阱,分别是美国的大萧条和日本的十年

8、经济低迷。“这次金融危机经济体可能又要再次陷入流动性陷阱”,王海峰指出,“流动性的流动速度显著下降,货币的供给反而增加。”在观察金融危机的救助逻辑时,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得出的结论是,企业、老百姓并没有因为降低利率而扩大投资和消费。五、结论与启示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陷入衰退后的货币政策调整效果表明,针对通过紧缩和“流动性陷阱”的宏观经济决策和金融货币政策调整应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胀预期目标需要留有适当的缓冲区间,且缓冲幅度不低于1%;其二,正确认识和应用通胀预期的动态特征,当通货膨胀低于通胀预期目标时,货币政策选择要比高于通胀预期目标时趋于激进,而且货币政策选

9、择和调整必须得到市场的充分理解;其三,通过采购非传统资产和汇率干预,只有在这些措施影响到经济个体对未来利率路径的预期时才能够取得量化平稳的效果,这时人们才会相信利率将在很长一段的时间保持较低的水平,央行也应预见,即使通货紧缩得以逆转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要高于通胀预期目标的上限。我国学者在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时,普遍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观点,但是随着2007年末、2008年初我国经济中的泡沫成分被刺破,经济学界对我国是否进入通货紧缩状态持有不同的观点。我国自2007年末以来,是否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国内通胀波动的影响,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并出现较高的“

10、流动性陷阱”风险和可能性?事实表明,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同时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一方面,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形势(高增长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经济泡沫)采取的防范和抑制通货膨胀政策,可能产生市场和宏观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冲击、进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包括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经济泡沫(尤其是2007年股市和房市泡沫、银行放贷条件过于宽松)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紧缩银根稳定人民币汇率、下调利率等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调整我国通胀预期的同时,还需要防范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