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70670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附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

2、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去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着,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发奋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假设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

3、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假设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注抄:掠夺。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宗:宗族,宗室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

4、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办法。B.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关东地区是中国

5、北方一个比拟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着悠久的开展历史,丰盛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C.“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从属田地。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董卓所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有“三曹。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沛的体现。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

6、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去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倡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明去,但父老们留恋故乡,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13.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6分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4分参考答案:10:D【考查点】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7、。【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高低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 、反复、辨句式。11:D,东汉末期朝廷由曹操掌控,后来窃取政权。12:C【考查点】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根底上,带领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拟分析,作出判定。司马朗并不真正认为董卓可以取得盖世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属无中生有。所以选C。13:1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喻“岂唯各1分,句意1分父老们留恋

8、故乡,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领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考查点】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析】1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根底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喻“岂唯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司马朗九岁的时候,有人直呼他的父亲的字,他说:“轻慢别人父亲的人,也不会尊敬自己的父亲。于是那人向他抱歉。九岁时,司马朗经过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看他身材高达健壮,疑心他虚报了年龄,就审问他。司马朗说:“我的内外亲戚,每代都长得高大健壮,我虽稚弱,却没有羡慕高官的风尚,折损自己的年龄以求早成,这不是我的志向。监考的人听罢认为他与众不同。后来关东兵起,共讨董卓。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在野王,靠近山中险要地势,想迁往温县。司马朗劝阻,称敌人未到而先迁徙,会动摇民心导致动荡。李邵不听,山边的百姓果然动荡,有的向内迁徙,有的成为盗贼进行抢劫。建安22年,司马朗被曹操辟为司空属官,又被任命为成皋令,因病离职,又复出任堂阳长。司马朗治理宽大仁厚,不施行鞭杖这类的刑法,而百姓也不违背法令。司马朗又升任兖州刺史,大力推行教化,被百姓称颂。司马朗虽在军旅,也经常粗衣恶食,为部下做出简朴的表率。建安22年,司马朗与夏侯敦、臧霸等征讨吴国,达到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