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70020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 复习1、听算:205 306 470 1005 32003200 5003 10006 232 123711 560 504 223 153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3、抢答:(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3) 9个十是( )? 3个30是(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分小组讨论交流。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学例1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 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

3、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 6010(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 学生独立解答。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2) 汇

4、报口算方法:b.你怎么口算?(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四、巩固新知。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

5、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六、作业:第61页 第5、6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

6、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

7、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