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玉佩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69937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的玉佩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代的玉佩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明代的玉佩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明代的玉佩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明代的玉佩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代的玉佩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的玉佩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的玉佩饰作者:周婀娜来源:旅游世界2020年第09期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 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远则扬之,然后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 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儒家学说以玉比德,佩玉不仅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有着表达 身份、情感、风度及语言交流的作用,乃至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观 念、伦理道德等层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在日后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兹以馆藏玉器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明代的几类玉佩饰。组玉佩是古代重要的礼仪用玉,是由多件玉构件组合穿缀而成的组合玉佩,组玉佩具备 “多件玉饰、“特定佩

2、法”、“相互关联”、“反映等级”的特点。“组玉佩”从使用功能和佩戴方式 上分,有项饰佩、项饰胸饰组合佩、胸腹组合佩、腰部挂佩等。项饰佩,是直接套挂在颈部的“组玉佩”,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周汉时期。项饰胸饰组合佩,是由项饰、胸饰两个“组玉 佩”合二为一的大型“组玉佩”,套挂于颈部,垂挂于胸腹部,既扩大了组玉佩的结构,又解决 了大型组玉佩的悬挂问题,目前主要见于西周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胸腹佩是“组玉佩”中的一款 大型“组玉佩”,玉构件数量多,构成复杂,因长度较长,只能垂挂于胸腹部。鼎盛时期的豪华 大型“组玉佩”,都是胸腹佩。“组玉佩”中还有一种玉佩是专门佩挂于腰带部分的腰带佩。周汉 时期简化形式的

3、“组玉佩”,几乎都是腰带佩。唐代、明代的“组玉佩”,也都是腰带佩。古代 “组玉佩”中还有发饰佩、腕饰佩、脚饰佩等“组玉佩”,虽然数量不多,却是“组玉佩”中的成 员,是简化了的“组玉佩”。“组玉佩”集瑞玉、礼玉、佩玉、组玉于一体,使用非常广泛,形式非常多样,制度非常严 格,等级非常森严。身份越尊贵,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组玉佩”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青玉组佩在中国古代诸多用玉制度中,玉带饰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玉带入官服,是尊卑等级的象征。玉带饰包括玉带钩、玉带扣、玉带板。这些玉带饰充分体现了明代工匠集镂雕、浮雕、阴 雕、透雕、拉丝等工艺为一身的卓绝技艺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它们不仅图案精美、寓意吉

4、 祥,而且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藏赏价值。它们上承汉唐,下启大清,是不可多得的玉雕 坐主口T 冃口口。玉带最早出现于北朝,据周书李迁哲传:“军还,太祖嘉之,以所服紫袍玉带及所乘 车马以赐之”。就目前考古资料所知,最早的玉带出土于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中。一条完整 的玉带一般由带鞓即皮带,又称鞓带。带扣,即连接皮带之用。带尾也称金宅尾”或“獭尾”,除 了装饰外还是保护皮革的一种装置。带銙俗称带板”,是钉缀在带鞓上的片状牌饰。带板的形 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心形、银锭、连胜、如意等样式。带板有光素面和带纹 饰两种,纹饰大部分为浅浮雕鸟兽、行龙、乐伎、花卉等玉带是古代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

5、分,历代对其的形制和用数以及佩者的身份均有规定。 唐实录载:“文武三品以上金玉带,十三銙;四品金带十一銙,五品十銙;六品以犀带,九銙; 七品银带;八品、九品鍮石并八銙;庶人六銙、铜铁带。”明史舆服三载:“文武官常服,洪 武详定。凡常朝视者,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其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钑花, 四品素金”据此可知,玉带为上层统治者、官员系腰所用,带上带板的质地、用数、纹饰 是区别官阶高下的标志,佩用玉带板者地位最高。明代常服使用双挞尾革带,标准形制的双 挞尾革带带銙有20块,明末清初方以智通雅记载:“今时革带,前合口曰三台,左右各排 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

6、十三枚。”把带銙各部分的数量、 名称介绍得非常清楚。明代革带上镶嵌的带銙的数量较多(20块甚至更多),尺寸较大,超 过腰围很多,因此明代革带一般也仅仅是束,即虚悬于腰部而非束扎起来。清初叶梦珠阅世 编记载:“带宽而圆,束不着腰,圆领两肋各有细钮贯带于巾而悬之,取其严正整饬而已。”帶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一般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 柱和钩钮等组成,古称“犀比”。最早是游牧民族的“胡服”上使用的饰物,其一端曲首,皆有圆 钮。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材质丰富,最为珍贵的是玉质带钩。玉带钩最早见于新石 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整体以修整好的长方形玉块钻琢切磨而成,是古代玉

7、带钩制作的初始 的状态,夏商周时期未发现有玉带钩,至春秋战国,玉带钩进入到了发展期,西汉则发展到了 鼎盛期,东汉开始衰弱,元明清则是回升期。明代玉带钩造型丰富多变,有板形、桥形、琵琶 形等,龙首钩,螭纹身在当时最为流行与常见。从目前考古发现判定,带扣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带扣多为扣环和扣舌两部分组成,北方 草原地区带扣一开始便用于服饰束带,中原地区的带扣则是从马具开始的。大约到西汉时期, 带扣开始作为服饰束带。到两晋时期,带扣的使用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不同规格和不同 质料的带扣分别为不同阶层的人所用。南北朝时带扣还被用于武士披甲挂铠,在当时因为带扣 的实用优势,逐渐取代了带钩。至明代玉质带扣被广泛的用于服饰束带,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 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