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69684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人类行为及其发展关键问题1。什么是行为?2.o行为的发展受哪些因素制约?3.什么是本能行为与社会行为?4 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哪些?第一节人类行为的发展一、行为的概念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是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它是研究人类行为 的功能、发展和进化、正常和异常行为发生的机制、以及预防和矫正异常行为从而调控人类行为的科学。 那么,什是行为呢?行为(Behavior)可定义为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种族延续,适应不断变化的复 杂环境时所作出的各种反应。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前者是指先天遗传的,不经学 习即可出现的典型、刻板

2、、定型的行为模式,并且是有目的的指向性行为,如摄食、饮水、防御、性、睡 眠、母性行为和好奇等。后者是指同种动物所激起,以对同种的其他成员有影响的行为,如家庭、学校、 团体、医疗、健康行为、人际交往行为、领导与随从、侵略与攻击等。二、人类行为的发展(一)影响人类行为发展的因素人类行为是受遗传、成熟、环境和学习四主要因素交互作用而发展成为个体所独特的行为模式。1遗传对人类行为发展的影响遗传是指父母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可通过遗传基因传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其根据是父代长像、身材、皮肤、头发颜色及粗细和脱落时间等形态特征,内脏生理状态、易羸 患器官、大脑神经类型等生理特征,性格、气质

3、、能力等心理特征,A型行为、C型行为、变态行为等行为特征均可遗传给子代。遗传机制是通过基因将遗传信息密码传给下代,等待合适时机顺序表达出来。如一个精子(精子细胞)含2 3条染色体,一个卵子(卵细胞)也含2 3条染色体,在受精成受精卵时,双方均以同 等地以2 3条染色体授给受精卵,使后者有4 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大约含2万个基因,基因是由脱氧 核糖核酸(DNA )组成。父代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和行为特征便以遗传密码信息分别排列在不同的 基因的碱基分子上。用分子克隆技术、PCR技术都已证明许多遗传疾病都是分别存在于特异的不同的基因 上而传给下代,通过检查血细胞的基因便可测知有无遗传疾病或有什

4、麽遗传疾病。受精卵上46条染色体的基因的排列组合可能性达300万亿种。遗传对人类行为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如焦虑症行为单卵双 生子一致性患病率为5 0%,情感性障碍行为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68%,精神分裂症单卵双生子同病率8 6.2%。此外同性恋、窥阴癖等性变态行为,阿尔采默氏痴呆,智力,低智障碍都可遗传给子代,所以,如一个家庭引进一个病态基因,如精神分裂症基因,则不仅使子代患病,受疾病折磨而痛苦,而且 也给家庭幸福带来灾难,并且会使这个家庭世世代代受该病的煎熬。婚前基因检查对保证家庭幸福,家族 兴旺是很重要的。总之,遗传是个体行为发展的基础,它提供了行为发展的水平及模式特征。2. 成熟对人类行

5、为发展的影响 成熟是指个体生理组织结构和机能及各类本能行为按遗传基因表达时间程序而顺序发展。 如出生后四 周的婴儿可控制眼睛运动,能追随一个物体看;3个月时婴儿可保持头部平衡,转头;6月会坐;7月会 用手抓物;10月会爬;1岁时会站、会走。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将6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训练其 爬行,一组不进行训练。结果两组婴儿都是在10个月才会爬行,早训练组并未能提早爬行。因为爬行动 作只有待锥体神经系统和锥体外神经系统成熟到能控制躯干肌、四肢肌、颈肩肌并使其相互协调、共济才 会出现的。 上述婴儿运动行为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就是遗传基因的时间程序顺序表达的结果,也证明成熟是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

6、在正常情况下,行为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是不可逆的, 是不可逾越的。如身体生长发育顺序按由近及运为,先从中央部分到外周部分,先从近端再发展到远端, 即从躯干和肩到手臂再到手指和脚趾。感觉、运动行为发展的由近及远的方向性也很明显。上述提早训练 婴儿爬行,结果并未能提早爬行,证明行为发展的不可逾越性,狼孩研究证明人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1 3岁,狼孩被从狼洞中找出都过了3岁,其后无论怎样训练,怎样教导、学习,到17岁才仅学会几十个 单词即证明行为发展的不可逆性。儿童语言发展成熟经研究是经历七个阶段:(1)未显出差别的哭叫到t( 2)带有特异需要信息的有差别的哭叫,如张孝忠教授用录音带结

7、合音谱分析发现,饥饿要吃奶的哭声、尿湿不舒服的哭声、要求抢的哭声和找妈妈的哭声在音频、音调、音振幅上是有差异的3)咿呀发声 阶段t (4)咿呀学语阶段t ( 5)不完整模仿阶段t(6)模仿言语阶段t(7)富于表情的儿语阶段(Eisenson,Auer,1963,Lenneber a 1967)。这证明成熟在语言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3) - (7)阶段是需要父母教导才能正常成熟的,狼孩因生活在洞穴,无人教导,便使语言发育成熟受阻,且不可逆 转。3. 环境对行为发展的影响 环境是指胎儿所处的子宫内环境、出生后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自然环境对个体行为发展的影响。( 1 )母体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近年

8、研究围产期发现,母亲的年龄、营养、疾病 服药情况、吸烟、酗酒和情绪状态都会影响胎儿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怀孕母亲患风 疹,则有可能生出低智的孩子。( 2)早期环境的影响 将刚出生的猴拿到特定环境中饲养, 使其不与母猴和动物接触 (环境剥夺实验) 经过一年后再放回到自然条件下的猴群中生活,则该猴表现得特别恐惧、畏缩,别的猴攻击它时不能进行 自卫,不能参与猴群中的社交、游戏。狼孩所研究也证明,人类社会对语言、智力、摄食、睡眠、衣着、 社交等各种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家庭 民主式家庭和专制式家庭、学校环境都会对儿童行为发展有影响。如民主式家庭培养的 小孩独立性强,性格果断,

9、社交能力强;而专制式家庭培养的小孩独立自主性差,社交能力也较差。总之,环境对行为发展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4. 学习对行为发展的作用单靠遗传和成熟发展的少数本能行为是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的。只有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社会观察学习的习得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人一生是活到老学到老,即说 明学习对行为发展的作用。学走,学跑,学说话。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学社会行为准则、道德品质等 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人还要改造环境,要创新,要发明也与学习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学习对人类许多社会 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三)行为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关键期人类行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

10、不断的变化过程, 现在的行为是过去行为发展的继续, 是以渐变为基础的, 而将来的行为又必然是现在行为发展的延续, 称为行为发展的连续性, 例如婴儿的运动行为发展是从眼球 运动t颈部运动t躯干运动T坐t爬站t走而连续发展的。 不会站何以会走?不会坐又何以会爬?可见下一行为是上一行为的连续。行为连续性发展是量变,而阶段性发展则为质变或实变。行为发展在连续性 变化的量变的基础上,行为的性质会发生突变,即称为行为发展的阶断性。例如认知行为发展,根据P iaget.J的研究有四个主要阶段,各阶段都具有其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证明行为发展的阶段性,见下表。阶段I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表 6皮亚杰的

11、认知发展阶段认知特征婴儿的认知只限于直接感觉到的和简单的运动学习而认知 至曲勺东西,如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嗅到的、尝到的 东西可认知,对新认知的东西米取摆布、撕、拧、抛、翻n 前运动阶段(2 7 岁)来复去的运动检查以认知儿童的认知,能对不在眼前的、感觉不到的东西进行认知 对语言、符号等抽象、概括的间接认知发生,意想代表着川具体运算阶段(7 11 岁)IV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对周围的世界能进行因果关系思维儿童能对物体的大小、容积、数量、重量、长度进行逻辑 推理,并能用概念系统概括事物,能进行心算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归结出一般规律和原则,可对事 物分类、比较、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2、思维,思维发 展到高级而接近成人早期行为发展是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尤以生后头几年,如脑的重量在头7年比刚出生婴儿的脑重增加了近四倍,已接近成人水平,为1280克,成人为1400克,为其92%。由于行为发展是连续的,早期行为发展又最快,这意味着早期行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将会影响到成年,甚至终生,即早期行为发展极为重 要。在研究行为早期发展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即行为发展的关键期(key period)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K.Z.L orenz (1937)首先发现关键期的现象。他发现小鸭或小鹅在孵出后8-9个小时内将第一眼看 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一种偏爱和追随反应,他将这种现象叫印刻”(i

13、n-printing )。小鸭或小鹅对人、球、木头都会产生印刻。L orenz认为小鸭获得印刻现象的时间是其生命中很短暂地关键 期,一旦这个天生的生理上的关键期已过,则不会忘记。见下图图229小鸭的印刻现象以后,许多学者认为,人的行为发展也存在着关键期。并将关键期定义为人的行为发展具有明显的阶 段性,当行为发展到某阶段时,只有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该行为才会出现,若此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 则这种行为就永不再出现,此期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如根据狼孩的研究,人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 期在13岁,此时如婴幼儿不在有人的环境,无人教导其单词的发音,句子组成,语言表达,则过此 期后,其语言能力受阻,且很

14、难补救。再如走路行为的关键期在45岁。35岁是性身份心理识别的关键期,此期如心理上对自己的性别识别与生理识别不同,则会产生各种性变态,甚至要求进行性别转 变的手术以满足其心理的性别要求。1-7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前小孩是各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了解每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教育极为重要。第二节本能行为与社会行为人类行为可分为本能行为与社会行为。一、本能行为本能行为是机体生而具有的先天的行为模式。动物的行为主要是本能。 人类的生物本能行为已被赋予了社会意义。(一)饮与食:摄食行为是生命个体为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手段。婴儿出生后就会吸奶。用乳头刺激婴 儿唇部,他即可用最

15、嘴衔住,开始吸吮。这种反射是本能动作。使人产生饥饿感,促使人进行求食行为的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血糖降低、内分泌变化及胃壁收缩;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控制饥饿感。刺激下丘脑的“饱中枢”动物会有拒食的表现,甚至会引起长期拒食而死亡;刺激下丘脑的“饿中枢”,则动物食欲大增,吃个不停导致肥胖。这说明生命体内有一个完整系统控制饮食行为。这类研究对人类摄食行 为以及体重的控制有一定启示。饮水是一种比摄食是更有生存意义的行为。人体水分消耗达到一定程度,便失去平衡,产生补充水分的需要。人体常靠两种方式来补充失去的水分:一是靠喝水,二是靠减少 水分从肾脏排出。生理心理学家认为,体内缺少水分时,会使血流量减少、血浓度增加、血压改变。位于 下丘脑的特定细胞内有缺水的感受器,身体缺水,使这些细胞变形,引起神经冲动,使人感到口渴。因而 渴的需求和控制是下丘脑的功能。摄食与饮水虽然都是本能行为,但也受人类社会化的影响。如摄食的方 式、种类、时间、地点等都与人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二)性:性是维持种族生命的延续所必需的。它不像饥与渴那样是由身体内部的某种缺失而引起的,而是体内某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引起的,在人主要是由性意识所引起的。是机体性发育成熟后产生的。性行 为的生理基础,是由于性激素的分泌而引起的。机体随性器官的成熟,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刺激机 体产生性行为。下列行为虽然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