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2_弱者的逻辑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689443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O192_弱者的逻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NO192_弱者的逻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NO192_弱者的逻辑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NO192_弱者的逻辑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NO192_弱者的逻辑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192_弱者的逻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192_弱者的逻辑(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2弱者的逻辑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讲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事,所以用这个又字。其实我心里知道,关于晚清七十年的历史,我们很多用户打心眼儿里就回避它,为啥?漆黑一团,而且故事老套,无非就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然后签条约,割地赔款,过多少年再来一回?这种故事太憋屈了,谁愿意听呢?可是你想,我们逻辑思维到现在快四年了,关于晚清七十年的历史,我们很多重要节点都没有系统地讲过,像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更重要的八国联军战争,到现在都还没有讲,为什么要先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因为这场战争太奇葩了,太有意思了。我们来看它的几个特点:首先拖的时

2、间是特别长,从1856年到1860年,四年,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战争,抗日战争最长八年,第二名就是它。剩下你想,第一次鸦片战争从1840年到1842年,大概不到三年,然后中法战争两年半,甲午战争一年,八国联军只有八个月,它为什么拖这么长呢?而且它的那个状态也特别稀稀拉拉,完全不像现代战争,为什么这么奇葩。那第二点呢?就是这场战争完全没有理由打,双方都没有理由,站在英法这边看,因为你看结果嘛,签的所谓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无非就是继续做生意,开更多的通商口岸,然后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英法的公使可以直接派驻到北京城,就这点破事。就算你英法家大业大,有钱,你也不至于为这么点鸡毛蒜皮,就是不是国家核心利

3、益的事,几万人踏万里波涛而来打中国吧。那你为啥?那清政府这边呢?就更是奇葩,你想,近代史上输得最惨的四场战争,其他三场都有道理,你比如说第一次鸦片战争,那是真不知道打不过,所以打了,最后输了,甲午战争是以为打得过,最后输了,那庚子,就是八国联军那场战争,老太太慈禧觉得虽然打不过,但是你们要让我退位那绝对不行,打不过也得打,这三场战争好歹有道理。唯独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又知道打不过,又不为个破事,最后还打了,最后的结果还特别惨,你作为一个弱者,你何苦来哉,要跟人家来这个劲呢?最后结果真的很惨,除了火烧圆明园这种中国人尽人皆知的事,这是我们近代史上耻辱记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且你想,整个中国近代史上

4、,打输仗,而且把首都丢了的也就三场。第一是抗日战争,把南京丢了,第二是八国联军,把北京丢了,然后第三次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都知道咸丰皇帝,被赶到了热河的避暑山庄,然后北京城被火烧圆明园,为啥?这是第二个很奇葩的地方。第三个奇葩的地方,就是后果不严重,你别看打得这么惨,最后签的天津条约,也就是公使驻京,更多的通商,你看赔款赔得也不多,因为英法两家,一家赔了八百万两银子。可是你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赔了多少吗?两千一百万两,甲午战争两亿三千万两,庚子战争是四亿五千万两。就这场战争其实损失也不大,你说割地了吗?割了,就是九龙,九龙还没有香港的本土大,所以就那么一点地方,是英国人要扩大自己的贸易中转站

5、,没有太多领土意义上的这种割地。而且更奇葩的是这场战争,好像也没有什么后遗症,你算算那个日子。1860年10月13号北京城被占领,五天之后火烧圆明园,再过一个星期,那是火速地谈判,24号,25号条约就签了,然后人家军队就撤了,没在你这儿耽误工夫。按说这双方之间应该斗口气吧?没有,迅速地言归于好,那至少在中国和英国之间,随后就保持了四十年的和平,那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这四十年双方啥关系?简直就是小两口过蜜月。英国人是帮助清政府灭掉太平天国,进行技术输出,帮你造铁路,拉电线,培养留学生,还卖给你武器弹药和军舰,这简直就是盟国的关系,至少在那四十年,我们得承认,英国就是中国人近代化的老师。那如果后来

6、日子过得这么好,我们就更奇怪了,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打得跟乌眼鸡似的呢?你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说到这儿,我们脑子里可能会出现一个场景,就是一弱一强两个家伙互相都看不惯,尤其是这个弱者比较有志气,跟这个强者开始口角,就是语言冲突发展到肢体冲突,后来强者把弱者摁在地下,服不服?不服揍你,不服?不服把你们家房点了,然后再问服不服?弱者说服了,强者说算了吧,起来吧,拍拍灰,然后握手,又成了好兄弟,是这个故事吗?真就不是,整个这个过程里面,强者的逻辑是好理解的,因为它接近我们现代人的思维,而清政府这个弱者的逻辑他特别奇葩,这也是这本书好看的原因。我们今天节目当然讲不了太多的细节,这里面每一个细节

7、,都是我们今天这个节目的主题,叫,弱者的逻辑。好吧,我们就来看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它是怎么发生的?其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儿,是种在十几年之前的,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那是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按说条约一签订,仗就不打了,双方各自过日子,做生意,不就没事了吗?但是对于同样一个条约文本,两个国家的人看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人在乎的是割地,是赔款,首先丢面子,另外这是很具体的损失。所以在南京条约的文本里面,你看到各种遮掩,都是大清国的大皇帝觉得我们家小孩不懂事,你看那些官员胡闹,踹了你们家东西,打碎你们家花盆,来赔点钱吧,对不住了啊。还有,你们英国人波涛万里而来,

8、你总得有个休息的地方吧,这样,大皇帝准许把香港这个地方给到你们,你们就好好休息,好好做买卖。一派长者之风,这都是遮面子的,而英国人最看重的是什么呢?是五口通商和自由居住,所谓的五口通商我们都学过,就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要打开和英国人做生意。那既然做生意,你就要准许英国商人在这儿自由居住,这是英国人看重的。所以南京条约劈头第一条是什么?是大清国大皇帝和英国君主从此永存太平,而且双方国家的人民在对方国家,要享有叫人身和财产完全的安全和保护,请注意这五个词,是人身,财产完全的安全和保护,那不仅是英国人在中国这样,中国人到英国去,当然你不去了,如果去了,也享有这种安全和保护。所以这一条在英

9、国人看来,这是一个平等条约,当然是他们的观点。那随后1843年的时候,双方关于五口通商,就又签订了一个更具体的条约,这就是虎门条约。那签完之后,按说大家就可以做生意了吧,哪有那么美啊,因为中国人根本不在乎这个,他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生意?为什么要打开这么多国门做生意?为什么我还要让你进城做生意?看起来不该有问题,但偏偏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进城。因为过去二百年从来没有先例,也没这规矩,我大清国开国以来和西方人做生意,一直是在广州城外,这是规定的地方,而且是规定的商家,叫十三行,才能跟你们做生意。现在虽然你们手里有条约要进城,有法理依据,但是问题是你们英国人也不撒泡尿照照,你们长得什么样子?太

10、丑了,万一进城吓着老百姓怎么办?吓着花花草草,鸡鸡狗狗,万一搞出了冲突,谁负这个责任呢?所以谁都没办过这事,这个时候英国驻中国的公使,也是香港的第一任总督,叫璞鼎查,他就想出了一个辙。这个方法我们今天看起来还是比较聪明的,他给当时的两广总督,中国这边主事的人叫耆英,写了一封信,说我要一个人进广州城去看看亲家,你说中国人在中国怎么可能有亲家呢?对呀,这亲家指的就是耆英本人,耆英的官可不小,那叫两广总督,钦差大臣,五口通商大臣,负责和英国人全面打交道,虎门条约就是他主持谈判签的。那在跟英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这耆英也是中国人那一套,就是套交情嘛,安抚英国人嘛。就认了璞鼎查的大儿子为干儿子,我给英国人

11、当了干爹,小小占了把便宜,璞鼎查当然也没有在意这事儿,认就认吧,这个时候这干爹可就派上用场了。你看,他这个要求太合理了,首先在法理上我有条约,我可以进城。第二,我也不是让普通英国人来,我是大英帝国驻中国的公使,是英国人在中国的头一号,我自己来。第三,我是走亲戚,对吧。所以于理是有据,于情是有理,你一定得让我来,对吧,这可就把耆英给愁死了。你要真说按照条约进程这也罢了,万一让皇上知道,这是英国人走亲戚走到我家来的,这可怎么整。所以耆英刚开始是万般推脱,说我刚来,总督衙门也没修好,这待客不便等等,你不就是要见亲戚吗?不就是见我吗?我去呀,对吧,你就不要再动窝了。璞鼎查说不用,我去,双方推来推去,到

12、后来璞鼎查就急了,说什么意思?这条约上载明了我是有权利进城的,我之所以说要看亲家,不过是给你一个台阶下嘛,现在你推三阻四,是不是要打算耍无赖?这条约说了不算数啊。所以刚开始还是请求,后来就变成了严正的外交照会,我一定要进了。那耆英也没办法,只好通知出去,可不得了了,英国人要来了,大伙儿做准备吧。广州城的老百姓不干,这不干有两个原因。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广州城和英国人干过仗,而且你想,原来十三行的那些商人,在广州城都是有话语权的,而且十三行养活很多人,包括一些苦力,脚夫,这些人都是吃这碗饭的。现在英国人五口通商了,这些人的饭碗就不保了,所以对英国人极其的仇恨,全中国反英情绪最大的就是广州人

13、。这帮人就喊,发传单,谁让英国人进城,我们跟他没完,谁主张让英国人进来就是卖国贼,你看,民情一轰动之后,耆英心里也打鼓,这老百姓也惹不得,所以就反复的跟璞鼎查解释,真不是不让你进。你看,广州这个地方老百姓,民风和其他地方也不一样,对吧?要见何必非得进城呢?城外一样做生意嘛?能不能过两年再见了,把所有的道理都讲了个遍,最后还写了一句话,说我要有一句谎话,上帝鉴之,就是恨不得要中国人说叫天打五雷轰,就是赌咒发誓。那璞鼎查一看,也确实,你为难他有啥用,对吧,老百姓的事官府也管不了。好吧,既然官府承认了,我确实在法理上是有依据进的这个权利,那也就算了,我们再等两年,这事就摁下了,这是1843年的事。转

14、过年到了1844年,突然璞鼎查调走了,新来了一个驻华公使,这就是香港的第二任总督,叫戴维斯。戴维斯跟你耆英可就不是亲家了,你谁的干爹也不是。所以戴维斯坐下就喊我得进城,我得做生意,如果不让我进,请看我手里的这张牌,那就是浙江的舟山群岛。舟山群岛这个时候在英国人手里,这是咋回事呢?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后遗症,当时英国人在浙江打仗的时候,就占了舟山群岛,后来还选,我是要舟山,还是要香港,后来决定要香港。但是舟山也暂时不还,你大清国啥时候把2100万的战争赔款付清,我舟山才还你,这叫抵押物。现在戴维斯说,你不是耍赖吗?我也耍赖,钱付清了不算,不让我进广州,舟山不还了。这下耆英可就为难了,因为这不是广

15、东的事,这牵扯到浙江,皇上一旦知道,这吃罪不起啊,怎么办呢?他就派自己的搭档,他是两广总督,就派广东巡抚,这人大概比他低半级,叫黄恩彤,去找戴维斯去疏通。这疏通的这番话也特别符合中国官场的逻辑,就跟戴维斯说,你看在我们的朝廷里面,耆英大人是最为你们英国人说话的,是最主张议和的,你现在为难他,舟山不还了,行了,皇帝一怒之下把他给撤职,再换一个人,那可就不如耆英大人好说话了,你们英国人将来有的是头疼的日子,大家都是出来当差的嘛,要互相体谅。戴维斯虽然不懂中国官场,但这话他听得懂,确实耆英除了不让进城,剩下还是比较好交流的。所以一想,也确实不能逼人太甚,但是也不能就不提要求,就这么混着过,所以就提了

16、一个要求,说这样,你们官府出一个告示,就说英国人是有权进城的,老百姓不能骚扰,这总能答应吧,这可以,就出了一个告示。但是万没想到这个告示出来之后,广州人民那个反应大极了,在旁边贴了一堆小条,就是英国人敢进来,我们就敢宰了他,谁让英国人进来,谁就是卖国贼,甚至有一帮老百姓闯到广州知府衙门里,一把火把衙门给烧了。耆英说,你看看你看看,我说啥来着?我让你们别进,非要进,惹出事来了吧?戴维斯一看这也不叫事啊,难道我进去之后跟老百姓打巷战吗?我们是来做生意的,惹这个干啥呢。所以1846年就把舟山群岛给还了,还的时候在条约里还写呢,我们进广州城市一定得进,只不过是暂缓,耆英说,对对对,以后一定找机会让你们进,只要现在别惹麻烦就行了。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有一个感觉,老百姓很有力量,只要一动员,官府也没辙,是洋人也没辙,以后就依靠人民群众不就完了吗?这是一个错觉,这种力量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官府的纵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