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格考试考编教育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68906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格考试考编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格考试考编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格考试考编教育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格考试考编教育学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产生于美国,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3.教师人格特征:是指教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特征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4.教学大纲:也叫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5.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心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人。7.义务教育

2、: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8.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总和。9.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动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各种教育思想和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11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3、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有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13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课上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14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15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16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

4、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简称学制。17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18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19角色: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20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2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22人的发展:是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中身心两

5、方面发生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机构。24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位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5直观性原则: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6社区教育:指为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而进行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27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

6、基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8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的能力,是对末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29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30调查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3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2讨论法: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33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

7、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34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5小学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与良好道德形为习惯的教育活动。36正式群体:是指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别目标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组织结构。3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

8、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39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的要求。40小学教育: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41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42教育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一定的教育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与效率。43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的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4

9、4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4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46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47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48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49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

10、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50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即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5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52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表现人的差别性,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5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54地方课程:是为了适应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和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情况自行安排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11、。5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56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教学的组织形式。58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59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 班学生集体上

12、课。60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61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秘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62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63教师的法律地位:法律意义上教师是指履行教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使命。依据教育法教

13、师法,我国教师具有以下基本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待遇报酬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进修培训权。64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65教育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66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7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

14、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68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使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69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70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名词解释1.小组合作学习: 2.遗传素质: 3.教师人格特征: 4.教学大纲: 6.发展关键期: 7.义务教育: 10终身教育12讲授法: 13道尔顿制: 14小学德育过程: 15导向性原

15、则: 16学校教育制度: 17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 18年龄特征: 19角色: 20巩固性原则: 21广义的教育: 22人的发展: 23教学组织形式: 24学业评价: 25直观性原则: 26社区教育: 27最近发展区: 29练习法: 30调查法: 33德育原则: 34疏导原则: 36正式群体: 37榜样法: 38因材施教原则: 39培养目标: 40小学教育: 41普及教育: 42教育能力: 43教科书: 44智力: 45教学原则: 46制度化教育: 47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 48自我意识: 49教师的人格特征: 50课程设计: 51知识: 52发展个性: 53师生关系; 54地方课程: 55教学: 56陶冶法: 57复式教学: 58操行评定: 59班级授课制: 60教学过程: 61课程计划: 62谈话法: 63教师的法律地位: 64教育学 65教育评价: 66教育目的: 67儿童个体发展: 68学校: 69德育: 70讲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