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68629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理论基础:1、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概念 :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1、学习者为中心2 、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情境、协作、会话、资源几点共识:? 以学习 者为中心? 学习 是学 习者主 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强调 学习过 程中要充分 发挥 学习者的主 动性? 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 强调 学习的情境性,重 视教学 过程对情境的

2、创设? 强调资 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 性如何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 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教师如何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3、,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2、多元智能理论1. 有关智力与智能传统的智力观: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解答智力测验题( IQ)的能力? 或善于应试学习能力倾向测验( SAT)的能力加德纳的智力定义: 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智力不是以整

4、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八大智能1、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 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 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2、言语语言智能: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3、数理逻辑智能: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4、视觉空间智能: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5、音乐韵律智能: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6、肢体运动智能: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7、人际沟通智能: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8、自我认识智能: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每个人都同时拥有

5、这八种智能;大多数人是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的;各种智能之间通常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每一种智能类别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存在其他智能的可能性;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理论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 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教师主导学生主教学的特征: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网络、课件资源等,广度超出教材,有多媒体、数字化等特点。 2、教学媒体的运用特征:

6、 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混合使用,最先进的软件并非具有最强的教学优势, 信息技术媒体对中小学课堂的支持有稳定的体现。3、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征:教师讲解时,学生高度互动参与; 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性; 学生协作交流的时间与机会增多。 4、教师教学活动的特征:多种活动组合,活动数目适中;教师活动由内显、外显两种;教师精讲、少讲提问以启发思考、引发学生有所感悟为目的; 5 、课堂时间分配: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时间约为 1:1;学生主动活动时间由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两种形式组成;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间隔交叉分布。6、教师空间活动范围: 40%以上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四要素的变化 : 教学结构改变 1、教师由课

7、堂的主宰,改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学生的改变 : 学生则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 改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媒体也要由只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演示教具, 改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 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4、教材由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改变为学生多种学习资源中的一种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由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 ) ,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 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 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 余胜泉 )特征:教材多媒体化 资源全球化 教

8、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活动协作化 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何克抗教授认为: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 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指: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学科资源网站群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多媒体控制系统、教学平台系统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

9、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1、学习者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使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自己的学习;2、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注意特征;3、学龄初期的儿童倾向于使用接受性、自足式的策略,主要是复述、公式化的表达、通过表象进行配对联想等策略。4、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动力构成的重要成分。5、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来说,学习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10、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我国的情况(1) 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数量,在 2000 年 10月统计是 3000 个左右, 2003 年 3 月达到 26500 多所, 205 年底已达 38000 多所,加上中等职业学校达到 44000 多所,不仅数量增大, 速度也大幅度提升。(2) 但绝大部分未能发挥作用,造成极大浪费,并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3)80%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4)20%开展了信息技术课以外的应用, 一部分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如校长办公系统, 电子图书馆,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等);另一部分用于辅助教学(大多停留在多媒体加 powerpoint 的应用水平) .现

11、状: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不正确,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意义 ) 不清楚为什么要整合 , 内涵 ( 实质 ) 不了解不了解什么是整合,方法 ( 途径 ) 不掌握不知道如何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20 世纪 60 到 80 年代中期 )该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 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 CAI 课件大多数以演示为主, 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 ( 或计算机文化 ) ,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2、CAL(co

12、mputer-assisted learning) 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20 世纪 80 到 90 年代中期 )此阶段逐步从辅助教为主转向辅助学为主, 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助答疑、自我测试、以及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 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 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自主地学。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时并存。3、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90 年代中期开始至今 ) 这一阶段,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概念已完全被

13、“信息技术教育”概念所取代。技术对教育的冲击(教育信息化产生的背景):知识爆炸:传授知识为主培养学习与应用能力为主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形态的深刻变革, 培养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信息时代赋予人类的“信息型的认识结构”, 课程的组织形式、实施方法和手段要符合信息技术的要求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手段1、资源全球化1)利用网络,特别是 Internet ,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 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2)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2、教学个性化信息技术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 更大的探索空间。有限的教室时空与几乎无限的网上时空相结合,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他们的集体智慧3、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 事实上,超文本 / 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4、任务合作化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 (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成为学生的认知伙伴)。5、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网上选课、计算机化测试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