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68110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植基地项目项目名称:种植基地项目申报单位:XXX联系人:XXX电话:XXX传真:XXX编写时间:XXX主管部门:XXX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第一篇 总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中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生物 技术、高新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 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及其应用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两系法 品种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育种以及精耕细作的多熟种植技术等方 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已超 过6亿亩;玉米“一增四改”和水稻“一增四推”技术覆盖面已近50% ;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

2、晚播” 技术在今年秋冬种生产中得到全 面应用。优质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优质化率明显提高。从1949年以来, 中国农业科学家共培育出40多种农作物,近5000个高产、优质、抗性 强的新品种、新组合,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四至五次,每更新一次, 一般增产10%至30%。目前,中国粮食作物单产已由1950年的1.16吨/ 公顷增加到4.40吨/公顷,提高了2.8倍。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等 先进技术也得以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第二篇 市场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 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 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

3、政策,包括取消 农业税、特产税和牧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带动下,中国种植业发展出现 了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从2004年开始粮食保持连续增产的 良好势头,扭转了前5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2006年达到15.82亿亩,2004到2006年三 年累计增加9119万亩。二是单产连创历史新高。2006年亩产达到314.4 公斤,三年累计提高25.6公斤。三是总产增加较快。2006年达到995

4、0 亿斤,三年共增产1337亿斤。今年有望 实现连续四年增产,粮食产 量有望超过1万亿斤。第二,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675万吨,糖料 产量达到1.1亿吨,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油料单产连续三年突破历史。 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 品质优化、出口稳定增 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保持协调发展,这 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第三,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 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水稻、小麦、玉 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 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

5、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 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 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 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工甜 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三个柑橘产 业 带占全国的面积达到49%。第四,园艺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 显竞争优势。入世以来,园艺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蔬菜、苹果汁、橘 瓣罐头、食用菌、番茄酱等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2006年园 艺产品出口创汇85.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倍,实现贸易顺差76.2 亿美元,成为

6、贸易顺差最大的一类农产 品。第五,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通过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 好型农业发展,种植业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优 良品种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四大粮食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抗 虫棉推广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70%;“双高”甘蔗、“双低”油菜比重 分别达到90%和80%。二是农业投入品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高效施肥、 高效施药和农田节水等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节本 增效,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以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为主的高效施肥技术应用面积已达到6.4亿亩,相当于全国三 分之一的耕地面积。三是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通过

7、不断完善例行监测、动态管理、产品认证和质量可追溯制度,蔬菜、 水果、茶叶等食用园艺产品 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第六,种植业功能日益拓展。一方面,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种 植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现。在一些大中城市 郊区,种植业已成为城市的绿 色屏障,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 的增长点。第三篇 种植过程及增产支柱中国地域广阔,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因而作物的种植过程 也体现了它的复杂性: 播种季节多样。在一年一熟地区一般是春季 播种秋季收获,但在一年多熟地区播种季节除春播外,还有夏播、秋 播或冬播。生长期与时间多样

8、。一年生作物一般生育期为36个月,短的蔬 菜或荞麦等可短至12个月,多年生作物(草本或木本)的生育期可 延续几年至几十年。收获产品与次数多样。粮食作物以收获籽粒为主,果树则以收获 鲜果或干果为主,另一些作物则以收获(或收割)营养体为主,如, 块根块茎(马铃薯、甘薯、甜菜、萝卜)、茎叶(烟叶、蔬菜、牧草), 牧草等一年还可以收割几次。多年生果树则可在成熟期后,年年有所 收获。 种植配置方式多样。按播种方式不同,有撒播或条播,有直 播和移栽(水稻有插秧和抛秧),有单作和间套作;按种植密度的稀 密,可将作物分为密播作物(稻、麦、牧草等)和行距较宽的中耕作 物(玉米、高粱、大豆、烟草)。田间管理多种。

9、中国农作物田间管理较为精细,整地、播种、间 苗、灌水、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整枝等。当前,在一些 地区,耕翻、播种、收获等环节正在逐步机械化,2005年这三项作业 机械化率达36,其中,小麦播种与收获机械化率已达80,但水稻 机械化率仍甚低,机械插秧只占4。在全国的多数地区与大量农事 活动仍以人畜力为主。增产支柱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单产在世界上居于中上等水平,但若包括 复种在内的年单产计,则已居于世界上等水平。19912000年世界播 种面积谷物平均单产2915kg/hm2,中国4663kg/hm2,在荷兰、法国、 德国、日本、美国之后。但年单产约为6995kg/hm2,已超过法、德、

10、 日、美等国居于世界前列。单产高的原因是单位耕地上较高的物质投入与精耕细作。在增产 的要素中 ,主要是化肥、灌溉、良种和多熟制。2000年,每公顷年 投入化肥298kg/hm2(世界为96kg/hm2)、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40%(世界为20%)、每公顷机械动力3.76kw/hm2。第四篇 种植基地项目发展方向 一是完善扶持保护政策。种植业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自然风险和 市场风险较高,要保持种植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根据生产、市场和 效益的变化,及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支农惠农政策的系统 性和针对性,切实保持农民的合理收益,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生产的 作用。应在巩固、完善、强化现有各项政策

11、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国 内外成功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逐步构 建适应现代种 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合理保护利用加强资源。按照确保20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 的目标,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大 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 监测,为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加快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 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种植业科技进步。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 配置,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建立“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 应

12、用于生产”的科研机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力争在新品种培育、 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 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 带动、示范展示等方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针对种植业 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现状,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培 养 一大批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四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 信息,指导灾区落实各项灾害防御措施。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努力弥 补灾害损失。积极开辟水源,建设农田排灌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推广实用抗灾技术,增强抵御灾害能力。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变化,调 整

13、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变被动抗灾救灾为主动防灾避灾。坚持“预 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加大防 治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加快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 体系, 大力发展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服务组织。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 设,加强以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地力培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农田 建设。围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良种繁 育、病虫防控、地力监测、农田节水等设施。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农机装备条件建设,加快技术和机具研发,提高农机装备数量, 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六是

14、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具 有比较优势的种植业产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推行全面提升种植业 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加工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种植业产品品 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化营销理念,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推行 订单、配送、期货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 开拓国内国外市场。七是创新生产组织制度。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促进 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适度集中,扩大单位生产规模。稳定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公益性职能,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 以农技推广队伍为主体的公益服务,积极倡导鼓励发展各种以社会化 服务组织,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

15、高服务水平, 提供市场化服务。,引导和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 挥合作社在提供生产服务、沟通市场信息、促进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 用。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 与 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第五篇 种植基地项目场址选择一、种植基地项目场址所在位置现状1种植基地项目地点与地理位置2种植基地项目场址土地权所属类别及占地面积3土地利用现状二、种植基地项目场址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气候条件4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5交通运输条件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气、生活福利)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8环境保护条件9法律支持条件10

16、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11施工条件三、种植基地项目场址条件比选1种植基地项目建设条件比选2种植基地项目建设投资比选3种植基地项目运营费用比选4种植基地项目推荐场址方案5种植基地项目场址地理位置图第六篇 种植基地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一、种植基地项目技术方案1种植基地项目生产方法(包括原料路线)2种植基地项目工艺流程3种植基地项目工艺技术来源4推荐方案的主要工艺(生产装置)流程图、物料平衡图物料消耗定额表二、种植基地项目主要设备方案1种植基地项目主要设备选型2种植基地项目主要设备来源(进口设备应提出供应方式)3种植基地项目推荐方案的主要设备清单三、种植基地项目工程方案1种植基地项目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