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672137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B03301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原理 英文名称: Computer networks 课程总学时: 56 (其中理论课 50 学时,实验 6 学时) 学 分: 3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 先修课程: 无 面向专业: 网络技术 开课单位: 软件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扩大,学习,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本课程是为适应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而建立的一门介绍信息网络的基本教程,着重信息网络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学

2、员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价值,还可以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满足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信息化技术证书教育考试的基础理论课程,也可以说是计算机网络管理高级技术证书考试的基础篇。本课程以当前流行的TCP/IP网络为背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协议、工作原理及相关概念、理论和技术标准;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协议标准为将来学习具体的软件实用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

3、算机网络的分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层次,协议,服务,实体,体系结构);3.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4. 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区别;5. 数据交换技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数据报分组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教学要求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2.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层次,协议,服务,实体,体系结构);3. 理解OSI参考模型、理解并掌握TCP/IP参考模型;4. 理解OSI和TCP/IP体系结构的区别;5. 掌握数据交换技术(线路交换、报文

4、交换、数据报分组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教学重点:理解OSI参考模型、理解并掌握TCP/IP参考模型,并掌握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教学难点: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数据报分组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的区别。第二章 应用层(10学时)教学内容1. 应用层协议的原理以及HTTP页面的组成部分;2. Web:HTTP原理、三种HTTP连接方式的主要区别;3. 文件传送:FTP;4. 用TCP和UDP进行套接字编程。教学要求1. 了解应用层协议的基本原理并掌握HTTP页面的组成部分;2. 理解Web:HTTP原理并掌握三种HTTP连接方式的主要区别;3. 了解文件传送:FTP;4. 掌握用TC

5、P和UDP进行套接字编程。教学重点:理解HTTP页面的组成部分并掌握三种HTTP连接方式的主要区别;教学难点:用TCP、UDP进行套接字编程。第三章 传输层(12学时)教学内容1. 传输层服务和规范;2. 应用程序的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3. 无连接的传输:UDP(协议格式);4. 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5. 面向连接的传输TCP协议(协议格式,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终止连接四个阶段);6. 拥塞控制原理;教学要求1. 了解传输层服务和规范;2. 掌握应用程序的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技术;3. 理解并掌握无连接的传输:UDP的协议格式和工作特点;4. 理解

6、并掌握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5. 理解并掌握面向连接的传输TCP协议(协议格式,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终止连接四个阶段);6. 了解拥塞控制原理和其工作特点。教学重点:理解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并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以及三次握手的过程。教学难点:了解拥塞控制原理以及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第四章 网络层和路由(10学时)教学内容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和网络服务模型;2. 路由选择原理(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距离矢量路由算法);3. 层次路由选择;4. 因特网协议(Ipv4寻址方式、数据报格式);5. 因特网中的路由结构;6. 路由器内部结构;7.

7、路由选择协议(RIP,OSPF,BGP)。教学要求1. 了解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和网络服务模型;2. 理解并掌握路由选择原理(包括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距离矢量路由算法);3. 了解计算机网络中层次路由选择的基本思想;4. 掌握因特网协议(Ipv4寻址方式、数据报格式等);5. 理解因特网中的路由结构;6. 了解路由器内部结构;7. 了解BGP协议、理解并掌握路由选择协议(RIP,OSPF)。教学重点:理解网络层子网划分的方法,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路由选择原理(包括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教学难点:路由选择原理(包括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掌握。第五章 数据链路

8、层(12学时)教学内容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 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3. 多路访问协议和局域网;4. 局域网地址和ARP;5. LAN的特点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Token Ring);6. PPP协议;7. IEEE 802.11局域网。教学要求1. 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 了解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的基本方法;3. 掌握多路访问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局域网;4. 掌握局域网地址的命名方法和ARP的工作原理;5. 了解LAN的特点、理解并掌握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的工作原理;6. 掌握PPP协议;7. 了解IEEE 802.11局域网。教学重点:掌握IEE

9、E 802.11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PPP协议、理解并掌握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教学难点:对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理解并掌握。三、教学安排及课时计划1.教学总课时本课程教学总课时为5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50课时,实验教学课时为6课时。2. 实验内容:实验一 传输延时和发送延时的测试(1课时);实验二 排队延时和数据丢失检测(1课时);实验三 基于C/S模式的UDP套接字编程(2课时);实验四 TCP包头的截取与分析(2课时);实验五 Go-Back-N 协议的测试(1课时);实验六 CSMA/CD协议的测试(2课时)。3课时分配章 号教 学 内 容课时安排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总课时第一章

10、计算机网络概论 42 6第二章应用层 82 10第三章传输层 93 12第四章网络层和路由 12 12第五章数据链路层 10 2 12机动22合计 45 9 54四、考试安排1考试内容覆盖面:章的覆盖面100%,节的覆盖面85%。2考试题型:填空题(20分,10道题)、选择题(20分,10道题)、分析题(30分,3道题)、设计题(30分,2道题)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 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