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发展历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66852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箱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冰箱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冰箱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冰箱的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冰箱的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箱的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箱的发展历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冰箱的发展历程冰箱,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家用电器,几乎所有人的家里都会摆上一台。如果 现在还有人说家里有冰箱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估计笑掉大牙的人会排长 队。但是,出生于 20 世纪 80年代以前的人们,应该还有小时候没有冰箱用井水 给西瓜降温的记忆。其实和任何一件电器一样,冰箱的普及也走过漫长的道路。从奢侈的代名词 到每个家庭都拥有的寻常物件,让我们来看这一路的精彩。越古旧越奢侈在遥远的过去,想要在夏天里尝到冰冻的水果食物可是帝王级的享受。到 了夏天成块的冰被装进木制的冰箱,既可冷冻食物又可当空调来用。全天然防 暑降温,环保啊!不借助电冰箱的帮忙,冬季结成的冰要保证其在夏天还不融 化,这样的

2、工程该有多浩大。地底深处的冰窖据说,清代的皇家最爱冰块。不仅盛夏时皇帝御膳需要,陵寝祭祀时也使用。 这些冰均取自冰窖。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王公大臣府内,都各自有储冰的冰窖。 京城内务府当时便有供祭祀二陵(昭陵与福陵)使用的冰窑。想来那些深埋地底的 冰窖都耗资巨大,说不定还机关重重。每当冬季从小寒开始,官府便要派人驱马赶车去城南十里河、筒子河、什刹 海等处凿冰入藏冰窑,并由工部设专人管理,以供夏季保持供物鲜嫩之用。换句 话说,当时皇帝老子想在夏天吃点冷饮,还要麻烦国家水利局、工程部统一安排 才能得偿所愿。乾隆皇帝的冰箱加空调古代的冰箱并不像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以电作为动力、有着金属外壳的电冰 箱,而是

3、以天然冰块制冷的木制冰箱。早在周代,人们便把冰块放在盘、鉴一类 的容器中。但何时开始使用冰箱,尚待考证。传世至今的木制冰箱一般都为晚清 之物。清代的冰箱又称“冰桶”,它是由“冰鉴”(古代盛冰的容器)发展而来的,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珐琅等材料制成。古时流传下来的冰箱如今很难见到,2001年在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清朝乾隆 皇帝时的“掐丝珐琅福寿双全大冰箱”曾经惊艳一时,最终以81.5万元港币拍 出。它的箱体以黄、红、白、黑等珐琅彩绘写图案化的寿字,与象征福气的蝙蝠 纹饰,间隔装饰于蓝色锦地上,盖缘做有两个鎏金手把。最绝的是箱子的盖上有 两道缝隙,以便让冷气能够释放出来。让我们想象这样的情景,雍容

4、华贵的红木 冰箱搁在屋子的一角,数名年轻的宫女站在一旁,轻轻摇着扇子使冷气能四处扩 散,温和地降低着室内温度,驱除暑气。偶尔还从冰箱中取出冰镇过的酸梅汤送 到皇帝书桌上。古典冰箱也科学一个简单的木头箱子如何能又冷冻食物,又降低室温?让我们来领教古人的智慧。早期的冰箱,一般高约110厘米、宽约60厘米、厚 约50厘米,整体端端正正、四四方方。顶部有盖,可向 上揭开,正面有门。箱内衬锡或铅为里,门边用皮条做 垫,箱底有小孔。那些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 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盖”和“门”的设置,实际 上是将箱体分做了上下两层,上层为冷冻,下层保鲜, 与现代冰箱的造型极为相似。两块盖板其中一块

5、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其制造采用导热缓 慢的木、铅和锡为里,这样可减少热能的侵袭,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用锡或 铅为里,还可使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流出。除此之 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 空调的作用。“电”冰箱创世纪上个世纪的20年代,遥远的北欧瑞典,世界上第一台单压吸收式冰箱诞生。谁曾想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冰箱,当初不过是两个年轻学生为得到学位证书的作业而已。年轻人的梦想192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的两位年轻工程师Baltz

6、ar vonPlaten和Carl Munters递交了一份使他们倍受瞩目的学位项目 一台简单 利用吸收过程,用热量制冷的制冷机。启动这个过程的热源的能量由电、汽油或 煤油来供应,使得这个系统极为灵活。1923年,他们成立了两家自己的公司:Arc tic (北极)有限公司和Platen-Munters制冷系统有限公司。但是,这两位发明家却是穷得叮当响的知 识分子。和别的年轻发明家一样,急需资金来开发他们的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伯乐常在世界上有种人总能够最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比如伊 莱克斯的创始人温尔格林。他成了 Bal tzar von Pla ten和 Carl Munters两人的伯乐,也抓住

7、了使自己公司飞黄腾达 的机会。老实说,在当时他捉到了这一信息并对吸收式制 冷机产生兴趣时,这种机器还远远不够完善。就凭两个毛 头小伙的学位作业就提出要收购这两家公司,可谓大胆之 举。不过要是没有这样的大胆狂徒,恐怕我们用上电冰箱 的日子还要往后延个好几年呢!电冰箱闯世界温尔格林和伊莱克斯的加入,使得Arc tic冰箱制造厂的冰箱业务大为改观, 他们开始大规模生产。1925年,伊莱克斯将自己的首款冰箱Model D推向了 市场。第一个版本Model D将冷却装置和电气配件装入一个“驼峰中,容量为 91升。许多人发现“这个奇妙的箱子”解决了他们食物保鲜的难题。1927年,一家名为Severel的美

8、国公司成立了,开始执照生产伊莱克斯冰 箱,供应美国市场。Severel为较大型制冷箱柜和制冷装置提供制冷压缩机。吸 收技术还不足以应付这些挑战,还需要压缩机的加盟。与Severel的合作使伊莱 克斯迈进了瑞典专业制冷设备市场。冰箱大革新在冰箱逐渐得到市场认同之时。斯德哥尔摩的一间制冷实验室里,制冷技术 的开发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laten-Munters公司生产的首款设备采用的 是水冷却,必须和热源、上水线和下水道连接才能工作。这个解决方案非常不切 实际。这也是为什么要把物理学家 John Tandberg请到实验室里来的原因。 Tandberg是在伊莱克斯制冷技术的开发中起到关键作用的

9、专家之一,为加强对 侵蚀、生锈以及其它诸多情况的控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冰箱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首款内置冰箱M3于1930年 面世,这是一台适用于现代家庭居室的微型冰箱。在此之前,所有的冰箱机型均 为独立式。次年又推出了第一台空气冷却机型L1,实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技术 突破。1936年,当伊莱克斯生产出了它的第100万台冰箱之时,冰箱已经日益 成为中产家庭的标准设施。背景故事1上海名牌的没落在日前揭晓的第八批上海市著名商标名单中,家电老字号一一“上菱冰箱”不见踪影。这个曾风光一时,占据上海冰箱市场 半壁江山的品牌,无奈隐退了。所有挂有上菱标 志的家电都已经不再生产,目前集团下

10、属企业生 产的是日立、三菱等国际品牌家电。浦东建平路2号,上菱冰箱厂门前冷落。上 世纪80、90年代这里曾经车水马龙,国内各地客 商都来这里排队提货,但现在已经不生产冰箱了, 厂房和大楼也已转让出去。还没有竣工的近20层高的办公楼任凭风吹雨打,成 了“烂尾楼”,整个厂区除了几位物业管理人员外,已经见不到其他人。翻看过去的资料,上菱1985年投资8095万兀引进日本三菱全套设备和先进 技术,1987年开始批量生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菱进入全盛期,市场占有 率居全国同业之首,经济效益也是全国同业冠军。但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随着海尔、科龙的登场,上菱开始走下坡路,日子一年不如一年。200

11、3年,上 菱还生产了几千台冰箱,之后正式停产,位于杨高中路的厂区已整体租赁给易初 莲花超市。背景故事2第一台国产冰箱1956年,国内第一台电冰箱在北京“雪花”冰箱厂研制成功。这家国内著 名的老厂家曾拥有年产8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最早的名牌产品之 一。赢得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为国 人的骄傲。“雪花”冰箱是我国最早的冰箱生 产品牌,在80年代的家电市场上广受消费者青 睐。但到80年代后期,“雪花”在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中却丧失了优势,逐渐陷 入困境。1994年,“雪花”在全国几十家冰箱厂中仅排第15位。事到如今,“雪花”已经几易其主,最后被海信集团收购,幸得保留“雪花” 品牌。背景

12、故事3美庐里的冰箱眼前这台不起眼又锈迹斑斑的冰箱,却来自鼎鼎大名的地方。庐山深处的美 庐,一个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地方。原为英国人赫利太太于1922年所建欧式别墅,1934年赫利太太将别墅连同 院落赠给宋美龄,蒋介石将其命名为“美庐”。“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 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 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解放后,毛泽东曾多次住在这里。第一次进住 时毛泽东打趣说:“久违了,蒋先生! ”无数历史事件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 又迷离的境界。如今的美庐中,还保存着不少当时的宝贝。宋美龄弹奏过的德国制造的立式 钢琴;阅读收藏的精装英文书籍;她画的庐山溪流等三幅水彩画;“美庐” 宴请时用的餐具、蒋介石万花盘、碗,1.2米长的透雕象牙等。其中还有一样就 是这台以燃烧煤油为动力制冷的菲赛尔冰箱。多少美酒饮料曾经从这台冰箱中被 端出,源源不断地流向灯光辉煌的客厅。杯光酒影中,一个个影响中国乃至世界 格局的决定就此拍板。想来当年能进入总统官邸的冰箱必然也是享誉全球的品牌,而如今菲赛尔作 为一个冰箱的品牌早就已经被淘汰,消失在茫茫的时间洪流中。2003 年从美国传来一个消息,这台冰箱的女主人驾鹤西去,曾经的风华绝 代如今永成回忆,站在这台机器前怎么不叫人满怀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