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66651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与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试题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唯一的听众作者及工作单位赤峰市克旗南店中心完小 刘建民教材分析 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在写作

2、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感悟。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在学习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时,学生已经对“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读自悟的能力,初步养成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对学生来说理解这篇文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 本课中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

3、体会老人说的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句质疑理解、适时想象说话,通过语言训练来揣摩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3、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

4、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的深刻内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 (三)、全班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及对词语的理解。 1、激情、激趣等多种形式引入新课。 2、回顾单元训练项目。 3、交给学生预设问题或围绕课后问题,以此展开对文章的感悟。 1、交给教给学生默读课文方法。 2、利用字典及其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识记、理解生字、词。1、出示生字,全班交流识记方法。2、交流对文中生词的理解。 学生能利用工具书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学生能主动交流识字方法

5、。把预设问题学文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文目标。 自读自悟,默读中带着问题及任务。 1、自由交流,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识记生字,不拘泥于格式,会写会认就可以。 2、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用自己的话理解,达到积累的作用。(四)、围绕课后题,再读再悟,感知内容。1、找同学读课文后面试题,带问题读文。2、全班交流文章内容。内容总结啰嗦,不够言简意赅。 提高学生阅读后的概括能力和边读边想内容的读书方法。(五)、找读课文 (六)精读课文,自主感悟,标注解析,小组交流。(一) 、齐读课题,引入新课(二)、结合课后题,默读课文,加深感悟。(三)、全班交流,讨论

6、补充,感悟内容,升华主旨。(四)、浏览课文,整体感悟,全班交流.(五) 、课外拓展。(六)小结1、师生互读互议。 2、教师相机范读。 1、深入感悟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做好注解或语文笔记。 2、小组交流,了解别人的见地,完善自己的感悟。第二课时1、教师点拨,发现用错误的词或病句予以纠正。2、鼓励学生积极表述的感悟。3、在所有的学生都发言后,教师再发言和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写读文后的整体感受,然后交流。指导交流。 1、师生互读互议。 2、教师相机范读。交流肤浅,不够积极主动。交流不够级主动,不能及时给其他同学补充,一味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选材不够典型,或者片面

7、。在精读细品下,培养学生读中悟情,读中悟意,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能力。反复读文,读中见意,读中悟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见仁见智,发言可长可短,在交流中汲取知识。 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和整体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后,对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有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回归整体,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语言 神态 关爱 鼓励 赞赏 期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1,学习是否积极主动。2,课堂表现情况如何。3,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情况。4,平时动态表现是否良好。5,能力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等。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是实践性

8、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的实践。而进行语文实践前提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随着学生年级不断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也越来越多,学习习惯已初具雏形,阅读就成了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学习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鉴于此我们设计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时,就应本着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体系,切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阅读要求,及所要掌握知识的要求。全面调动学生

9、积极动手操作、动脑钻研,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阅读教学。 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自主动手动脑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解决问题。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活动,对文本有了理解和感悟,但是每个学生的感悟、体验和理解,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感悟的差异,调动学生阅读感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由于小学生综合口语表述能力不够强,语言逻辑性不够规范严密,为了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具体,我们提倡学生做阅读笔记,把对文章词、句、段的感悟记录下来,小组交流,做到资源共享,自我完善,自我补充感悟。文本是一个整体,整体感悟才能使文章更加完美,学生用写读后感、写内容等形式记录学文收获。通过一系列预习,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动笔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预习课结束,第二课时全班交流,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交流可多可少,不拘泥形式,可说前面,也可说后面,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气氛,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发现亮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表达情绪,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正如语文课标准所说,“为学生提供挥洒情感,理解人生和社会的情境、场所和空间。” 根据多方面理论依据,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